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云母產業園。(本版圖片均由平江高新區提供)
金鳳凰展廳。
湖南睿達云母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平江高新區電商眾創空間。
麻辣王子。
平江高新區2025年第一批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暨新引進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第三屆中國(平江)休閑食品文化節新聞發布會。
威派云母鳥瞰圖。
周磊李夢縈
日前,湖南省產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關于2024年度“五好”園區創建綜合評價的情況通報》,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湖南省級產業園區中脫穎而出,位列第三名,并躋身湖南省2024年度產業園區十強。
從京珠高速旁的一片荒地,到“五好”園區全省前十的產業新城;從辣條“突圍”到云母“出圈”;從審批“破冰”到服務“暖心”……
平江高新區以“拼”的姿態、“實”的作風,聚焦“一園三區”(伍市工業區、余梅工業區、安定工業區)工業發展主戰場,大力實施“產業項目建設年”行動,持之以恒興產業、強特色、塑品牌,全力以赴抓項目、優環境、提效能,繪就成高質量發展的壯麗圖景。
產業聚鏈成勢,“千億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走進麻辣王子智能化車間,生產線高速運轉,空氣中彌漫香辣氣息。這家“國民辣條”企業,如今已躍升為園區“億元俱樂部”成員,2024年,該企業產值15億元,稅收突破1.2億元,帶動園區一季度稅收同比增長16.34%。
距離麻辣王子公司1公里開外的勁仔食品有限公司,產品訂單源源不斷。這家休閑魚制品龍頭企業,熱推的休閑豆制品、禽類制品營收均躋身細分市場前列。
在第三屆中國(平江)休閑食品文化節上,50余家媒體聚焦平江高新區,10億元銷售額、10億全網流量的亮眼成績,讓“休閑食品之都”的金字招牌愈發閃耀。
平江縣立足傳統產業優勢,針對“一主一特多優”產業定位精準謀劃,分別編制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千億級休閑食品產業和云母制品、石膏建材兩個百億級產業,按照產業鏈需求,精準招引行業龍頭企業和關鍵配套項目。
休閑食品強勢出圈,云母制品產業則在新能源浪潮中迎來爆發。
云母是一種非金屬晶體新材料,具有耐高溫、絕緣等特性,是電熱設備、電線電纜、軍工、航天等領域產品的必需原材料。
作為全國第一張云母紙的誕生地,平江縣大力培育云母產業,生產云母紙、云母板、云母帶、云母珠光粉、云母異形件等全品類產品。該縣成立云母絕緣材料產業協會,一名縣級領導擔任產業鏈鏈長,推進云母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云母制品之都。
目前,云母材料在新能源領域應用廣泛,市場需求年增速近40%。平江搶抓機遇,堅持創新引領,推動“制造”向“智造”轉型,搭建產學研平臺,與長沙理工大學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與縣職校合作定向培養技術人才,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云母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拓展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應用新賽道。
走進湖南榮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入園短短幾年時間,年稅收已增長10倍達到2000多萬元,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絕緣領域,在母公司浙江榮泰帶領下成功上市。公司總經理陳汝奇說,企業擴產趕不上市場需要,不僅三期1.5萬噸新能源成型件項目即將投產,四期建設也馬不停蹄提上了日程。
平江高新區計劃設立5億元產業投資子基金,引入社會資本,助力企業擴產、技改和研發。針對產業鏈短板,園區正引進蘇州年產1萬噸珠光顏料項目,推動尾料資源化利用,形成“云母紙-云母板-云母粉”循環鏈條,并爭取玻纖布等關鍵配套項目落地,實現全鏈條、聚集化發展。
政企雙向奔赴,產業發展態勢良好。2024年,平江縣新增云母板生產線15條,產值同比增長8.7%。
如今,“一主一特”產業已全部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實現“閉環”發展,園區主導產業聚集度達94%。食品產業年產值達500億元以上,其中休閑食品約占全國總產值的1/3;云母紙產量約占全國市場的80%;石膏建材從業人員達15萬人,約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5%。
休閑食品之都、云母制品之都、石膏建材之都等“金色名片”一次次刷新革命老區樣貌。
春日的平江高新區,產業聚鏈成勢,處處生機勃勃。以“一主一特多優”為底色,一幅千億級產業長卷徐徐展開,每一筆都勾勒出蓬勃發展的脈絡。
創新驅動賦能,“新質生產力”澎湃涌動
在湖南恒基粉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6名中高級科研人才全力推進非晶粉末、鈦合金粉末、2000MPa級超強鋼粉末研發,目前,該項技術已經取得突破。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金屬粉末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也是國內首家與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合作的金屬粉體生產企業,恒基粉末一直致力于科技創新工作,引領金屬粉末行業產業發展方向,以期實現項目產品進口替代。
在平江高新區,創新不是實驗室里的孤芳自賞,而是車間里的機器轟鳴、生產線上的技術革命。
平江高新區以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引領,大力實施產業培塑行動,著力強化技術創新,推動品牌創新,探索產業創新,助力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園區推動企業與10余家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湖南山潤油茶與湖南林科院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茶油精深加工技術,出油率提升8%;湖南恒基粉末與中南大學合作攻關非晶粉末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年產能突破5000噸,利稅超150萬元。
勁仔食品工廠里,AGV小車穿梭運送原料,MES系統實時監控生產進度。“以前一條生產線需要20人,現在只需5人巡檢。”廠長介紹,數字化轉型讓企業效率提升30%。
在平江高新區的推動下,勁仔、潤哥坊、旺輝等20多家休閑食品企業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建成“數字工廠”3家,集制造執行系統、倉庫管理系統、智能集成物流系統、防竄貨系統于一體的數字化系統極大提升企業管理質效。
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該園區建立專精特新企業“成長檔案”,堅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從政策、服務、載體等多維度著手,為企業在科技創新、技改升級、降本增效等方面提供精準服務。
目前,園區支持金鳳凰、威派云母等19家企業建成研發技術平臺43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
2024年,平江高新區新增湖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9家,全園累計已有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8家。山潤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批復,勁仔食品、汨江源分別獲省科技廳和科協博士創新站、專家工作站認定。
在這片創新熱土上,傳統產業“煥新蝶變”、新興產業“拔節生長”,科技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2024年,平江高新區完成技工貿總收入914.31億元,同比增長38.2%;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478.6億元,同比增長19%;實繳稅收9.95億元,同比增長18.5%;培育稅收過億元企業3家、過千萬元企業16家。
服務暖心護企,“最優生態”厚植發展沃土
湖南新金剛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熱潮涌動。
燒紅的金屬坯料在鍛壓機械上鍛造,沖擊器配件在自動化控制車床里“穿梭”。從生產線進入包裝車間后,它們將被裝載入車,遠銷國內外。
新金剛董事長楊日權介紹,該公司聚焦科技創新,產品技術質量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占據國內市場份額40%,遠銷澳大利亞、智利、加拿大、韓國、俄羅斯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3年在平江高新區建成一期項目后,新金剛這個外地企業持續扎根平江“再創業”,分別于2018年、2021年建成二期、三期項目,成長為年產值突破6億元、員工近1000人、稅收近5000萬元的鉆具行業領軍企業。
“平江高新區服務好,速度快,有擔當!”楊日權說,今年在平江加速建設四期項目,建成后年納稅有望突破1億元。
企業的獲得感,是檢驗園區服務的唯一標準。
“項目再投資,就是成功再招商。”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長江說,要讓投資者愿意來,來了能落得下、留得住、再投資,唯有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平江高新區實施相對集中行政審批許可權改革試點,新增下放重點審批權限21項。政務服務中心的“綜合服務窗”內,全科審批團隊為企業提供從立項到投產的全流程代辦,全年辦理審批203項,真正實現“園區事園區辦”。同類項目審批周期從90天壓縮至30天,企業材料遞交量減少60%。
該園區創新服務機制,推行一名招商聯絡員、一名項目協調員、一名手續代辦員的全周期服務,抽調精干力量組成促產促建工作專班,全面打通項目立項、報批報建、開工建設各環節,極大地為企業降低行政成本、管理成本、要素成本,讓投資企業吃下“定心丸”。
按照“小管委會+大公司”的模式,園區制定體制機制改革方案,形成政企分離、崗位聘任、市場化運營的改革思路,并啟動市場化改革,成立平江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物業、能源等運營子公司。
為幫助企業茁壯成長,平江縣財政安排工業發展基金1.4億元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擴產擴能,并保持力度只增不減。平江高新區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運營,引進安全、環保管家,對園區企業實現全程數字化管理。
針對企業融資難,銀企對接會促成1.36億元貸款落地,14家中小企業借此渡過難關。湘樂送二期項目因資金鏈緊張一度停滯,園區聯合銀行推出“擴產貸”,僅用一周完成放款,讓企業感嘆:“服務比訂單來得還快!”
線上服務“零時差”,線下對接“零距離”!
優質服務賦能,“投資潮”“擴產潮”成為年度關鍵詞——
勁仔食品、麻辣王子等知名品牌加碼魚仔、魔芋爽等網紅產品生產線,進一步鞏固“中國辣條之鄉”的產業優勢;上海均和集團計劃投資20億元打造食品產業園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可達25億元,年繳稅收5000萬元;北控水務、中鐵五局等“500強”項目落地;電商云倉、陽誠物流等配套項目補齊產業鏈短板……
2024年,平江高新區引進項目42個,投資額超166億元,簽約項目履約率超90%;新開工項目3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68億元,同比增長83.8%;新增擴產項目25個,其中11個已投產,14個預計明年釋放產能,帶動新增稅收1.2億元。
劉長江表示,將繼續聚焦“一園三區”工業發展主戰場,持續扶大引大強招商,秉持“有求必應,無需不擾”服務至上原則,推動科技創新、補鏈強鏈,以產業項目之興帶動園區發展之旺,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七個岳陽”征程中彰顯園區新作為。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