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茶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湖南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第三個邁入“千億級茶產業”的省份。2025年的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圍繞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大力發展‘產品+服務’新業態”。基于此,深入剖析茶顏悅色、良果芭、茶姥姥、茶守藝、尚木蘭亭等湖湘新茶飲的產品與服務,探索湘茶差異化發展路徑、功能化轉型方向以及附加值增值策略,增強湘茶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對提升“五彩湘茶”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聚焦差異化,塑造獨特品牌形象。如今,消費者對于茶飲的期待,早已超越了飲品的基本范疇,他們更加看重消費過程中的體驗感、品牌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以及產品的個性化特質。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已然成為市場的主力軍,他們追求時尚潮流、注重健康養生、熱衷于新奇事物,對茶飲的品質、包裝設計以及社交屬性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以茶顏悅色為代表的湖湘新茶飲,憑借獨特的口味調配、新穎的品牌形象以及鮮明的區域特色,成功拉開了與傳統茶飲以及同類新茶飲的差距,大幅提升了品牌的辨識度。為進一步強化差異化優勢,我們可以充分探索湖湘地區獨特的歷史故事、民俗風情、地域文化等元素,并將其巧妙融入品牌定位、產品研發以及店鋪空間設計之中。比如,從湖湘傳統手工藝中汲取靈感,打造別具一格的產品包裝;或者以湖湘民間故事為藍本,開發一系列主題茶飲,從而塑造獨一無二的品牌個性。在產品創新方面,可主動將湖湘特色茶品如君山銀針、湘西莓茶等融入茶飲制作。同時,適時推出創意聯名款、季節限定款等,持續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錨定健康化,契合消費新趨勢。茶飲所具備的血管軟化、抗菌消炎等功效,既是傳統茶產業的立足之本,也是當代新茶飲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新茶飲消費者愈發傾向于選擇低糖、低脂、無添加的產品。他們高度關注茶飲原料的新鮮度和天然性,對富含水果、鮮奶等健康成分的產品情有獨鐘,同時也追求產品的個性化,希望通過消費行為展現自己的獨特品位與個性。相較于低成本的調飲茶,新茶飲應更加注重健康品質;相較于傳統原葉茶,新茶飲則應在口感上追求突破。新茶飲的開發,關鍵在于以健康為基礎,延伸出符合消費者口味的個性化功能。例如,借鑒茶顏悅色等新茶飲品牌的“國潮”“國風”特性,推動湖湘茶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提升附加值,拓展多元盈利空間。部分湖湘新茶飲品牌巧妙以湖湘文化為切入點,精心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茶飲產品。如茶顏悅色將古典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產品包裝和店鋪裝修,推出以湖湘景點、詩詞為主題的茶飲系列,賦予產品獨特的文化魅力。茶守藝將茶、花、果、奶融合,打造悅己、悅心的花樣美好茶生活。在產品多元化方面,除了傳統茶飲,一些品牌還積極拓展業務領域,推出烘焙食品、周邊文創產品等,豐富了產品種類,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購買選擇,有效提升了品牌附加值。此外,強化社交屬性的新茶飲已成為消費者社交聚會的熱門之選。消費者不僅享受茶飲的美味口感,更注重茶飲店的消費環境和社交氛圍。那些具有特色裝修風格、適合拍照打卡的茶飲店,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的光顧,并成為他們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好店。
增強共鳴度,深化品牌情感連接。現代營銷理念強調通過引發共鳴等方式,在滿足消費者產品效用最大化的同時突出品牌價值。明確并傳播品牌的價值,如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本土文化傳承等,能夠使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認同感,進而實現產品效益的最大化。為顯著增強顧客與產品之間的共鳴,一方面,可以讓顧客深度參與產品命名、包裝設計等環節,使其在體驗與滿足中建立起對產品的情感依賴;另一方面,圍繞顧客的飲茶活動,鼓勵顧客創作微文、短劇等,進一步激發顧客的參與熱情。在跨界合作方面,傳統茶飲可借鑒茅臺與瑞幸聯名推出“醬香拿鐵”的成功模式,嘗試與湘菜、湘酒、湘瓷、湘繡等湖湘特色產業進行跨界聯名;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與其他地區的特色產品開展聯名合作與消費聯動,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茶飲網紅品牌營銷策略研究”(24WTC53)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