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縣惠生肉食有限公司肉品加工項目投產儀式現場。本文圖片均由沅陵縣委宣傳部提供
新建成的鳳鳴學校(位于沅陵鎮)教學綜合樓。
2025年“春風行動”招聘活動現場。
涼水井鎮百合村干凈整潔的農村人居環境。
瞿云張貝
初夏的沅陵,果盈枝頭。在沅陵縣沅陵鎮鳳凰山社區土城界組黃桃基地,一條長長的運輸軌道向山腳蜿蜒延伸,果農們笑著說:“高山黃桃也要坐上小火車了!”這是常德市對口幫扶工作組為沅陵縣洪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實施幫扶項目帶來的新變化。
常德與沅陵依山帶水,2021年正式建立對口幫扶關系。自2023年以來,雙方以產業互融、設施互通、資源互享、人才互動、治理互助“五互”為紐帶,應沅陵所需,常德盡其所能,累計投入援助資金2800多萬元,實施幫扶項目61個;引進企業2家,吸引投資7000余萬元;總額2800萬元農特產品通過常沅合作走出深山。常德與沅陵的故事,正在青山綠水間寫下生動注腳。
產業互融:激活發展新動能
在沅陵縣惠生肉品加工產業園,機器轟鳴,現代化生產線正將本地畜禽資源轉化為優質肉品。這個由對口幫扶工作組牽線引進的5萬噸肉品加工項目于今年4月正式投產,不僅填補了沅陵現代化肉品加工的空白,更帶動2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我們的鮮肉供應、技術指導都來自常德惠生農業科技集團,現在產品直供各大商超。”涼水井鎮江溪口村負責人指著村里臘制品加工廠興奮地說。
產業幫扶打造了全域性“永不撤走的工作隊”。常德將“飛地經濟”理念注入沅陵發展,常德經開區與沅陵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招商信息和產業政策共享、項目相互導入。在農業領域,962萬元幫扶資金支持15個農業項目,助力杜家坪鄉柳林村發展林下黃精1200畝、黃柏210畝,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支持的洪源農林公司年采摘油茶鮮果超100萬斤,黃桃40萬斤,發放勞務工資100多萬元。此外,常德還通過做優常德河街沅陵農產品展銷專館、支持舉辦“沅滋沅味”年貨節等實打實的消費幫扶,助推沅陵農特產品“出圈”,2023年以來共實現消費幫扶總額2800多萬元,有效拓寬了沅陵特色產業市場。
文旅融合更是亮點紛呈。為實現優勢互補、客源互享,常沅兩地簽訂旅游戰略合作協議,開發“大美沅陵”“遇見天然氧吧”等特色線路,常德旅行社組團“送客入沅”活動,走進借母溪原始森林、龍興講寺等景區景點,“沅陵傳統龍舟大賽”“中華書山”等IP成為湘西北旅游新名片。下一步,工作組計劃助力沅陵成功舉辦半程馬拉松賽等重大賽事活動,持續“引客入沅”。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工作組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對口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沅陵資源稟賦,依托常德優勢產業、優質企業,深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設施互通:鋪就振興快車道
在七甲坪鎮蠶忙村,新通車的22公里蠶牛公路如銀鏈纏繞山間。這條連接桃源縣牛車河高鐵站的“出山大道”,讓沅陵北部鄉鎮20萬群眾出行時間縮短一半。“以前從蠶忙到牛車河要一個多小時,路面狀況差,耗時還長,現在只要30分鐘就到了。”七甲坪鎮三星村村民江桂指著嶄新的公路說。
蠶牛公路通車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成為沅陵縣與桃源縣兩地交流合作的新起點,背后更凝聚著常德市對口幫扶沅陵的深情厚誼。自此,桃源的特色果蔬可以更快地運往沅陵,豐富當地百姓的餐桌;沅陵的優質山貨也能順利抵達桃源,找到更廣闊的銷售渠道。
在抓好重大項目的同時,工作組還聚焦沅陵基礎設施短板,2023年以來投入幫扶資金1892萬元,實施機耕道項目4個,通村通組公路硬化項目10個,人行橋、蓋板涵、滾水壩項目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提質改造項目7個,學校教學生活設施改善項目6個。
從沅陵實際和群眾需求出發,工作組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集中力量辦大事,又擴大普惠做“小事”,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資源互享:潤澤民生幸福花
“當一個人情緒正在爆發時,講道理是沒有用的,要先疏導他的情緒……”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袁詩涵正在涼水井鎮張家坪九年一貫制學校,為教師們分享自己給學生做心理咨詢服務的要點。這是常德市對口幫扶沅陵縣鄉村振興工作組啟動困境兒童心理健康“向陽行動”試點工作后的首次師資培訓。
教育,始終是鄉村振興繞不開的重要議題。
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心理健康幫扶,是工作組教育幫扶的關鍵一環,它不僅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舉措。“除了要有看得見的經濟援助,教育軟資源的輸送同樣關鍵。從專業的心理咨詢知識,到先進的教學理念,每一次交流分享,都是為鄉村教育注入新活力。”常德市對口幫扶沅陵鄉村振興工作組的負責同志說。
“現在村里的孩子能跟著常德老師學英語了!”陳家灘九校校長張靈波介紹。2023年以來,常德市共選派20名教師到沅陵鄉村學校開展支教,讓偏遠山區的課堂煥發活力,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沅陵七中成為桃源一中合作辦學實驗學校,“生本課堂”等經驗做法在沅陵逐步推廣。常沅雙方學校以支援教師為紐帶,開展多形式、經常性的互動交流,促進了沅陵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醫療,直接關系著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沅陵縣第二人民醫院位于官莊鎮,位置特殊,患者透析不便,2022年成立血透中心后仍有設備不足和人員緊缺的問題。常德市對口幫扶組了解情況后,于2024年提供了50萬元資金支持添置血透設備,并協調衛健委進行技術幫扶和人才培育,如今為周邊鄉鎮患者提供透析超16300人次。
2023年以來,常德共選派29名醫衛人員到沅陵支援,在醫院內部開展傳幫帶和醫療技術聯合攻關,助推沅陵醫院管理、診療、服務能力提高。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一中醫醫院、湘雅常德醫院、康復醫院分別與沅陵對應醫院結對,人才交流、雙向轉診合作等成為常態、見到實效。
就業是筑牢民生的壓艙石。2025年2月7日,沅陵縣人民政府、常德市人社局主辦的2025年“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在沅陵龍舟文化廣場啟動,70家企業提供3000多個崗位,滿足農民工等群體求職及企業用工需求,搭建雙向交流平臺助群眾“家門口”就業。通過舉辦供需見面會、專場招聘會等方式,2023年以來共幫助沅陵縣1043名勞動力實現就業,其中轉移到常德就業比例達65%左右。
工作組用足用好常德的優勢資源,堅持把就學、就醫、就業等群眾的“心上事”作為工作組的“上心事”來抓,讓民生開出了“幸福花”。
人才互動:培育振興主力軍
人才隊伍,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變量”。工作組借助常德各方面的智力資源,通過多元方式培育沅陵現實所需的各類人才。
2023年以來,在干部交流方面,常德共派出掛職干部5名,沅陵縣先后選派12名后備干部和12名專業技術人員到常德掛職跟班。沅陵先后組織2期中青班共100余人次到常德市接受異地教學。
在集中培訓方面,先后舉辦2期技工培訓和5期創業訓練營,參與人數共計220人次,其中周桂群、張國輝、伍姍等成長為農村創業帶頭人和帶領群眾增收的引路人。
在定向培養方面。實施電商帶頭人培育項目,推動縣內電商骨干的力量集聚、認識提高和技能提升,分步驟建立電商直播平臺。在涼水井鎮啟動困境兒童心理健康“向陽行動”試點,通過定制版師資培訓、與常德心理學專家教授一對一結對等方式,逐步培養一支較為專業的心理咨詢團隊。
“我現在也會操作無人機啦!”涼水井鎮種植大戶張丕江興奮地說道。2024年1月,他在湖南文理學院參加了為期6天的沅陵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創新創業者(農機)培訓班,學習了很多新技能,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為幫助打造農產品網絡銷售優質平臺,工作組從幫扶資金中安排30萬元,用于培訓電商帶頭人,搭建縣級電商直播平臺。“常德的電商培訓讓我很受益,既長了見識、開了眼界,又提高了帶貨技能。”晚晴山莊主理人向小菲表示,她組建的網絡銷售團隊,專注于將沅陵深藏的“寶貝”銷售出去,目前年銷售額可達上百萬元。據了解,工作組將“線上+線下”雙向賦能發力,全方位拓展銷售渠道,助力沅陵縣農特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
治理互助:共建和美新家園
4月23日,懷化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會在沅陵縣召開,常德市武陵區河洑鎮南湖社區人居環境整治結對的涼水井鎮百合村便是現場觀摩的示范村之一。百合村以“五體共建”為引領,通過黨群共建一體化激活治理動能,城鄉垃圾污水處理一體化實現生態閉環,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增收。如今的百合村,屋舍整潔,花香盈途,蔬果飄香……一派詩意田園風光。
近年來,工作組探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結對共治,篩選落仙處村、巖板鋪村、太平鋪村、百合村等9個基礎較好的村,與常德市的9個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開展結對,復制推廣人居環境整治黨員帶頭、群眾主體、協會管理、“大評小獎”等經驗做法,推動沅陵縣人居環境整治制度化、長效化。
精神文明建設有聲有色。2023年以來投入幫扶資金50萬元,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改造提質、文體設施配備等項目7個,并圍繞理想信念教育、文明鄉風培育、平安鄉村建設等,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
工作組還致力于推動建立常沅社會治理常態化溝通協作機制。協同處理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涉及雙方矛盾糾紛案件等日常事務,在2024年“6·22”五強溪特大暴雨中,常沅兩地協同救災,用行動詮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深厚情誼……
從產業園區的機器轟鳴到鄉村振興的歡聲笑語,從教育醫療的資源共享到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常德與沅陵用時間譜寫出對口幫扶的精彩華章。站在新的起點,兩地將持續深化“五互”合作,共同描繪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讓沅澧大地的山水相依化作發展共贏的永恒詩篇。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