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零基預算改革要求從零開始編制預算,但零基預算并不等于“零預算”“無預算”。零基預算的“零”,是指“基數為零”而不是“零預算”,主要是“破除”傳統預算的觀念、路徑與管理方法,“立起”零基預算編制的“三定原則”:先定事、再定權、最后定責任。堅持“三定原則”,破立并舉構建預算編制的新方法和新路徑,是切實提升湖南省財政資金使用效能、為湖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健支持的“先手棋”。
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定性定要事。在編制零基預算時,要破除預算路徑依賴的觀念,首要是判斷財政預算是否符合湖南省戰略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需求,確保預算資金被用于最關鍵、最緊迫的項目上。與傳統增量預算或滾動預算不同,零基預算主要特征是以“謀事”為先,“先謀事,再定錢”,事在錢先、以事為主、無事不給錢。無論是制定清單、確定分類還是安排預算支出順序,怎么定事是編制零基預算的前置條件。
“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是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抓手,湖南省零基預算表要以此為據,重點保障“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
具體來說,湖南省零基預算項目要服務湖南省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兩業”深度融合,即重點支持“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與服務業”等優勢項目“做大做強”;其次,要著眼未來產業,培育“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新能源汽車”等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培育消費和投資新市場,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量入為出”做好經濟性評估,定量定權重。經濟性評估是零基預算編制中的重要環節。要破除編預算等于部門“切蛋糕”的思維,將“分蛋糕”與“做蛋糕”通盤考慮。定量定權主要是充分考慮預算項目實施條件、技術可行性、資源可用性、項目預期收益等,充分考慮湖南省財政資源的綜合實力,尋找更經濟實施方案、通過調整財政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等措施,提前預判、避免預算超支或項目失敗。
經濟合理性評估包括兩方面:一是梳理“長期存續、效益不高、交叉重疊”的資金和政策,摸清湖南省財政整體財力資源底數,體現零基預算“優化財政資源的能力”;另一方面,經濟合理性評估需要引入專家意見、公眾意見和外部獨立意見,盡量減少部門、局部、短期利益對預算的干擾。要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經濟賬、政治賬、民生賬、社會賬、生態賬綜合一起算,確保一分錢花費有一分錢的效益。
具體來說,各級財政部門項目支出“先報預算后評審”。財政部門要組建獨立專家委員會、聽證會、財務預審會。省級財政部門管匯總,市縣財政部門審材料。省級財政部門統一預算分配權,根據“三會”綜合意見確定項目資金權重。湖南省零基預算表按照五級優先順序安排,首先是“三保”支出,其次是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單支出、部門必需的一般性事業發展支出、其他支出。前序支出未足額保障的,不得安排后序支出。
落實零基預算表需要,定責定考核。在編制零基預算表時,要破除“填空題”“排序題”的傳統路徑,確立“有預算必有責任、有支出必有考核、有經費必有審計”的原則。財政生命力在于預算執行,搞好考核是財政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應將零基預算考核落實到以效促改。
零基預算改革要破除財政重預算輕管理的舊思路。零基預算改革不是“穿新鞋走老路”,編制零基預算的過程也是同步建立健全財政預算配套制度的過程,確保財政資金到哪里,財政科學管理就跟進到哪里,真正把零基預算用起來、管起來。績效考核既是財政管理目標也是手段。要建立零基預算公示制度,確保預算的公開透明化運作,增強公眾信任感和滿意度。
具體來說,編制零基預算的過程,就是將績效管理嵌入零基預算編制全過程,運用績效考核體系使得零基預算“政策項目有評估、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應用”,真正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可以通過官方網站、公告欄、新聞發布會等渠道,定期公示零基預算總額及分配情況、預算執行情況、調整情況。同時建立投訴舉報機制,定期審計與評估零基預算報告、反饋與回應公眾建議。
(作者系國防科技大學軍政基礎教育學院副教授)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