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湘江新區的水羊智能制造產業園。周水生攝
王晗
一只小龍蝦,喚醒上世紀80年代的市井記憶;
一杯奶茶,承載國風美學的年輕化表達;
一包零食,讓忙碌的日常邂逅愜意的時光;
一張面膜,凝聚科技對傳統美妝的重構;
一個充電寶,彰顯長沙全球化的產品力……
在“提振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的當下,長沙這座千年古城以“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孕育出一批現象級新消費品牌。
文和友、茶顏悅色、鳴鳴很忙、水羊股份、安克創新——這五大品牌被喻為長沙新消費“五小虎”,不僅是長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靚麗名片,更以“文化+科技+生態”的創新組合拳,為中國消費升級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城市樣本。
它們的崛起,既是對傳統消費邏輯的顛覆,也是以“創新驅動”塑造消費品牌價值的生動詮釋。
探究根源,我們不禁要問,何以長沙?長沙何以?
從文化中汲取營養,市井消費符號蝶變全球風尚
創新源自何處?在星城“愛玩敢花”的城市氣質里,長沙消費品牌的創新核心,在于將湖湘文化巧妙轉化為可體驗可感受的消費符號。
“品牌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句品牌傳播界的深度共識,與長沙文和友的成功路徑高度契合。
生于長沙的文賓,自幼浸潤于市井煙火與街頭美食之中。2011年,22歲的他創立了“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并將品牌命名為“文和友”,字面意思就是“文賓和他的朋友們”,象征著對市井人情關系的珍視。
文和友的成功不難理解,同樣是吃小龍蝦,在文和友吃的是獨特的情景體驗。
斑駁的霓虹燈、老式理發店、街邊錄像廳、甚至空中纜車……其打造的并非單純餐飲空間,而是一個“沉浸式文化場景”。通過復刻上世紀80年代的老長沙街巷,文和友運用“廢墟美學”的視覺與空間敘事,成功喚起了一代人的懷舊情結。
“這里吃的是小龍蝦,品的是老長沙的魂?!边@種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得文和友日均翻臺率高達8次,年客流量突破千萬人次,成為當之無愧的“現象級城市IP”。
同樣備受矚目的品牌茶顏悅色,也成了長沙令人“念念不忘”的新標志。
茶顏悅色的成功也很好理解,同樣是一杯奶茶,捧在手中的茶顏悅色則是深厚的傳統文化。
自創立之初,其品牌塑造就瞄準了“中國風”賽道,將傳統茶文化與現代消費需求結合。創始人呂良憑借漢語言文學背景,把古典美學融入品牌基因。比如“聲聲烏龍”“箏箏紙鳶”等產品命名源自詩詞,包裝設計采用故宮IP授權的名畫元素,無一不精準擊中當代年輕群體對國潮文化的認同感。
茶顏悅色不僅停留在視覺層面的文化輸出,其低價高質的策略,以及“永久求償權”(消費者對飲品不滿意可無條件重做)的“flag”,更是讓品牌成功出圈。不少外地游客甚至愿意坐著高鐵、打個“飛的”專程來到長沙,只為喝上一杯茶顏悅色。
文化符號的現代演繹、跨界融合的破圈嘗試、性價比與高復購率……不只是文和友、茶顏悅色,在長沙,墨茉點心局與長沙民藝館合作,將傳統點心與手工藝展示結合;黑色經典推出臭豆腐漢堡、剁椒芝士燒等“黑暗料理”,以獵奇玩法激活傳統小吃;鳴鳴很忙開設“純辣”主題門店,細分消費場景,滿足湖南胃的口味偏好。
一個又一個新消費品牌在長沙破土而出,精準捕捉Z世代對“體驗感、個性化、社交化”的需求,通過構建深度共鳴的情感鏈接,既契合年輕人消費能力,又以高頻消費建立起了品牌忠誠度。
從科技中挖掘潛能,硬核創新驅動產品風靡世界
長沙新消費創新的可持續性,還源于構建了“技術+資本+政策”的創新生態鏈。
一包零食能有什么科技含量?但鳴鳴很忙卻掀起了一場社區化布局的“零食革命”。
通過“薄利多銷+社區門店”策略,其用7年時間拓展了15000家門店,年接待消費者達16億人次,并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零食溯源,將民生消費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無疑是長沙新消費品牌自我賦能的強勁動力。
一罐“御泥坊”泥膜,人們可能很難感知其科技含量,但它出色的功效就隱藏在科技創新中。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在中國平均每分鐘就有1000名消費者選擇水羊股份制造的貼式面膜,同時也有超過1000名消費者正在使用它的泥漿面膜。
“美麗經濟”的迅速崛起,讓以泥膜起家的水羊股份乘勢而上,通過數字化研發、柔性供應鏈和全域營銷,轉型為“研產銷一體化”平臺。其投資14億元打造的智能制造產業園,擁有全自動無人產線、十大品類研發中心,累計專利超400項,還參與制定了20項國家及行業標準。
出圈的還有一個“充電寶”。你可能想不到,外國政要在全球直播連線中使用的充電寶,就來自長沙本土企業安克創新。正如企業名所示,“安克”一直在用創新強化其產品力。
針對充電線易損問題,安克創新推出抗拉強度極高的“拉車線”,并率先將氮化鎵技術應用于充電器,實現體積縮小49%以上,引領行業技術迭代升級。
在持續的研發投入中,安克創新2022-2024年累計投入超40億元,用1902項專利構筑起技術護城河,也成功塑造了“技術領先”的品牌認知。
從洞察需求到定義標準,安克創新構建了“需求發現-技術迭代-體驗再造”的價值閉環,其產品不僅滿足用戶期待,更持續超越市場想象。這種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技術創新為驅動的成長模式,正在重塑中國消費電子品牌的全球競爭力,讓“長沙智造”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從共生中匯聚能量,城市創新生態孕育新消費奇跡
電影《大腕》中“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句黑色幽默,二十年過去依然令人會心一笑。這句經典臺詞的持久魅力,恰恰折射出消費升級的核心矛盾——當代消費者既追求品質卓越,又渴望價值認同。
破解這道消費命題,長沙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這里,新消費品牌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在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中茁壯成長。
政府前瞻性布局新消費。出臺《創建國際消費城市實施意見》繪制發展藍圖,30億元產業母基金精準灌溉,新消費研究院提供智力加持。
資本市場則形成“接力投資”機制。從本土基金孵化文和友,到順為資本加持茶顏悅色,再到IDG投資安克創新,構建起完整的資本賦能鏈條。
這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資本助推”的協同模式,猶如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帶雨林”,讓新消費品牌得以茁壯成長。
長沙新消費“五小虎”的強勢崛起,更與這座城市獨特的“青年友好”基因密不可分。憑借“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吸引力,長沙近十年新增的300萬人口中80%是青年才俊,形成了人才聚集與消費創新的良性循環。
盡管成績亮眼,但前行之路并非坦途,長沙新消費仍面臨諸多新挑戰。比如,異地發展水土不服,技術迭代壓力增大,逆全球化浪潮沖擊等。
發展的問題總是在發展中解決,長沙已然探尋到了破局的密匙——“文化自信+科技創新+生態賦能”。通過始終聚焦并高效解決消費者痛點,為消費者打造極具差異化的體驗,長沙新消費得以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強勁的發展勁頭,虎虎生風。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