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長株潭地區是湖南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區域。2025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長株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建設南部融城片區,加快推進奧體中心等重大項目,推動生態綠心綠色轉型發展,以‘一座城’理念構建都市圈、打造增長極”。加快推進長株潭一體化數字鄉村建設,將以點帶面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促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支撐。
加速傳統農業“智改數轉”
《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要求,“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構建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現代的農業生產要素改造傳統農業,使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高。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是當前傳統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推廣,提升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水平,是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關鍵。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農業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如設立專項科研基金,鼓勵農機裝備制造企業研發生產智能農機裝備等,整合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數據資源,構建長株潭地區農業數據“大平臺”,為“全過程”農業提供精準決策支持。相關涉農企業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研發農業智能控制系統、精準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農業實時監測、詳盡分析和精準調控。長株潭地區高校需進一步在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氣候智慧型農業等領域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聯合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開展農業領域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究,推動破解農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各涉農單位積極承擔農業技術推廣的社會責任,通過在田壟地頭舉辦經驗分享會,讓農民直觀了解新技術、新設備的優勢和使用方法,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助力農村電商迅猛發展
2024年,《商務部等9部門關于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設施完善、主體活躍、流通順暢、服務高效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廣大農村應以電商進村、直播帶貨、結對幫扶為抓手,提升電商發展環境和服務,拓展電商發展渠道和資源,培育農村電商熱品、爆款。
對長株潭地區而言,亟待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加強電商服務保障設施建設。充分盤活長株潭地區現有設施設備,繼續增加對農村寬帶網絡建設的投資,推廣光纖到村入戶工程,打通光纖覆蓋“最后一公里”,提升農村寬帶網絡速率和覆蓋面,確保農村地區能夠接入高速、穩定、價格合理的互聯網服務。在條件允許的地區,積極規劃和建設高水平基站,完善選品展示、內容制作、數據分析、直播場景等設施設備,為農村電商提供更快、更可靠的支持。另一方面,打造長株潭地方化特色電商產品。地方特色農產品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獨特的自然環境優勢以及傳統的種植或養殖技藝。培育地方特色農產品,應深入基層一線,全面調研當地農產品,探索農產品背后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傳統習俗等文化元素,構建差異化、多樣化農產品品牌,提升農業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影響力。
實現數字鄉村治理良性互動
健全鄉村數字治理體系,包括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全面深度融合,推動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應用普及,穩步推進農村“三務”(黨務、村務、財務)信息化建設,增強農村智慧應急管理能力等諸多內涵。
對于長株潭地區而言,一方面需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數字化應用,提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效能。實施智慧鄉村、智慧農業項目建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全面優化鄉村規劃、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實時監測農田環境、作物生長狀況、鄉村人居環境整潔程度等,高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另一方面,提升長株潭地區鄉村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在教育領域,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活動,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現有資源,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互補;建立農村學生信息大數據平臺,精準識別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和困難,提供個性化的學業支持和輔導。在醫療領域,建設和完善鄉村醫療信息化系統,包括電子病歷、遠程診療、健康檔案等模塊。利用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健康數據實時監測和分析,開展遠程會診、遠程教學、遠程手術等醫療干預,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推動鄉村文化適數化發展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豐富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數字供給,通過增強農民適數化能力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是當前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之舉。
首先,可構建長株潭一體化文化數字云平臺、長株潭一體化數字圖書館、長株潭一體化數字博物館等多功能數字平臺,對長株潭地區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盤查、整理,建立長株潭一體化鄉村文化數據庫。其次,借助數字化手段推動鄉村文化“走出去”。依托長株潭一體化鄉村文化數據庫,可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數字文化產品,如紅色數字展覽等,展示長株潭地區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傳承紅色基因。依托“四微一端一平臺”將長株潭地區的口述史、回憶錄、地方志等史志史料上“云”上“端”上平臺,以短視頻形式講述長株潭的歷史變遷、以音頻形式朗讀地方志中的精彩篇章,全方位展示長株潭地區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開設藝術在線課堂,邀請藝術家傳授繪畫、書法、音樂等知識,提升長株潭地區鄉村居民的藝術修養。建設鄉村新型文化空間,推進民風民俗數字文化長廊建設,打造融合書店、咖啡廳、文化展覽等功能的鄉村文化會客廳,推動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要素有機結合。
【作者分別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青島市市南區委黨史研究中心干部。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項目“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研究”(24LLZZA098)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