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家興新材料有限公司,機械臂在裝卸玻璃。陳勇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羅徽趙倩倩通訊員曹水平陳勇
【縣域名片】
桂陽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西部,總人口90.1萬,是郴州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6.99億元,連續多年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去年榮獲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縣。
【擔當故事】
4月17日,位于桂陽縣的湖南百德金金屬冶煉公司貴金屬生產線上,工人正對黃金材料進行提純、熔金、倒模。百德金公司日產貴金屬300公斤,去年營收已突破100億元,成為郴州首家“百億級”企業。
近年來,桂陽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打開轉型發展新天地。該縣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縣域經濟從傳統礦業一家獨大,轉型為有色為主導,新能源、新材料、家居智造等多種新興產業同步發展。
廣引社會資本,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眼下,正值茶葉采摘季,桂陽縣荷葉鎮的千畝生態茶園,茶農們趁著晴好天氣采收春茶。茶農蔣純輝說,過去山上被挖得千瘡百孔,通過這些年的生態修復和改造,如今已是綠意盎然。
桂陽享有“千年礦都”美譽,礦種多、儲量大、品位高、分布廣,境內已探明的礦藏達11類103種,其中鉛、鋅、銅、錫和微晶石墨儲量位居全國前列。
曾受制于礦產生產方式,荷葉鎮周邊礦區大大小小的礦井多達160個,在長期作業過程中,留下大量采掘固廢物。
“我們因礦而興,也因礦所累,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地質災害、道路交通問題都出現了。”荷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史鵬飛告訴記者,縣里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改造升級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不能一關了之,改革一定是資源型地區突圍的‘金鑰匙’。”桂陽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胡小軍說,縣里研究分析認為,資源轉型改革與區域發展、產業升級密切相關,必須放寬政策,走市場化道路,廣引社會資本。
改革為轉型提供路徑,轉型為改革設定目標。一時間,中國建材集團南方石墨有限公司、桂陽縣金建威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湖南祺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進駐荷葉礦區,對礦區周邊114個礦山整合規范,徹底扭轉礦區多年無序開采的亂象。
同時,桂陽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建立有色科技產業園,出臺政策引導有色金屬向精深加工、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推動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位于桂陽有色科技產業園的湖南康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廢舊電池在車間經過拆解、分揀、冶煉、電解等工序后,成了嶄新的蓄電池原材料,資源綜合利用率在98%以上,每天有500多噸的廢舊電池在這里“脫胎重生”。
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打造閉環式循環經濟產業鏈,每年可回收加工利用廢舊鉛蓄電池16萬噸至20萬噸,相當于每年減少鉛礦石開采約100萬噸。
桂陽的鉛鋅產業集群已被列為全省11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對象之一。2024年,有色金屬、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達到363.5億元、385.57億元。
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培育新的優勢產業
改革與開放是不能分開的“雙螺旋”。近年來,桂陽搶抓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以及被列入全省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縣的重大機遇,大力開展招商引資。
“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我們瞄準了東莞的家居制造企業。”桂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肖楚程分析,從東莞的實際情況看,家居產品占地大,租廠房成本又過高,而破解這一困境的有效途徑就是產業轉移。
一場“雙向奔赴”就此展開。桂陽縣提出打造“家居智造產業園”構想,吸引大批廣東家居企業前往考察。但過程也并不平坦,一開始,很多企業簽了入駐意向,此后仍踟躕不前、駐足觀望。
作為當時的園區招商局負責人,肖楚程進行了多方走訪。很多企業反映,家居產業鏈條環節多,劃分細致。若轉移到桂陽,擔心產業鏈不完善,配套企業跟不上。
這引起桂陽方面思考:改革是一套“組合拳”,不能單靠熱情,必須從產業鏈發展角度出發,延鏈補鏈強鏈,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同時,要支持已落地企業(含本地企業)追加投資、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為此,我們從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穩投資促消費政策等6個方面,逐一細化梳理32條具體措施。”桂陽縣委常委、副縣長夏紅表示,縣里出臺《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強化精準招商的若干政策》《關于金融支持穩經濟的若干措施》《關于推行企業服務專員和項目服務專員工作的實施方案》等,形成“1+7”政策體系。
向改革要動力,有效激發了發展新動能。目前,桂陽家居智造產業園已落地企業68家,竣工投產企業37家,家居智造產業獲評全省縣域外貿特色產業集群。
一系列改革鋪開,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我們正在全力以干破題,促進動力大提升,扎實抓好招商引資、爭資立項、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激發干事創業活力。”桂陽縣委書記巫初華表示。
人才是第一資源。桂陽每年設立不低于5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由縣財政列入年度預算,用于人才資源開發和兌現政策獎勵。
桂陽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志強表示,為了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去年,該縣精心編制《桂陽縣政務服務“跨域通辦”一本通》,與粵贛地區11個縣市區開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共辦理“跨省通辦”事項4.7萬余件。持續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成功上線17個服務事項;利用抖音平臺開展政務直播獲評全省“改革品牌”典型。扎實開展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創新建立“135”服務機制,全面推廣“碼上監督”,明確10條涉企檢查硬措施,涉企執法檢查同比減少15%;深入落實惠企“39條”,推行縣級領導“四聯四包”工作機制,被評為全省營商環境評價表現優秀縣市區。
有良好的營商環境,企業紛至沓來。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國廣核集團、中國電建集團等戰略投資者看準桂陽的風能資源,建成風電、光伏項目15個,總裝機容量達81.2萬千瓦。
大為股份、漢堯鋰業在桂陽投資百億元建設2個從原礦采選、碳酸鋰生產、新能源專用車制造、尾礦處理的鋰電全產業鏈項目,并入選2025年全省重點建設項目,為桂陽縣推進鋰電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去年,桂陽引進2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28個,總投資192.4億元,排郴州市第一。
目前,桂陽依托資源優勢,聚鏈成群、以鏈引新,初步形成有色金屬、家居智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和現代農業四大培育產業的“3+4”現代化產業體系,2024年規模工業企業達到202家、總產值759.0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5%,位居郴州市第二。
【專家點評】
改革既要敢于破
又要善于立
湘南學院教授、博士劉衛平
改革要堅持破和立的辯證統一,在立中破,在破中立,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及時破、引導破。
桂陽首先堅持先立后破。搶抓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以及列入全省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縣的重大機遇,大力開展招商。及時出臺過硬舉措,支持企業發展,創新建立“135”服務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同時堅持破中有立,面對傳統有色金屬產業,不是一關了之,而是出臺政策引導有色金屬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并建立有色科技產業園,優化產業布局。
“破”與“立”是對立統一。桂陽的實踐證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敢于破,又要善于立。只有做好新舊產業之間的銜接和轉換,合理安排改革舉措的先后順序、節奏時機,根據輕重緩急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改革才能有條不紊推進。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