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要“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
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代表,軌道交通不僅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對外展示科技實力的窗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中國中車集團的產品和科技創新點贊,指出“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在此背景下,深入開展軌道交通科普有助于提升公眾對該領域的了解,進而增強科技自信,為建設“制造強國”“交通強國”夯實社會基礎。軌道交通是湖南萬億產業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株洲市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在軌道交通設備制造、研發、測試等方面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當前,我省應在軌道交通科普領域加大人工智能應用,推動科普內容、形式、手段的規范、創新、提升,更好滿足社會需求。
制定突出人工智能應用的軌道交通科普規范。近年來,我省相關科研機構、學校、企業、社團等積極參與軌道交通科普,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制定軌道交通科普規范,明確組織、責任、活動、人員、保障等,有助于推動科普工作更加系統化、標準化、常態化,深化社會公眾對軌道交通的認識。制定規范時,應注重引導各環節加大人工智能應用、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推進科普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強化需求感知、用戶分層、情景應用理念,推動組織動員、運營服務、傳播方式等創新升級;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場館、科普宣教系統建設及科普展覽管理和服務中夯實AI基礎設施,包括圖形處理單元(GPU)、中央處理單元(CPU)、內存、網絡、服務器機架等軟硬件系統;強化科普信息落地應用,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我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脫貧地區傾斜;大力培養具備軌道交通專業知識、掌握數智技術、有較強傳播技能的跨學科科普人才。
建設展示人工智能應用的軌道交通科普教育基地。我省目前擁有多個以軌道交通為主題的科普教育基地,主要集中在長株潭地區,比如長沙磁浮快線科技體驗館、中車株洲所“智慧列車”創新實驗室、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國際共享實訓基地、湘潭市軌道交通科普教育基地等。這些基地通常以蒸汽機車、智慧高鐵的實物與影像資料詮釋中國電力機車發展史。應進一步生動展現人工智能技術在軌道交通的典型應用場景、對軌道交通傳統模式帶來的巨大改變,讓受眾深刻認識到:我國憑借龐大的應用場景和龍頭企業創新,有望在全球率先實現“AI+軌道交通”的深度融合,為智慧交通樹立標桿。比如展示AI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實現列車自動駕駛、精準停靠;AI算法動態調整列車牽引和制動策略,降低能耗;搭載AI視覺的軌道巡檢機器人自動識別軌道裂紋、接觸網異常,并利用AI分析軌道、車輛傳感器數據,提前預警故障;AI結合歷史數據、天氣、節假日因素,預測站點人流并調整列車班次;使用AI語音助手、AI視覺導盲系統解答乘客問詢、為視障人群導航等。
開展依托人工智能應用的沉浸互動式軌道交通科普活動。科普活動的核心目標在于知識傳遞、能力培養、價值引導。開展軌道交通科普活動,應廣泛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分層設計活動內容、設置“人機對抗”等動手實踐環節,讓公眾在沉浸互動式體驗中理解其背后的科學邏輯與社會倫理,更好普及“AI+軌道交通”理念。比如面向中小學生、入門級科技愛好者,通過AI動漫、簡易編程、互動游戲等演示智能駕駛系統、故障預測算法,借助虛擬仿真、數字孿生技術,展示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向高校學生、職業教育群體、企業培訓,提供脫敏的列車傳感器數據,利用全真模擬系統還原高鐵駕駛艙、地鐵調度中心,引導開展AI調度實操,普及數據隱私、算法偏見等AI倫理與安全;面向高校科研團隊、行業專家,動態演示AI應用如何協調地鐵、智軌、公交多網融合,實現長株潭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每場科普活動應配備軌道交通工程師講解行業發展、AI技術員演示算法邏輯、助教指導實操,可由中車株洲所、華為等企業提供技術設備,由中南大學軌道交通實驗室等科研院所提供案例支持。
【作者系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本文為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科普教育基地視角下高職科普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路徑研究”(ZJGB2024178)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