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熠熠璀璨湘鄉。
“我愛湘鄉我的家”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活動啟動。
湘鄉市梅橋鎮山清水秀。本文圖片均由湘鄉市委宣傳部提供
顏石敦潘小俊盧豪睿
漣水湯湯,潤澤著湘鄉這方人文厚土;文明熠熠,點亮著這座城市的璀璨未來。
漣水河畔,千年古韻浸潤的湘鄉正以昂揚之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湘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鄉市委書記趙新文表示,要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經濟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推動經濟發展與城市文明同步提升。
從老街小巷的煥新蝶變,到市民素養的穩步提升,志愿服務的溫情滿溢,湘鄉以堅實行動鑄就城市榮光,一幅文明與山水共融、和美與煙火同輝的新景徐徐鋪展。
2024年全省文明城市測評,湘鄉獲優秀等次,4年綜合成績位居全省前列。
共建文明家園
提質改造老舊小區,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務
湘鄉市城管局市政設施維護中心辦公室錦旗滿墻,其中兩面是昆侖橋街道湘堿社區黨員群眾贈送的,感謝送來“光明”——檢修線路、安裝路燈。
湘堿社區原是湘堿公司生活區,此前,道路破敗,“蜘蛛網”管線肆意橫飛,給排水設施陳舊,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居民改造意愿迫切。
從“有房住”到“住得好”,湘鄉市老舊小區改造以“繡花”功夫,按“先地下、后地面、再空中”的順序有序推進,分批改造老舊小區331個,惠及居民22997戶。
改造后的湘堿社區煥然一新,鳥語花香,路面平坦,車輛停放有序,屋面防漏隔熱,管線整齊規范,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城市品質的提升不僅在于建設,更在于管理,探索建立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物業管理、居民參與的長效機制。
湘鄉創新城市精細化管理模式,構建“大城管”格局,推行“行走城管”主動巡查、“網格城管”精準覆蓋、“街(路)長制”壓實責任,道路干凈整潔,交通標志、標線施劃一新,小區“牛皮癬”不見了,農貿市場占道經營、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的現象消失了……“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湘鄉市城管局被評為全國表現突出單位。
實施“聯點共建”工程,黨員干部深入社區聽民聲解民憂,引導成立業主大會、繳納維修基金、聘請物業,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老舊小區改造讓城市更宜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則讓鄉村更秀美。目前,湘鄉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2個。
初夏時節,驟雨初歇,龍洞鎮泉湖村宛如一幅田園畫卷,屋舍整齊排列,田野禾苗茁壯成長,河流波光粼粼,池塘蛙聲陣陣。
龍洞鎮以農村改廁、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組織黨員群眾參與公共區域“五小實事”和農戶庭院“五小整理”,實現美麗蝶變。
文明城市建設不但要塑形,而且要鑄魂。湘鄉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文化惠民的陽光溫暖每一個角落。市文化館、圖書館、花鼓戲劇團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養。
群眾“點單”,湘鄉市文化館免費開展文藝培訓、展覽演出,獲評全省“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建設單位、國家一級文化館。一年一度的迎春文藝晚會、百龍百獅鬧元宵活動,吸引廣大群眾參與。
東山廣場、八角亭自助圖書館人氣旺盛,“向陽花”家庭教育公益課堂傳遞知識,書香龍城建設穩步推進,湘鄉市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躋身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湘鄉市花鼓戲劇團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創作劇目,開展“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等活動,年均演出200余場,深受群眾喜愛。
樹立文明新風
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大力推進移風易俗,一群好人帶動一座城
怎么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村民自治是重要一環,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則是自治的重要依據。
湘鄉各村(社區)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引導村(居)民自我管理、教育與服務。
梅橋鎮上峰村村規民約涵蓋社會治安、村風民俗等多方面。執行監督小組嚴格檢查督導,對表現優秀者表彰獎勵,違規者批評教育。村風民風煥然一新,鄰里和睦,社會秩序井然。
東郊鄉滸洲村村規民約聚焦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文明新風。該村設立“道德紅黑榜”,對好人好事公開表揚,不良行為曝光警示。這種激勵與約束并重之法,點燃村民踐行文明熱情,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
為破除陳規陋習,進一步樹立文明新風,湘鄉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標準流程,引導村民簡辦紅白喜事。經宣傳引導與典型示范,村民逐漸認識到簡辦好處,主動摒棄大操大辦陋習。金石鎮大湖村老黨員羅青林80歲生日不辦宴席,將兒女給的6.4萬元壽宴錢委托支村“兩委”發放給困難家庭,為村民樹立榜樣。
積極推廣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態殯葬方式,并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設力度,提供環保、節地的殯葬服務。
開展“倡樹文明新風”專項行動,凈化社會風氣。湘鄉打牌賭博現象銳減,取而代之的是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與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湘鄉鄉村風景美若詩畫,文明淳樸鄉風盡顯,金石鎮文星村、白田鎮東茅村躋身全國文明村。
今年,“我愛湘鄉我的家”群眾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如火如荼,推動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一個好人就是一面旗幟,一群好人帶動一座城。湘鄉通過積極向上推薦“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活動,樹立一大批道德榜樣。廣泛宣傳好人先進事跡,弘揚好人精神,傳遞道德力量。在好人的引領下,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好人好事,形成“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湘鄉市文明辦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有43人獲評“中國好人”“湖南好人”,其中,月山鎮白龍村村民廖紅是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廖紅身殘志堅,母親和大姐患病,父親離世后家庭斷了經濟來源,他毅然前往長沙打工,省吃儉用供養母親和大姐。2022年,廖紅返鄉創業種植蔬菜,在愛心人士幫助下解決銷售難題。他心懷感恩,成立“廖紅工作室”,向殘障人士傳授手工技巧,助其增加收入。廖紅還熱心公益事業,關愛孤寡老人、貧困學生等弱勢群體,傳遞溫暖與愛心,生動詮釋“中國好人”道德力量。
退休地質專家譚岳巖、魏振聲夫婦,將一家三代積攢的200萬元捐贈家鄉虞唐鎮長青村,用于村里公益事業。他們的善舉感動無數人,激勵著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
創新文明實踐
強化陣地、隊伍建設,打造志愿服務品牌,人人都是創建者
今年“五一”假期,湘鄉紅色旅游景點熱度攀升,東山書院更是成為焦點。
東山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小小講解員志愿者,用清脆童聲講述毛澤東、陳賡、譚政等革命先輩在東山書院的求學故事,贏得游客廣泛贊譽。基地負責人介紹,常邀請老黨員、學者及小小講解員等講述先輩事跡,讓紅色文化浸潤人心。
湘鄉創新舉措,采用市級領導掛點聯系、文明單位聯點共建模式,整合現有文化設施與閑置資產,借助財政資金獎補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分別構建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所、文明實踐站(基地),文明實踐之花絢麗綻放。
2023年,湘鄉被納入全省“兩中心”互融互通試點,“文明實踐+融媒體”融合共建、同頻共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相互賦能,實現全面提質。
實施“提升工程”,推動35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從“五有”向“五好”轉變,白田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泉塘村及南正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省級標桿。
志愿服務是文明實踐的重要力量。
湘鄉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通過廣泛招募吸納人才、專業培訓提升能力、激勵機制激發活力,打造規模龐大、素質優良的志愿服務隊伍。
全市現有已登記志愿隊伍462支,注冊志愿者達17萬余人,涵蓋黨員干部、學生、企業職工、退休人員等群體,定期開展志愿服務理念與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湘鄉市龍城志愿者協會獲評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
湘鄉市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志愿服務隊,開展理論宣講、文化文藝、醫療健身、愛心助學等主題活動,打造地方特色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好人精神賦能文明實踐”項目獲評湖南省文明實踐典型案例,讓文明實踐活動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
“漣水之聲”語言藝術沙龍成員有學校教師、專家學者、基層干部,他們深入基層,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將黨的理論政策送到群眾身邊,讓黨的聲音深入人心。
湘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湘鄉市中隊深入開展巡河護河、垃圾清理、環保宣傳等活動,守護著漣水河的生態環境。湘鄉市選調生青焰志愿服務團走進學校、社區,開展環保知識講座,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環保意識,為湘鄉的碧水藍天貢獻力量。
千斤重擔眾人擔,人人都是創建者。通過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營造人人參與、共建文明家園的良好氛圍,幸福美麗湘鄉大步流星向人們走來!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