一線天。鄧育勇攝
安陵書院。曹健峰攝
象山。曹小青攝
位于永興縣的徐霞客出游里程碑“湖南第一碑”。曹利軍攝
東頭野渡。曹健峰攝
陳淦璋
5月19日是第15個中國旅游日。這一天,“走霞客古道,看碧水丹霞”郴州-永興便江山水風光自駕旅居康養之旅活動啟動,組織了百臺車規模的自駕車首發儀式,穿越郴州-永興丹霞地貌和徐霞客古道線路。
“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這是“頭號驢友”徐霞客不計朝暮之久、不計山海之遠的旅行志向。郴州市永興縣循跡徐霞客踏上文旅融合路,讓更多的現代“徐霞客”成為“回頭客”,走進永興、愛上郴州,使文旅要素形成時空交織的立體IP體系。
一碑啟程銘青史,湘南霞蹤映楚天
5月19日上午,浩浩蕩蕩的自駕車隊伍來到永興縣的東頭野渡度假營地,這里是湖南省首個徐霞客出游里程碑的落成地。
與之相呼應,5月16日的郴州濂溪講堂2025年第三講課堂上,作為主講人的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徐霞客研究專家曹立波,深入解析了徐霞客文化與郴州文旅融合的發展潛力,動情講述了徐霞客出游里程碑落地實施的過程。
時光列車緩緩前行。那是兩年前的2023年5月30日,徐霞客出游里程碑“湖南第一碑”在永興縣正式落地,彼時正值徐霞客游歷永興386周年之際——明崇禎十年(1637)四月十二日,徐霞客游歷永興,盛贊便江及兩岸風光,由于只顧欣賞永興山水之美,逾午都沒覺得饑餓,發出了“余攬山水之勝,過午不覺其餒”的感概。
傍晚,徐霞客泊于柳洲灘,明月高懸,寫下“江流山色,樹影墟燈,遠近映合,蘇東坡承天寺夜景不是過也”等妙不可言的語句,共為永興留下了400余字記錄。
一片織夢貫今古,永興長卷溯流光
永興縣地處郴州市北陲,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始置便縣,數次更名,宋熙寧六年(1073)更名永興縣至今。這里不僅有讓人流連的盛世美景,更有延綿千年的人文佳話。
便江蜿蜒,百里畫廊,永興侍郎坦的“昌黎經此”摩崖刻印,娓娓訴說著韓愈先生的不凡生平;
茂竹風吟,江面倒影,一座蘇州園林般的宅子名喚安陵書院,書院在水中,水繞青山中,文人墨客“閑談清唱,看鳥靜云飛”;
還有裊裊香火的觀音巖,鬼斧神工的一線天,晨霧縹緲的神仙島……
一片織夢貫今古,永興長卷溯流光。永興縣精心制作的文旅宣傳片《夢回永興》,透過徐霞客的視角游歷永興,以獨特的敘事手法和富有創意的情節發展,為觀眾描繪了一個幽深歷史和瑰麗風景交織的旅程。
重走霞客路,探尋湖湘味。2024年12月21日在永州九嶷山舉行的“跟著徐霞客游湖南”精品旅游線路發布暨微短劇大賽頒獎活動上,《夢回永興》奪得微短劇大賽一等獎。
一舸破浪循古道,昌黎云帆載蒼茫
揺一葉輕舟暢游便江之上,眼前丹霞峭壁,兩岸飛鳥幽鳴,這是徐霞客當年看到的景象。
如今,一葉扁舟變成了載客近百人的旅游客船。5月19日的活動中,自駕車隊伍來到便江龍華山碼頭,登上今年初新開通的“昌黎號”新能源旅游客船,感受便江的碧水丹霞畫卷。
便江屬湘江支流耒水中段,全長約50公里,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最便捷的水上交通要道。從龍華山碼頭到一線天景區航線,一路駛去,可見龍華山公園、千年古樟游園、安陵書院、象山、侍郎坦、一線天等名勝景觀。
歷代先賢在便江留下了大量文寶墨跡。世稱“昌黎先生”的韓愈,一生六過郴州,在便江北岸的侍郎坦留有“昌黎經此”巨型題壁,這也是湖南首次發現的韓愈手跡,2013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里便江、百里畫廊,開通‘昌黎號’就是為了進一步挖掘便江沿線文化底蘊,加快徐霞客便江游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全力打造大湘南休閑康養生態旅游精品區。”永興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張旭介紹。
一渡煥新塑精魄,東頭煙雨醉瀟湘
再看東頭野渡度假營地,一步一景,趣意橫生,有清新雅致的碼頭、獨具特色的古居民宿、書香馥郁的書院,恰如一處遠離喧囂、沒有圍欄的鄉村文化館。
文化撐船,每一篙下去,都能沾帶“文化水珠”上來。東頭野渡徐霞客打卡日,徐霞客扮演者與游客互動;“霞客山水宴”帶來山野美味,煙火氣十足。
這里曾是一個空心村。2021年底,原本在緬甸投資興業的李昊翰回到家鄉永興縣創業,貫徹“文旅拯救老屋行動,藝術助推鄉村振興”理念,僅用時一年多時間匠心打造東頭野渡度假營地。
以徐霞客文化為軸,以“徐霞客文化村”引流,東頭野渡度假營地在項目啟動之初就摒棄了大拆大建,依然是那座充滿歷史生活痕跡的小村落,希望為游客帶來“自然美學+本土文化”的沉浸體驗之旅。
如今的東頭野渡是郴州市文旅重點項目、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點,2024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高峰時期,一天就接待了5000余人。
一線貫虹開天地,郴水霞路譜華章
翻開《徐霞客游記》,可以看到徐霞客的郴游之路有11天足跡,共8400余字,為郴州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臨武的石門龍宮、秀巖;宜章的艮巖、高云山、野石鋪;郴州城的蘇仙嶺;蘇仙、資興、永興一線的丹霞風光、水路古鎮風貌……
如何從徐霞客11天記載中提煉現代文旅IP?
郴州籍導演聶桐勝在進行徐霞客微短劇創作時,將飛天山景區的刀背山和翠江龍尾坪選為拍攝地點,讓“徐霞客”一襲素衣,執筆舞墨刀背山間,泛舟游于翠江之上。
郴州文旅宣傳片《我是郴州》的鏡頭里,“徐霞客”舉著火把,緩緩從遼闊大地的那一端走來。這部播放量達5億次的短片,用最溫暖的講述,打開了郴州人對故土的情感出口。
聚焦“徐霞客文化”,越來越多力量投入其中。郴州市政協深挖徐霞客郴州行的歷史價值,形成《關于打造徐霞客游線助力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調研報告》。本次“走霞客古道,看碧水丹霞”自駕活動,由郴州市旅游文化產業促進會等單位承辦,就是希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曹利軍對本文亦有貢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