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撼岳陽城。袁梓杰攝
律動洞庭。李敏攝
碧水環(huán)抱屈子祠。曹志輝攝
■姜鴻麗
洞庭波涌,吞吐巴陵氣象;樓閣巍然,雕琢千年文脈。
是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初夏時節(jié),倚樓遠眺,漁舟剪開綠水如裂帛,驚起江豚銜著屈子遺落的楚辭躍浪。云夢大澤的水汽仍在斗拱間蒸騰開來,卻已融入習(xí)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巴陵大地的皺紋里,既藏著麋鹿銜來的青銅器,也篆刻著山河寫春秋的生態(tài)密碼。洞庭波峰托舉的精神海拔,君山翠微淬煉的求索筋骨,于青石年輪與鋼構(gòu)經(jīng)緯間次第生長,終在華夏城邦中雕琢出山水文明的孤本。
來岳陽,識岳陽之大。岳陽之大,在于心憂天下的精神氣度。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公元1046年,范仲淹應(yīng)好友滕子京之邀,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從此,始建于三國時期的岳陽樓,從“閱兵臺”升華為中國文化的精神坐標,賡續(xù)深邃的家國情懷。
在岳陽樓,李白留下“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的豪邁,杜甫寫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沉郁,黃庭堅抒發(fā)“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的灑脫。岳陽樓,成為世人的情感容器,能容家國天下。
來岳陽,賞岳陽之美。岳陽之美,在于江湖形勝的詩意棲居。
岳陽位于長江與洞庭湖交匯處,自古就是“江湖之會,舟車之利”的戰(zhàn)略要地。洞庭湖汲湘、資、沅、澧四水,吞吐長江,成“八百里洞庭”之壯闊、舟楫往來之繁盛。
“漲水為湖,落水為洲。”湖水漲落之間,洞庭湖濕地盡顯生態(tài)之美。春風(fēng)春草生,綠茵繞芳甸;秋拂蘆葦黃,調(diào)色如油畫。水中暢游的江豚、濕地棲息的候鳥、湖岸奔騰的麋鹿、憨態(tài)可掬的熊貓,與生活在洞庭的人們,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然畫卷,構(gòu)筑了人類理想的詩意棲居。
來岳陽,讀岳陽之厚。岳陽之厚,在于沉淀千年的歷史底蘊。
這座有著25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文化的汁液,每一處遺跡都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從三國魯肅筑巴丘城,到唐代岳陽樓巍然矗立,再到明清的張谷英村,岳陽各類歷史遺存,就是一部微縮的城市文明演進史。
巴陵戲、洞庭漁歌、九龍舞、長樂抬閣故事會,從昆腔戲曲的流變演繹到洞庭漁民的即興抒懷,再到驚險粗獷的各類民俗表演,多元文化交融薈萃;屈原的浪漫詩情與范仲淹的憂樂精神,士大夫的雅文化與市井的俗文化,中原的禮樂傳統(tǒng)與楚地的巫儺遺風(fēng)共生,激蕩出岳陽特有的文化脈搏。
來岳陽,悟岳陽之闊。岳陽之闊,在于堅韌開放的城市哲學(xué)。
長江水的洶涌、洞庭湖水的柔韌,與屈原的求索精神、左宗棠的經(jīng)世之才,淬煉出岳陽人堅韌求索、開放包容的性格。
今天的岳陽,城陵磯港通江達海,京廣高鐵穿城而過,三荷機場連接四方,跨步融入長江經(jīng)濟帶,接駁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新時代的岳陽正以開闊的胸襟擁抱世界,以全新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
文旅興城,萬象崢嶸。
當數(shù)字光影邂逅千年飛檐,當工業(yè)記憶躍然市井墻垣,當南湖煙波擁抱熊貓憨態(tài),當龍舟競渡與星空露營相映成趣,一座古城的文化血脈與當代文旅肌理正深度交融,演繹出“在地性”美學(xué)的生動范本,釋放出文旅新場景賦能城市發(fā)展的澎湃動能。
岳陽乘第四屆湖南旅游發(fā)展大會之勢,以文鑄魂、以旅興業(yè),擘畫湖南文旅新極核與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藍圖,將“先憂后樂”的憂樂精神淬煉為時代擔當,將“不以物喜”的曠達哲思升華為生活美學(xué)。
此刻,江湖城的壯闊與天下志的赤誠正交相輝映,這座千年古城與八方來客,正在一場文旅共生的雙向奔赴中,共同書寫新時代的“岳陽故事”。
大美江湖,天下岳陽。
且赴巴陵吧!叩開青銅脊梁的時光門闕,更溯憂樂共鳴的精神長河。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wǎng)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quán)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wù)中心 技術(shù)支撐:紅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