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縣一派生機。
石牛寨的絕壁棧道。
九龍舞表演。
平江起義紀念館。(本版圖片由平江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提供)
徐典波胡猛陳振要吳友良
幕阜云開處,一江碧水繞城來。
在湘鄂贛三省交界之地,平江正以“紅、綠、藍”三色交輝的磅礴氣象,在文旅融合的壯闊畫卷上揮毫潑墨。
這里有浸染熱血的革命舊址,有蒼翠欲滴的山水長卷,更有數字浪潮奔涌的創新脈動。當全域旅游的號角吹響,平江正以山水為紙、文化為墨、科技為筆,在文旅融合的時代大潮中揮毫潑墨。
激情山水,自在平江。
平江縣委書記劉正仁表示,平江將借第四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的東風,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文旅新時代,讓紅色記憶永續傳承,使綠色生態永續發展,將文化創意永續創新。這座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紅色熱土,必將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勇立潮頭,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華章。
紅色基因鑄魂
——革命老區煥發時代光芒
“五一”假期,平江紅軍營景區迎來客流高峰,日均接待量突破1800人次。這個依托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打造的紅色景區,昔日曾是交通閉塞的窮山溝,如今通過深度開發“重走紅軍路”“戰壕實景體驗”等沉浸式項目,成功實現華麗轉身,發展成為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曾經的“紅色孤島”蛻變為鄉村振興的“金色名片”。
在平江,紅色文化正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新時代。
平江的紅,浸透英雄的土地。這里走出了52位開國將軍,銘刻著2.1萬在冊烈士的英名——占湖南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
走進平江起義舊址,銹跡斑斑的槍支、泛黃的作戰地圖、手寫的革命宣言,無聲地講述著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漫步中共平江縣委舊址,青瓦白墻間仿佛仍回蕩著革命志士激昂的討論聲、堅定的宣誓聲。這些紅色印記,既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激勵后人奮進的精神豐碑。
守護紅色根脈,一任接著一任干,平江使出“繡花功夫”。
平江啟動“紅色平江”五年行動計劃,凝聚多方智慧與力量,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繪制出科學嚴謹的“作戰圖”。
平江縣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為革命文物保護筑牢資金后盾,精準用于保護規劃編制、修繕方案設計、遺產申報及文物征集等工作。
近年來,平江先后籌集資金完成中共平江縣委舊址、新四軍平江通訊處舊址、李六如故居等6處重點革命文物的維修保護,使其成為傳承紅色文化的新陣地。
平江起義紀念館成功創建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紅軍營景區晉升為3A級紅色旅游景區,平江起義舊址及紀念館更被列為全國首批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從革命舊址一磚一瓦的細致修復,到珍貴文物的數字化存檔留存,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彰顯著平江對紅色文化的敬畏與珍視,讓紅色根脈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
創新,讓紅色基因“活”起來。
平江探索出“四個一”紅色教育模式——“一個基地、一堂黨課、一個故事、一次體驗”,將平江起義紀念館、毛簡青烈士故居、李六如故居,以及純溪月光巖紅軍游擊隊駐地舊址等10處紅色遺址,精心打造成十大黨性教育點,為紅色教育開辟新路徑。
在這里,學員們不再是歷史的旁觀者,而是成為“參與者”。他們身著紅軍衣,腳踏紅軍路,吃著紅軍飯,高唱紅軍歌,在一衣一食、一步一歌中,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輩的崢嶸歲月與奮斗歷程。
區域聯動,讓文旅融合“加速”。
平江融入湘贛邊、“通平修”等合作區,主動與湖南韶山、江西井岡山等重點紅色旅游城市開展深度合作。通過聯合舉辦“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紅色文創和紅色旅游發展成果展”等活動,打破地域壁壘,凝聚發展合力,全力打造湘鄂贛紅色文化旅游圈。
平江參與打造的“韶山—寧鄉—平江”線路,憑借深厚的紅色底蘊與豐富的旅游資源,入選全國首批30條紅色旅游1號線路;依托加義鎮喻杰故居、李六如故居等紅色資源精心打造的“紅色體驗湘北行”精品線路,以獨特的游覽體驗與文化內涵,獲得游客廣泛好評,成為湘北地區紅色旅游的亮眼名片。
如今,區域內已形成資源互享、線路互推、客源互送的良好合作機制,紅色旅游發展活力盡顯。
綠色生態筑基
——詩意山水變身富民經濟
筆直挺立的樹林、主題鮮明的綠色長廊、別具一格的民俗建筑……夏日時節,沿京珠高速進入平江,行走在“湖南省最美綠色通道”平伍公路上,一路風光旖旎,宛如穿行在生態畫廊中。
66.68%的森林覆蓋率,讓平江成為一片天然氧吧。這里擁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天然氧吧”“福壽山—汨羅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7張“國字號”生態名片,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綠心”和長株潭城市群“綠肺”。
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平江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給出“標準答案”。
平江始終堅持以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全力推進通道造林綠化與生態廊道建設,一條“人在綠中游、車在林中行”的綠色長廊橫亙大地,成為生態畫卷的動人筆觸。
與此同時,幕阜山、福壽山等生態功能區的林相改造和營林增綠工程穩步推進,層層疊疊的林帶環繞城鄉,立體生態景觀初展芳容。
平江縣委、縣政府以全域視角擘畫旅游藍圖,精心構建“一心(縣城旅游服務中心)、兩軸(汨羅江生態旅游軸、連云山休閑度假軸)、三區(東部紅色生態旅游區、中部文化體驗旅游區、西部鄉村休閑旅游區)、八基地(生態度假、康體養生等八大基地)”的全域旅游格局,讓每一寸土地都煥發生機。
紅軍營里,茂密山林掩映著戰壕、哨卡等革命遺跡,蜿蜒的紅軍小道穿梭林間,游客既能追尋紅色足跡,又能醉心綠意,感受自然與紅色文化的交融之美;登頂石牛寨,丹霞地貌與蒼翠植被相映成趣,壯麗景色如天然油畫鋪展眼前;幕阜山海拔1596米的主峰之上,星空營地閃爍微光,森林氧吧沁人心脾;沱龍峽中,湍急水流奔騰而下,驚險刺激的漂流體驗,讓游客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釋放激情;白寺村里,古老街巷、傳統建筑錯落分布,裊裊炊煙升騰,留存著最本真的鄉村煙火氣息。
如今的平江,553個秀美村莊如璀璨珍珠,散落在青山綠水間。蘆頭林場蘆頭村、浯口鎮西江村等“國家森林鄉村”脫穎而出,成為鄉村旅游的閃亮名片。在這里,村村可見綠地繁花,推門即見詩意田園。
創新價值轉化,激活生態動能。
平江通過編制《平江縣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與應用實施方案》,建立了全省第一個GEP核算“1+3”制度體系,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科學依據。數據見證成果,2022年平江縣GEP總值達1270億元,彰顯生態資源的巨大潛力。
在“通平修”綠色發展先行區,平江攜手湖北通城、江西修水,打破地域壁壘,共繪生態價值轉化藍圖。三省三縣共同編制《長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綠色發展先行區總體規劃》,錨定打造欠發達地區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試驗區的目標,開啟區域協同發展新征程。
2022年,長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綠色發展先行區協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江專場活動上,“通平修”全域生態旅游經典路線圖和文旅景點、民宿、農產品清單發布,為茶葉、油茶、醬干等傳統產業注入綠色轉型動力。
2023年,平江“兩茶一藥”產業蓬勃發展,種植面積突破90.11萬畝,總產值30.76億元。其中,茶葉面積9.18萬畝、產值16億元;油茶73.4萬畝、產值12億元;中藥材7.53萬畝、產值2.76億元。全縣生態農副產品年產值攀升至42.2億元,同比增長20.5%,生態經濟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同年,在生態與產業融合領域,平江再傳捷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名單中,由平江聯合湖北通城、江西修水申報的“湘鄂贛天岳幕阜山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區”成功入圍,成為湖南僅有的3個入選單位之一。這一成果標志著區域協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取得實質性突破,也為平江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以生態之美,促產業勃興。
平江以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為底色,形成“春觀花,夏納涼,秋摘果,冬賞雪”的四季旅游格局,將綠水青山轉化為全域旅游的“聚寶盆”。
春賞花海——浯口鎮西江村,陽春三月,紅梅似霞,油菜花田如金色地毯鋪展,層層疊疊的花浪與白墻黛瓦相映成趣。游客漫步花間小道,可打卡浪漫花徑,參與春日攝影大賽,感受平江春日的盎然生機。
夏享清涼——連云山景區,萬畝竹海在驕陽下撐起濃蔭,山間溪流潺潺,蟬鳴陣陣。連云山大峽谷漂流憑借300米垂直落差,讓游客穿梭于跌宕河道,在浪花飛濺中驅散暑氣;林間棧道涼風習習,是避暑納涼、徒步吸氧的絕佳去處。
秋品豐收——福壽山鎮白寺村,秋日里黃桃掛滿枝頭,果香四溢。游客可提著竹籃穿梭于果園,親手摘下飽滿多汁的黃桃,品嘗甘甜滋味;參與黃桃采摘節,體驗趣味農事活動,還能欣賞田園秋色,感受豐收的喜悅。
冬覽雪景——天岳幕阜山景區,當冬日寒潮來襲,海拔1596米的山頂銀裝素裹,霧凇掛滿枝頭,冰掛晶瑩剔透。游客踏雪而行,漫步云海棧道,觀賞壯麗雪景;在高山之巔露營,仰望繁星點點,感受冬日平江的靜謐與壯美。
生態賦能,成績斐然。平江近3年累計接待游客4082.2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24.68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余個。在重點旅游鄉鎮,60%的餐飲、住宿商戶依靠旅游業蓬勃發展,生態之美正源源不斷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
藍色創意賦能
——數字科技激活千年文脈
汨羅江畔,詩意千年。
平江,這片被稱作“藍墨水的上游”的土地,承載著屈原行吟澤畔的憂思、杜甫客居異鄉的詩魂。
如何讓千年文脈煥發新生?平江縣以數字科技為筆,書寫著文化傳承創新的時代答卷。
讓文物穿上“數字鎧甲”,歷史永不褪色。
當三維建模技術的精密掃描觸碰到斑駁的革命遺跡,平江的文物便重新煥發生機。每一處遺址的磚石紋理、每一件文物的細微構造,都通過數字化存儲技術永久定格。虛擬展示打破時空桎梏,游客只需輕點手機屏幕、滑動電腦鼠標,便能跨越地域界限,將平江的文物精品盡收眼底。曾經深藏于博物館角落的歷史印記,如今以鮮活的數字形態,在“云端”綻放光彩。
讓景區插上“數字翅膀”,游客穿越時空對話歷史。
走進平江起義紀念館的數字展廳,仿佛踏入時光隧道。全實景拍攝結合720°VR全景技術,讓線上游覽如同身臨其境。
當游客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或掃描二維碼進入展廳,栩栩如生的油畫從沉睡中蘇醒,仿真場景重現動蕩年代的風云變幻。炮火轟鳴聲由遠及近,硝煙仿佛就在鼻尖彌漫,觀眾跟隨虛擬視角穿梭于展廳之間,與革命先輩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展館內,文物史料配有智能語音解說,放大展品圖片,連器物上的細微紋飾都纖毫畢見,歷史的厚重感與科技的便捷性在此完美融合。
石牛寨景區打造的“飛越北緯30°”項目榮獲湖南省文旅“新花YOUNG”文化科技新場景類別優秀項目。項目中,機械臂控制的安全座椅搭載裸眼7D視覺技術,帶游客踏上一場奇幻的北緯30°探索之旅。
隨著座椅的升降、旋轉,峽谷的險峻、海洋的浩瀚、沙漠的廣袤依次在眼前鋪展,火山爆發時的熾熱巖漿、地動山搖的震撼場景仿若真實發生,為游客呈上一場極具沖擊力的沉浸式視覺盛宴,讓科技與文旅的融合迸發出別樣魅力。
讓非遺搭乘“數字快車”,傳統技藝煥發新生。
在數字科技的助力下,平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告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高清攝像鏡頭對準九龍舞的騰躍翻轉、皮影戲的指尖靈動、花燈戲的質樸唱腔,將每一個精彩瞬間永久珍藏。短視頻平臺上,平江皮影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鐘志遠化身“網絡主播”,一邊展示傳統技藝的精妙操作,一邊與網友實時互動。古老的非遺搭乘“數字快車”,在現代網絡世界里找到新的生長土壤,既守住了文化根脈,又拓寬了傳承路徑。
讓文旅服務駛入“數字高速”,智慧暢游一鍵開啟。
“一卡在手,玩轉平江”不再是口號。“平江暢游卡”微信小程序如同一位貼心的數字導游,將18家景區的壯美風光、20處酒店民宿的溫馨舒適、12家特色餐廳的舌尖美味,以及6種本地特產的獨特魅力,全部裝進游客的手機。只需輕輕一點,景區門票、住宿預訂、美食導航、特產選購等服務一鍵搞定。從踏入平江的那一刻起,數字科技便全程護航,讓游客無需為行程奔波,盡情沉浸在詩畫山水與千年文脈的魅力之中。
第四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的集結號角已吹響,平江文旅發展步履鏗鏘。
依托豐富自然與人文資源,平江推出以“紅綠融合、多元創新”為核心的五大策略——
“新體驗賦能”:天岳幕阜山景區“天空之境”“天岳飛龍”叢林探險;蘆頭境谷景區3200米盧戎古道、3000米森林云漂滑道;長壽秘境景區“綠野仙蹤”徒步線路、水上漂流。
“新業態引流”:培育“詩意民宿”新業態,尚山小隱星空木屋、自在平江丹霞地貌別墅、沱龍清舍山景泳池與露營體驗、聽云書院國學教育基地。
“新場景吸睛”:樂園華雅盤石洲天空步道、火山攀巖;獵玩體育小鎮越野車競速;紅軍營景區懸崖飛拉達攀巖;長壽秘境景區迷霧森林光影秀。
“紅色鑄魂”:依托紅軍營、平江起義紀念館、天岳書院等紅色資源深化紅色研學體驗。
“民宿留客”:打造尚山小隱、自在平江等20余家特色民宿集群,提升入住率超90%。
“五一”假期,平江文旅交出亮眼成績單:全縣共接待游客88.9萬人次,同比增長38.04%;游客總花費5.51億元,同比增長41.21%,展現出平江文旅強勁的發展潛力與無限魅力。
平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彭方建表示,該縣將以舉辦第四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做優旅游產品,做細旅游服務,做強旅游產業,讓平江成為令人向往的旅游勝地,成為感知天下洞庭、大美湖南的重要窗口,以一縣之光為岳陽市、湖南省發展大局添彩!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