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單位之一
長沙縣農業用水越來越“活”
初夏時節,長沙縣紅旗灌區,廣袤田野一片蔥蘢。彭浩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奉永成通訊員許航彭浩
作為全國第二批25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單位,長沙縣加速開展灌區現代化改造、完善農業水價政策制度體系、開展水權收儲和交易。
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長沙縣破解了水資源短缺的困局,抓住了“水機遇”,讓有限的水發揮出更大價值。
5月20日至22日,全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培訓班將在長沙縣召開,來自全國多個省(市、區)水利部門的同行將深入長沙縣水利一線,探尋該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密碼。
智慧供水,大水漫灌變精準灌溉
初夏,長沙縣紅旗灌區,廣袤田野一片蔥蘢。綠色掩映的田地里,一根根灌溉管道縱橫交錯。“這些管道作用大得很。”紅旗灌區春華鎮種糧大戶龍偉義現場演示,只見他打開手機上的智慧灌溉小程序,輕輕一點,水立刻從管道中流到了田間。
“過去,明渠灌溉水資源利用率只有53%,現在利用現代化灌溉管道,水資源利用率已超過95%,節省了超過40%的水資源。”龍偉義說,紅旗灌區已基本用現代化灌溉管道替代了原有舊式溝渠,避免了蒸發和跑冒滴漏,節水效率大大提升。
作為產糧大縣,長沙縣的水資源并不豐富。受地形地貌限制,該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1022立方米,為全省平均水平的42%。全縣水資源可利用量不足一直是制約該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
如何破局?長沙縣抓住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機會,推進灌區現代化改造。該縣在全國首創灌區“節約有獎,超用加價”機制,以灌區農業用水和生活供水水費為收益來源,申請政府專項債近4億元,按照“宜渠則渠、宜管則管”原則,對全縣12處中型灌區開展現代化灌區建設。
現代化灌區建設,通過智能終端控制、精準計量、土壤墑情傳感等設備,實現對灌溉水總量的控制與合理分配。實現基礎設施“一盤棋”、智慧感知“一體化”、灌區調度“一張圖”,農業用水由以前的大水漫灌變為精準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數和節水能力大幅提升。
科學管水,激發農民節水積極性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最關鍵的一環是要掌握用水量。5月13日,長沙縣春華鎮大魚塘村春華試驗區里,水分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水勢傳感器、電導率傳感器、水質取樣瓶等設備儀器正在高速運轉。
春華試驗區是全省農業灌溉用水“數據庫”,為全省農業用水定額制(修)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供數據支撐。在試驗過程中,各種儀器詳細記錄下田塊面積、作物名稱、每次灌水量等,并將數據實時上傳到數據庫,通過后臺分析,得出精準的灌溉定額數據,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供數據支撐。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科學分配水權,合理確定水價。有了數據支撐,通過收集多年平均徑流量、歷史供水數據,結合《湖南省用水定額》測算,長沙縣確定全縣灌區農業灌溉綜合定額為204.6立方米每畝,并對灌區耕地圖斑面積、農業種植結構數據進行調查,按標準將灌溉用水權分解到用水戶協會、農業大戶等用水主體。
在定價上,該縣以“梯級計價、節約有獎、超用加價、水權可流轉”為原則,委托專業單位對所有試點灌區農業供水價格進行成本監審,出臺水價文件,明確農業灌溉單位運行維護成本價格和末級渠系供水價格,制定差別化水價。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民是主體。長沙縣健全獎勵補貼機制,激發農民節水內生動力。節水獎勵通過對節余的農業灌溉水權進行回購補貼,資金來源于灌區出讓給自來水廠的原水收入。農業終端水價只計取末級渠系運行成本,骨干工程運行成本由縣財政承擔,補貼至灌區管理單位,減輕農民負擔,提高了農民節水積極性。
交易余水,盤活全縣“一池水”
去年12月30日,全省首單灌區農業用水交易至城鎮生活用水在長沙縣完成。長沙縣回龍灌區所屬管理單位黃花鎮人民政府與湖南長大集團長沙黃花供水有限公司通過中國水權交易所完成了50萬立方米的農業用水權交易,回龍灌區用節余的農業用水獲得了20萬元資金,用于灌區內水利設施維修養護。
水資源并不豐富的長沙縣能夠用節約下來的余水換錢,管護十分重要。該縣引導農民成立用水戶協會,推行農民用水戶協會自建自管模式,解決建后管護不到位問題。全縣共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124家,參加農戶7.16萬戶、15.3萬人,實現灌區管理全覆蓋。“高橋百錄”“金井西山”用水戶協會被水利部等九部委評為“全國農民用水合作示范組織”。
摸清底數,辦理水庫及水面不動產證,評估收益權資產價值,長沙縣以資產換資金,盤活了“一池水”。
該縣創新水利融資模式,積極向市場引入“金融活水”,將符合盤活條件的水庫水資源通過特許經營模式進行資產變現,所得資金用于水利投資建設,探索出“以資產換資金,以存量換增量,以投入換產出”水利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灌區建設運營維護,有序推進灌區現代化改造。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