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來金融活水,促進鄉村振興
——《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機制與路徑研究》評析
《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機制與路徑研究》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辜鵬博攝
黃速建
國內外關于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與經濟發展的研究成果頗豐,但大多是從金融制度改革和金融體系完善的視角來探討,鮮有學者從兼顧金融供需雙側及其生態環境的系統視角,對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機制與路徑展開深入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楊亦民教授所著《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機制與路徑研究》一書,日前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該書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經濟發展新常態與鄉村全面振興新任務,從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系統出發,深入分析了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源配置效率、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產生機理與影響因素、農村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與鄉村產業結構的耦合協調,以及農村金融市場知識生態系統模型、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系統動力學模型等,生動揭示了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系統機制與演化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維度的對策建議。全書邏輯嚴密、論據充分、論證科學,具有很強的對策指導意義。
該書研究內容豐富、調查研究扎實,向讀者展現了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全新系統框架,對推動農村金融體系高質量發展具有深刻啟示作用。不僅如此,該書在理論上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其顯著特色有三。
一是研究視域的新視角。從系統視角探討農村金融與鄉村產業之間的主、客體特征及相互影響機制,甚為獨特,有助于推動學者們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研究范式。該書基于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現狀,以及在鄉村金融需求上仍然存在的需求數量規模化與分散化互斥、需求方式多元化與差異化并存等諸多問題,以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機制與路徑為研究對象,深入探究了我國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及其重要影響因素、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與鄉村產業結構的耦合協調等問題,創新提出了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機制與路徑。
二是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該書運用多學科、采取多方法進行綜合研究。如運用計量分析、耦合協調檢驗、系統動力學仿真等進行定量研究;運用數學模型、采用實證分析,對農村金融信貸資源的配置效率、重要影響因素及機理進行深入研究;為中國農村金融高質量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科學設計、構建長效機制與實施路徑收集了豐富的數據資料,并進行透徹分析論證等。多種研究方法的科學運用,有益于探索和掌握我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及全面振興規律,為相關政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
三是研究成果的新突破。該書創造性地構建了農村金融市場知識生態系統模型和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系統動力學模型,豐富了相關學科及系統金融的理論內容;揭示了金融科技對農村金融機構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的積極影響,以及金融科技覆蓋廣度與數字化程度對農村金融機構信貸資源高效配置的強正向作用與賦能效果;提出了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生態系統理論分析框架,構建系統動力學仿真模型,闡釋了該系統的多重反饋結構與各要素交互作用機理,找出了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系統動力因素。在此基礎上,該書還系統提出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農村金融市場激勵約束機制與路徑、農村金融供需耦合協調機制與路徑、農村金融創新與風險防控機制路徑、農村金融機構股權結構優化機制與路徑、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系統動力機制等,在很多方面都有獨到見解,實現了研究上的新突破。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