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要“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2024年12月,《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若干政策措施》發布,提出“七個一”行動,涵蓋政策、基金、孵化、導師、創業課程等全鏈條各方面,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實踐路徑。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與載體,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深化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賦能大學生創新創業,是高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養新時代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
建優全鏈條課程體系。創業課程體系建設作為基礎性工程,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關鍵作用。我們要提高創業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多維度打造創業課程群,建優全鏈條課程體系。要緊盯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趨勢,以必修課《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為核心,打通“通識啟蒙—專創融合—實戰進階”的全鏈條培養路徑。圍繞“創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兩大中心,在低年級階段,開設《TRIZ創新思維方法》《思辨與創新》等通識課程,以思維訓練點燃學生創新火種;在中高年級階段,結合學科前沿與產業需求,開發《人工智能創新實踐》《創業模擬經營》等專創融合課程,推動專業知識向創業能力轉化。對創新創業方面極具興趣和天賦的學生,開設《商業模式設計》《創業管理與發展》等進階課程,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助力項目的成功實施。
建好協同育人生態。創新創業課程群涵蓋了創新創業的各個方面,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操作,從創新思維到商業策略,形成一套完整且互補的知識體系。我們要通過校企協同、校地協同、校校協同、學科交叉協同等,打破傳統教育的單一性,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資源支持和生態賦能,構建“課程群-項目庫-競賽池”三環聯動的育人生態,以適應新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要將課程內容與項目訓練、競賽指導深度融合,開發“創業沙盤推演”“商業戰略推演”等特色教學模塊,讓學生在實戰中錘煉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課程負責人+企業導師+競賽導師”聯合備課機制,動態對接產業需求與競賽標準。
建強雙創育人師資。師資隊伍是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引擎與關鍵支撐,其質量直接決定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我們要采取“引培并舉、破立結合”的師資建設策略,通過政策創新打破傳統評價束縛,通過資源整合彌補高校實踐短板,構建“多元化、專業化、生態化”的師資體系,打造一支“理論扎實、實踐豐富、跨界融合”的雙創師資團隊。讓教師真正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業基因”,培養出適應未來挑戰的學生。一是優化師資結構。招聘具有“學術背景+產業經驗”的教師,吸引企業家、投資人、行業專家兼職授課;組建工科教師+商科教師+設計師構成的雙創教學團隊;設立“雙創教研室”,打破院系壁壘,聯合開發跨學科課程。聘請海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或開展聯合教研。二是強化教師能力。選派教師到對口企業實踐,參與真實項目開發或管理;支持教師帶項目入駐孵化器,或通過“教師+學生”聯合創業積累實戰經驗;組織教師參加“創新創業導師培訓”;開設“雙創教學能力工作坊”,學習案例教學、設計思維等新型教學方法;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雙創教學案例或孵化項目。三是校企共建師資庫。與企業共建“雙創導師庫”,動態更新行業專家名單開展“雙師同堂”教學,組建區域性或行業性“雙創教育聯盟”,實現師資互聘、課程共享。建設在線師資培訓平臺,提供慕課、企業案例庫、教學工具包等資源。
建成系統性長效機制。深化創業課程體系建設需要構建一個動態平衡、自我迭代的系統性長效機制,確保教育成效可持續、資源流動可循環、創新動能不衰減。要持續優化“通識筑基、專創融合、實戰孵化”三級課程框架。在現有課程基礎上,未來三年重點建設2—3門省級創新創業精品課程,推廣“課程群—項目庫—競賽池”聯動模式,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鞏固“雙向掛職”機制,推動校企地導師“共研課程、共帶項目”,讓產業專家走進課堂、教師團隊下沉企業,共育實戰型人才;修訂校內有關支持和激勵政策,設立雙創課程建設專項基金,重點扶持產創融合課程與優質孵化項目,構建“校內育苗—園區加速—區域落地”孵化鏈,定期舉辦“創業論壇”,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耦合。
(作者系湖南工學院黨委書記)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