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大學科技產業園鳥瞰。
湖南中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一重起寧鄉產業園。
長沙格力產業園。(本版圖片均由寧鄉經開區提供)
歐陽倩李曼斯
一部園區發展史,就是一個區域的改革史。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國家級產業園區既是改革開放的實踐創新產物,也是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去年下半年以來,根據中央關于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有關政策精神,湖南省委、長沙市委啟動了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其中明確將寧鄉經開區管委會與寧鄉高新區管委會兩大機構整合,實現“一個機構、一套人馬”抓服務、抓發展。
4月30日,新組建的寧鄉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嶄新亮相,賡續改革精神、秉持改革理念、再踏改革征程!
深挖改革基因
兩大國家級園區“比翼雙飛”
寧鄉產業園區是改革的產物。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7年前。改革春風激起漣漪,寧鄉工業經濟起步。彼時,煤炭產業“一業獨大”,而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靠資源吃飯”之路每況愈下。改革、改制浪潮翻涌,寧鄉大量國企改制,民營經濟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
民營企業接踵而至,如何提供專人、專項服務?1998年,寧鄉在城東一塊僅3平方公里的黃土地上,建立寧鄉經開區的前身——寧鄉縣民營經濟工業園。2002年,更名為湖南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省級開發區。
2006年,搶抓國家重視高新技術企業機遇,成立金州新區(寧鄉高新區前身)。2015年獲批省級高新區。
從省級產業園區晉升為國家級,這遠非簡單的行政層級躍升,而是一場全面檢驗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的攻堅戰。其核心難點在于,寧鄉兩大園區必須通過國家級層面的多維考核體系——既要實現經濟總量的跨越式增長,更要完成發展質量的系統性提升。
這意味著,寧鄉經開區、寧鄉高新區需滿足“雙對標”要求——縱向對標,需確保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位居全省開發區前列;橫向對標,則要求綜合經濟實力達到全國現有國家級開發區的中等以上水平。
更深層次的挑戰在于發展質量的全面提升。期間既要有說服力的經濟增速,又要實現GDP能耗下降的綠色發展目標。
寧鄉兩大園區帶著百折不撓的信心和披荊斬棘的勇氣,以永不懈怠的毅力,對“外”爭資源、爭政策、爭人才。他們深知,只有同時突破規模門檻和質量關口,才能真正躋身“國家隊”,獲得國家層面的資源集聚和政策賦能,進而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對“內”,寧鄉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拉通園區發展骨架,出臺政策,走出去招大引強……兩大產業園區步履穩健。在主導產業上,兩大產業園區錯位發展;在產業招商上,兩大園區不搞無謂競爭;在資源對接上,兩大園區破除壁壘“互做嫁衣”。
2010年11月,寧鄉經開區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22年12月,寧鄉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至此,寧鄉兩大國家級園區“雙星閃耀”格局形成。寧鄉成為繼江蘇昆山、常熟、宜興之后,全國第4個擁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縣級市。
——一個縣級市,干出2個國家級產業園區,這榮譽,全省獨此寧鄉一份。
坐擁兩支“國家隊”,寧鄉如何舞活產業?寧鄉通過重點培育兩大園區的優勢產業鏈,使其差異化發展,“比翼雙飛”——
以中偉新能源、弗迪電池、邦普循環為龍頭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聚了10余家鋰電龍頭企業、上下游企業60余家,產業鏈完整度全國領先、中部第一;
以三一重起為龍頭的工程機械產業鏈,帶動聚集160余家配套企業,形成了從整機到配套的主干基礎鏈條;
以長沙格力、長沙海信為龍頭的智能家電產業鏈,集聚24家上下游規上企業,成為全省唯一的家電產業特色園區;
以楚天科技為龍頭的生命科學產業,集聚近百家鏈上企業,形成了醫療器械、美妝、生物醫藥、醫藥孵化平臺及檢測5大細分板塊……
截至去年底,寧鄉已經形成先進儲能材料、工程機械、智能家電三大產業鏈,生命科學、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兩大產業集群。“三鏈兩群”,基礎好、韌性強、潛力大,寧鄉工業逆勢上揚,快速騰飛。
聚力改革動能
整合機構融合發展向“新”行
時代再次遞出“考題”——產業園區如何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實現做大做強、降本增效?
寧鄉兩大園區再次來到改革的“拐點”。
誠然,兩大國家級園區錯位發展、各司其職取得了發展成效。但這也面臨發展帶來的難題——
在空間相連、政令同源的縣域經濟單元內,兩大園區各司其職,這就容易造成土地指標碎片化、要素資源配置分散化,既制約規模效應釋放,又影響營商環境的優化。
一場要素重組、功能再造、能級躍升的改革,“箭在弦上”!
按照中央有關精神,在省市的指導下,寧鄉按照“有利于加強統籌、有利于做大做強園區、有利于資源整合、有利于降低運行成本”的指示精神,開啟了產業園區“二次創業”新征程:把寧鄉經開區、寧鄉高新區兩大管委會進行整合,實現增活力、增效益、增動力、提高生產力,達到“1+1>2”的改革效果。
以行政機構整合為抓手,推動兩大園區握指成拳、聚力發展,這既是力量分散困局的改革突圍,更是面向未來發展的戰略抉擇。
打破行政壁壘,從“物理整合”邁向“化學融合”——
以“一個機構、一套人馬”為改革突破口,并非簡單的“1+1”合并,而是通過組織重構、流程再造、機制創新,實現“人、事、權”的深度融合。整合后的寧鄉經開區進一步優化園區內部管理架構,推行大部門制和扁平化管理,提高經濟職能部門設置比例,內設機構由13個整合為6個,區屬事業單位由5個整合為2個。同時,進一步精簡編制和處級、科級職數,把精干干部力量向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等一線部門傾斜,構建起“一個機構、一套班子”的高效服務體系。
聚焦發展主線,以統籌思維激活“乘數效應”——
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要讓園區回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責主業”。寧鄉經開區既要在產業布局上“一盤棋”統籌,避免同質化內耗,又要在資源要素上“一體化”配置,集中力量培育優勢產業。按照“分類施策、宜剝則剝”原則,寧鄉有序推動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剝離,匯總形成了擬剝離、擬保留“兩張清單”,計劃將城市管理、征地拆遷等方面職能移交屬地,并明確應急管理、信訪維穩等事項權責邊界,真正做到精簡高效、輕裝上陣。
重塑服務理念,從“管理思維”轉向“用戶思維”——
園區改革的最終落腳點,在于服務能級的提升。以“一個機構”抓服務,寧鄉經開區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企業從簽約落戶到投產運營到后續服務,只需要對接一個機構、一套標準、一個流程。同時,原寧鄉經開區政務服務大廳啟動升級,整合兩個園區政務服務體系,將14個服務窗口優化整合為4個“綜合窗”,涵蓋工程建設項目、人才服務、智慧政務等多項業務,辦事效率提升20%。
……
改革成效初顯。從去年底的初步探索到如今,整合之后寧鄉經開區規劃控制面積59.4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7.32平方公里,園區的承載空間更大,有利于園區引進重大項目,有利于園區融入湘江新區、金洲新城的發展建設,打造長沙西線工業走廊的“頂梁柱”。
在改革的促推下,園區內生動力不斷激發,發展優勢不斷增強,今年一季度,園區規工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為長沙市國家級園區第一。
展望改革前景
重整行裝吹響“二次創業”沖鋒號
機構融合、人員融合、工作融合,寧鄉經開區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
然而,改革沒有現成路可走,沒有現成模式可循。抓改革,就是要敢于開辟新路,要有敢為人先的氣魄和雄心,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擔當,如此才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一幅改革新藍圖在寧鄉經開區徐徐鋪開:
——發展同向。寧鄉經開區迅速摸清“家底”,共有企業1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1家,高新技術企業4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家,本土上市企業4家,百億產值企業5家。寧鄉經開區拉開“三主一特一新”產業格局,即以先進儲能、裝備(工程機械)、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以智能家電為特色產業,以合成生物制造為新興產業。
——產業同育。一場產業育新培強攻堅戰在寧鄉經開區打響。寧鄉經開區找準優勢產業“強”的方向,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依托中偉新能源、弗迪電池、巴斯夫杉杉、邦普循環等龍頭企業,形成從正極前驅體——正極材料——電解液——匣殼——電芯及Pack——隔膜——負極材料——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的閉環產業鏈條;工程機械產業以三一重起、星邦智能、飛翼股份等企業為引領,成為長沙市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重要增長極。寧鄉經開區加快傳統產業“升”的步伐,充分發揮格力、海信龍頭引領作用,推動智能家電和智能裝備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以智能制造為抓手,助推食品加工產業擴能升級,豐富產品矩陣。寧鄉經開區加速新興產業“聚”的勢頭,從創新成果轉化、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對合成生物、航天航空等領域進行前沿布局。
——招商同進。在招商過程中,寧鄉經開區整合資源,建立聯合招商團隊,共享招商信息,根據不同板塊的產業特色和承載能力,精準對接項目。存量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三友招商”……寧鄉經開區招商團隊南上北下,圍繞“三主一特一新”產業,完善產業生態,提高項目的吸引力和落地成功率。
——服務同頻。持續開展干部聯企幫扶,設立“金融超市”,常態化開展產銷對接活動,為企業產品打造應用場景。全面提速項目服務,實施全程高速流水辦、要素保障聯合辦、項目建設臺賬辦、爭資爭項競賽辦,項目審批時效再提速20%。截至目前,園區干部全員聯點園區規上、規下制造業企業,已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300多個,今年將繼續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讓聯企干部成為服務企業的“全科醫生”,真正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生態同優。產業發展有“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布局規劃、投融資政策、營商環境等環節,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些環節如同土壤、陽光、空氣和水,構筑起企業和產業鏈蓬勃生長、發展壯大的生態。寧鄉經開區緊緊圍繞“三類50強企業、三類要素單位、三類優秀人才”開展服務,大力支持中試平臺建設、中試項目孵化和中試相關配套服務供給,設立金融服務超市、產業引導基金、創業孵化基金,全方位優化產業生態。
——干部同心。合心、合力、合情,全區上下一盤棋,強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把個人事業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局下行動。各個部門、各個業務板塊的園區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提高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的協同性,增強政策效果一致性。寧鄉經開區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鼓勵干部創新,積極探索適合園區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
時代從不會給因循守舊的人帶來奇跡,扭轉乾坤的新局面、豁然生動的新局面,孕育在銳意改革的勇氣之中。
以改革推開機遇大門,把發展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寧鄉經開區將更加奮發有為。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