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區麥子港水域。
南湖十景之澄閣尋梅。
南湖水上運動中心。
熊貓的萌態。徐典波攝
黃梅港濕地公園。(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南湖新區工委宣傳部提供)
姜鴻麗杜立李立瀚馬英彭濤
南湖之水,浩浩湯湯;文旅之業,灼灼其華。
南湖新區,坐擁洞庭湖東岸的浩瀚水域,呈現城市山水交融的獨特格局,是岳陽文旅IP的核心承載地,是第四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的主戰場。
這里,一湖碧水映襯千年文脈,自然與人文交織成景,生態與城市共生共榮。
依托56平方公里生態基底,南湖新區以“市場化、效益化”為核心,推動中華大熊貓苑、歡樂水岸全面轉型,創下年盈利1億元的資源轉化典范;以賽引流、以節促消,成功承辦全國青少年戶外運動大賽等13場國省級賽事,也是去年湖南省唯一被推薦為國家文旅部世界級旅游度假區的培育對象。2024年,該區接待游客1259.04萬人次,同比增長25.82%;實現旅游總花費62.13億元,同比增長24.21%,文旅產業成為南湖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25年,環南湖旅游交通三圈煥然一新,全域式文旅新版圖正在繪就,親子旅游度假區、城市休閑街區、生態康養區、吃購玩休閑旅游圈、低空文旅片區多元共生,構建出“湖光城韻”交融的度假勝境。
站在新時代的潮頭,南湖新區以“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初心為墨,以打造休閑度假游勝地的藍圖作卷,奮力書寫文旅融合發展的嶄新篇章。
1.展“山水畫卷”筑生態品牌擘畫綠色發展新圖景
靜臥洞庭東岸,13.78平方公里的南湖水域如碧玉鏡嵌于天地之間。
千年詩韻隨波流淌,李白筆下“耐可乘流直上天”的奇幻、“且就洞庭賒月色”的浪漫仍為今人可感,而這份浪漫的實踐基礎,便源于南湖新區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落實。
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南湖新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政治責任,以“截污、禁養、清淤、活水、嚴管”十字方針為劍,劈開生態治理荊棘,構建全流域共治共享格局,在碧水藍天間書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壯麗史詩。
這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攻堅戰。
面對歷史積弊,南湖新區以雷霆之勢破局,建設環湖管網,關停污染企業,根治黑臭小微水體,劃定環湖1公里禁養區,從源頭斬斷污染鏈條。清淤活水同步發力,常態化清理69條主干管網、5189處化糞池,年均補水3000萬立方米,投放濾食性魚苗140萬斤,栽植水生植物50萬株,千臺曝氣裝置激蕩微瀾,24小時水質監測織密防線,讓水體重煥生機。
這是一曲全民共治的凱歌。
按照“岳陽市委、市政府領導,南湖新區主導,市直部門單位配合,全民參與,共治共享”的全流域治理保護模式,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2024年巡湖5290次,巡查治理1559人次;創新“河長制+黨建”“河長制+研學”模式,32支志愿服務隊、150名“民間河長”守護碧水。
這是一場綜合施策的系統布局。
南湖新區錨定“零碳區”建設目標,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空氣質量穩定達國家二級標準;深化“林長制”“河湖長制”改革,統籌推進長江“十年禁漁”、黑臭水體治理,打造“南湖藍、龍山綠”的生態品牌。投入近千萬元升級環保設施,構建“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機制,環保問題整改率、信訪辦結率均超96%;“點狀供地”模式,破解1.9萬畝水面不動產權登記難題,完成560棟民房生態修復,建成黃梅港濕地公園等生態項目,讓“生態傷疤”變身“綠色明珠”。
鐵腕治污帶來了生態涅槃的奇跡,2022年,南湖躋身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先后獲評“國際魅力休閑湖泊”“湖南省最美河湖”等榮譽。主湖水質連續7年穩定達Ⅲ類標準,生態岸線率達90.5%。獲得中央環保督察組“兩山理論實踐標桿”的高度評價。
今日之南湖,水清、氣凈、岸綠、景美,生態保護讓“詩意棲居”照進現實。2025年,南湖新區緊握岳陽市中心醫院遷入的戰略機遇,以“健康中國”理念為引領,全力推進康養產業核心項目落地。
康養棲居賦詩意,生態價值化金山。
該區圍繞龍山景區與黃梅港濕地公園生態資源,加速建設龍山康養綜合體及湖畔民宿集群,打造“山水康養”與“濕地棲居”雙名片。在產業布局上,深度對接中交集團、中建集團等央企基建力量,引入藍城集團、保利文旅等頭部企業,規劃建設三大標桿工程:以民宿康養集群串聯自然與人文,構建生態療愈空間;依托岳陽市中心醫院資源打造“醫養融合”示范園區,推動醫療與康養無縫銜接;聚焦太平咀片區,以高端康養小鎮為載體,布局全齡化健康服務生態。
通過精準嫁接央企工程實力與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南湖新區以“醫、養、游、居”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重塑康養產業版圖,為城市能級躍升注入強勁動能。
2.借“盛會東風”聚產業勢能鍛造文旅經濟強磁場
“五一”期間,南湖新區累計接待游客58.2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4.3億元。
該區以“迎省旅發大會·展南湖新氣象”為主題,推出一系列文旅新場景、新服務,新舊IP協同發力,各項服務提質升級,交出了一份既有“熱度”又有“溫度”的文旅答卷。
火爆假日的背后,是南湖新區緊抓第四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歷史機遇,以“辦會興城、項目為王”為戰略導向,掀起的文旅產業提質升級攻堅的熱潮。
南湖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亞丹表示,南湖新區應勢而動,乘勢而上,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擦亮文旅金字招牌,以“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創建”為目標,抓住第四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機遇,全力激發生態環境的品牌效應、文旅經濟的虹吸效應、改革創新的蝴蝶效應,積極以文旅經濟高速突進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南湖新區項目投產率位居岳陽市首位。今年伊始,南湖新區延續強勁勢頭,回溯承辦首屆岳陽市旅游發展大會的成功經驗,有序推進4個觀摩項目、1個城市風貌提質項目、2個辦會興業項目的建設進度。
以大會倒逼項目攻堅,建立“領導包聯、專班推進、掛圖作戰”機制,針對南湖明珠等重點工程實行“一項一策”精準破題,全力破解征拆、審批、融資等堵點,確保觀摩項目、城市風貌提質工程及辦會興業項目高效落地。
短短數月,南湖新區以中華大熊貓苑為核心,將洞庭湖小鎮、花語世界、南湖水上演藝等景區連點成片,盤活南湖伴水旅游,構建起南湖生態旅游大景區。
項目建設不僅體現南湖速度,更彰顯出南湖品質。
在煥然一新的濱水長廊,退休教師陳大爺正用手機拍攝湖景:“以前這里欄桿老舊,散步總擔心安全,現在步道寬敞、護欄結實,還能邊逛邊發朋友圈!”
這條長廊屬于南湖新區旅游交通三圈(麥子港片區)提質改造工程,東起水上運動碼頭,西至南津古渡廣場,全長約6.8公里。該項目以“濱水煥新、文旅惠民”為核心,不僅重塑南湖廣場周邊生態景觀,更以完善的功能配套與智慧設計,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城市新地標”。
辦會興業塑標桿,項目攻堅提能級。
乘著盛會東風,南湖新區積極布局親子度假、高端接待、城市休閑、低空飛行等多元業態,形成“千帆競發”的產業格局。
童趣親子游線中,游客在洞庭湖小鎮的非遺工匠城體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在星球樂園度過親子互動的歡樂時光,在中華大熊貓苑觀賞國寶熊貓的憨態可掬,在花語世界享受花海帶來的愜意安寧。
岳陽鉑爾曼酒店正式獲評國家五星級旅游飯店,成為湘北地區首個“雙五”認證酒店(中國五星級旅游飯店、五葉級中國綠色飯店)。這一突破標志著南湖新區高端旅游接待體系實現質的飛躍。
5月,南湖新區推出全球首個AI賦能沉浸式仙俠主題夜游:賒月洞庭·仙俠南湖。項目以無人機矩陣演繹《洞庭問道》仙俠史詩,無人駕駛游船搭載AR全景舷窗,還原范仲淹與李白對弈、湘妃踏浪場景,AI合成技術讓游客御劍穿行南湖十景。天穹為幕,光影證道,融合星辰指引與AI科技,在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湖光山色中打造千年東方浪漫幻境。
導演余雷告訴筆者,南湖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將夜游燈光技術融入南湖山水,將為南湖文旅注入澎湃動能。
這不僅是技術賦能文旅項目,更是南湖新區以“年輕力”為引擎,構建“江湖文化+潮流體驗+產業賦能”生態圈的決心。
戰略擘畫定航向,高質效項目推進必以頂層設計為先。為壯大文旅產業,南湖新區不斷優化國資布局。
2022年,南湖新區整合南湖城投、天賦文旅等5家區屬國企,成功組建岳陽市第一家產投公司天賦投資集團。產投公司獲雙AA信用評級,實施市場化上項目、投資必問效的經營管理制度。
自2023年12月起,南湖湖畔刮起了“熊貓旋風”。
10只頂流國寶入駐后,岳陽中華大熊貓苑積極打造“熊貓+生態+體驗”復合業態,線上抖音話題播放破億,線下開業首周登頂岳陽四大熱門榜單,外地游客占比48%,日均客流量超3000人。
該園區依托岳陽市天賦城市發展集團資產租賃模式,通過“統一招商+獨立經營+合作聯營”多元策略,將68棟征收民房改造為熊貓主題商業集群——熊貓醫院、冰雪館、主題餐廳與17棟古風商鋪聯動運營,90%資產實現市場化盤活。
主街商鋪通過競標引入文創、餐飲品牌,PADAN廣場民宿由專業團隊托管;熊貓大集街區以“保底租金+營收分成”模式吸引商戶,激發經營活力。僅半年實現門票收入3828萬元,衍生消費1500萬元,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營收增長40%。
園區與社區合作,將閑置攤位承包給本地村民,新增就業崗位200余個,村民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真正實現“資產增值-商業繁榮-民生改善”閉環。
從“政府輸血”到“市場造血”,南湖新區堅持前置運營的理念,以市場化杠桿撬動閑置資產價值,為文旅產業升級提供鮮活范本。
3.以文旅融合創幸福產業書寫惠民共富新答卷
南湖之畔,潮涌千帆。岳陽南湖新區以文旅融合為筆,繪就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在山水之間書寫惠民共富的時代答卷。
文化為魂,點亮夜市經濟新引擎。
雷公湖社區的夏夜,因一場“村晚”而沸騰。
湖南理工學院學子的《醉春風》舞動湖畔,漁歌串燒唱響洞庭鄉愁,手風琴與賽萊姆舞交織出活力四射的夜晚。這場“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盛會,將海倫堡樂聚夜市推向高潮:3000平方米的市集人潮涌動,特色小吃、文創手作、親子游樂與藝術展演無縫銜接,日均客流量突破5000人次,帶動周邊商鋪營收增長30%。
文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化作夜市經濟的“流量密碼”,讓居民在家門口嘗到“文旅紅利”的甜頭。
借景生財,激活鄉村蝶變新動能。
曾經的陳家咀村,如今蛻變為了洞庭湖小鎮景區。
38名村民化身景區保潔員、園藝師,社區勞務公司年創收29萬元;6畝荒地被苗木基地“點綠成金”,自動售賣機、生態停車場“微創新”年增收8萬元。
景區將閑置食堂改造為山山火鍋店,古法菜園變身網紅打卡地,傳統村落借力“景區經濟”破繭成蝶,2024年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從“靠天吃飯”到“借景生財”,一幅“景村共生、主客共享”的共富圖景躍然眼前。
商旅融合,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機。
長江“十年禁漁”令下,月山漁民張德華放下漁網,卻未放下傳承。
他與伙伴吁小輝將40年漁獵技藝注入風干魚制作,創立“月山漁民”品牌。在政府幫扶下,產品入駐洞庭湖小鎮,半年銷售額突破20萬元,6000斤風干魚香飄四方。
從“水上漂”到“岸上創”,傳統技藝與現代商業碰撞火花,帶動20余名退捕漁民端起“新飯碗”,讓“靠水吃水”的智慧在新時代續寫傳奇。
康養為基,托起銀發幸福新生活。
南湖社區耆德園康養中心內,89歲的包奶奶執筆揮毫,墨香與湖風交融。
這座由閑置樓宇改造的“銀發樂園”,以1:3的專業護工配比、書畫手工課程和定制化個護方案,讓老人實現“養老”到“享老”的跨越。聚焦老年群體“急難愁盼”問題,南湖新區正加快打造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標桿康養服務中心,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老人在家門口就可養老。南湖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姜其勝表示,將繼續加大民生投入,扎實辦好今年的省、市民生實事,著力解決一批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將更多的發展紅利轉化為民生紅利。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南湖新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山水人城”和諧相融中,走出一條生態價值轉化、產業多元共生、民生福祉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登高遠眺,煙波浩渺處,泛舟而行,但見水天一色。
這片被《岳陽樓記》浩然之氣浸潤的水域,正以新時代的襟懷傳承著大美江湖的亙古氣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