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人們可以從文明交流互鑒中汲取科學技術現代化力量、探索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石、深化人的現代化價值取向的認識,以回應新的歷史階段實現人類社會現代化更高水平發展的時代之問。
在交流互鑒中汲取科學技術現代化力量。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根本動力,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在科學理論的傳播、科技人才的交流、科學技術的分享以及科技文明的互鑒中逐步推進的。16世紀,意大利人利瑪竇來到中國,與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合作翻譯了《幾何原本》,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西方,也加快了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對歐洲科技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1世紀以來,通信技術、量子科學、人工智能、航天技術等世界重大科學技術亦是在世界各國交流互鑒、合作開放中不斷實現迭代創新。文明交流互鑒,使人類思維方式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中不斷激發出創新靈感,碰撞催生新的科技理念和科學技術,越是堅持交流互鑒,越能使科學技術現代化獲得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世界各國推進科學技術現代化要建立在自立自強的基礎上,但是自主創新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應充分利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其他民族工業文明和現代科技率先發展形成的先進發展理念和重要發展成果,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推動科學技術現代化發展。
在交流互鑒中探索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石。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基本形態,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建立在人類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基礎之上。隨著人類文明不斷發展,人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的社會的向往更加強烈。文明交流互鑒既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急劇變化、國際秩序面臨挑戰、國際關系矛盾升級,氣候變化、跨國犯罪、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問題,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治理問題,政治沖突、罷工抗議、治理缺失等現實問題,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和風險。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根基,在于符合人類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共同價值的需要,文明交流互鑒摒棄文化隔閡和偏見、提倡文明共享共生的價值理念,為探索建設符合人類共同利益的現代化社會提供了指引。無論是面對當前全球治理中的共同問題,還是各國社會治理中的具體問題,都應堅持交流互鑒,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和平等交流的方式解決矛盾沖突,共同探索社會治理的有效手段、分享社會治理的成功經驗,使全人類共同利益在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更充分地實現。
在交流互鑒中深化人的現代化價值取向的認識。“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是決定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本質力量。在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現代文明的不斷發展和交流交往使人的主體性價值得到了更充分的激發,人的主體性價值在世界多樣化的文化環境中的發揮,也使世界各國現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各國自身的特色。中國在探索本國現代化道路歷程中,找到了一條以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核心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它具有的五大特征,即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無一不凸顯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尊重。站在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新的歷史階段,我們必須讓豐富多樣的人類文明共生共榮、交流對話,在以人為本、守正創新、交流互鑒、命運與共、和合共生的文化氛圍中,以新的文明形態激發人的主體性價值,使人類社會現代化朝著不斷實現人的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作者系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學院基地特約研究員;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生問課堂’創新構建研究”(HNJG-20230927)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