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株潭綠心核心區,森林覆蓋率高達72%的湘潭市岳塘區昭山鎮七星村,一幅產業興、生態美、民風淳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村部前坪,村規民約展板十分搶眼,時常引來村民和游客駐足研讀。“這可是我們村的‘傳家寶’!”村黨總支書記宋建軍笑著介紹,這份由全體村民共商共議的村規民約,誕生于2022年的村民代表大會。從最初的幾十條征求意見稿,到最終凝練成17項具體條款,每個字都凝聚著村民的集體智慧。
“村民建房應服從村莊建設規劃,不得亂搭亂建”“崇尚科學、抵制迷信,倡導移風易俗”“自覺維護村貌整潔,創造潔凈優美人居環境”……這些看似瑣碎的規定,實則是打開七星村治理密碼的金鑰匙——
孝德傳承樹新風
古語有云: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79歲的村民李玉奇深諳其道,常說:“孝敬無底線?!彼粌H自己一貫孝順父母,悉心照顧婆婆飲食起居,還將“百善孝為先”立為家訓,時常教導兩個兒子要有孝心,應身體力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道。
在良好家風影響下,李玉奇的兒子從小敬重長輩,成家后時常電話問候父母,逢年過節備份禮物、買點家常菜,帶著愛人、孩子為老人做飯、洗衣、晾曬,靜心聽父母嘮叨家常。一家人孝老愛親的佳話,正是村規民約中“尊老愛幼,子女應盡贍養老人義務,父母應盡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義務”條款的生動注腳。
李玉奇的孝德遠近聞名,村里村外傳習之風悄然興起。七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特別關愛老人兒童,定期組織黨員、志愿者上門,提供衛生清掃、跑腿代買、聊天解悶等服務。本土書法家聽聞七星村故事,深入模范家庭書寫家風家訓,讓好家風具象化為可觀可學的文化景觀,引導更多家庭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宴席簡辦破舊俗
“過兩天我老父親七十大壽,不做酒席,只安排三四桌家宴,為老人小小慶祝一下。”采訪當日,正值村民楊宇家籌辦壽宴。
按照原先的習俗,楊家兄弟很早以前就計劃著要好好操辦父親的古稀大壽,請六門八親、備幾十桌酒席、放上萬響鞭炮。但這幾年,村干部、紅白理事會經常上門勸導,“村村響”長期廣播宣講,讓老爺子和兄弟倆都逐漸改變了舊時主意。
楊宇說:“村干部幫我們算過大操大辦的經濟賬、環保賬,我們越聽越覺得在理,決定遵守村上規定?!倍虼迳线f交的那份特殊報備單,見證著七星村以 “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簡化儀式、限制規模、文明節儉”等規定化風成俗的靜美嬗變。
七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楊暢介紹,自新規實施以來,全村紅白事操辦費用平均下降25%,累計減少煙花爆竹燃放30%。曾經攀比成風的“面子工程”,正逐漸取代為溫馨簡約的家宴。
綠心產業綻新顏
沿著村道前行,七星村五大特色產業園漸次鋪開。在袁隆平院士題詞“醉美七星村”的激勵下,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培育打造了人櫻悅田園、桃花源、湘采花園、綠加源果園、碧園春茶園,走出一條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綠加源果園里,果農劉利芝正指導工人疏果,枝頭的小青桃裹著絨毛,在暖陽下泛著微光。該果園發展以果樹采摘為主的農耕樂園項目,種有黃桃、水蜜桃、鷹嘴桃80余畝,秋月梨、黃金貢梨35畝,提供娛樂、休閑、觀光、住宿、餐飲、會議等一條龍服務。劉利芝抹了把額頭的汗珠:“明年我們將迎來小豐產,預計畝產1500公斤。每年的6-10月可體驗果實采摘,能同時接納游客1500人。”
五大產業園作為七星村發展龍頭,不僅帶動周邊基礎設施全面升級,還長期提供200多個就業機會,讓村民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每逢櫻花節、桃花節,村上游人如織,帶火旅游服務,村內30多家農家樂生意火爆,用餐高峰期一座難求,真正實現了產業興、鄉村美、村民富。這種“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的轉變,彰顯村規民約中“熱愛家鄉、熱愛集體,支持“三農”工作,爭當新型農民”理念的實踐成效。
從德潤民心的孝道傳承,到蔚然成風的移風易俗,再到農旅融合的產業布局,這座被綠水青山環抱的村莊,正以文明之力激活發展動能。(來源:湘潭市文明辦 作者:李容容)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