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提升社區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為推動城市家具建設指引了方向。
“城市家具”(UrbanFurniture)概念最早于20世紀60年代出現在歐洲,是指現代城市設計中作為塑造街區識別性的構件元素,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區隔性標志、路邊座椅、雕塑、告示板、街燈、廣告貼示、書報攤、街道路名標示牌以及垃圾桶、電話亭、交通標志、公共汽車站等,后來泛指遍布城市街道的各種公共環境設施。它們兼具裝飾審美功能、實用功能、文化傳承功能,并且相對于道路、廣場等城市基礎公共空間和建筑物更容易更換,所以成為反映現代城市建設特色與更新的“代言人”。
近年來,“城市家具”概念逐漸在我國流行。2023年8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城市公共設施城市家具系統建設指南》,首次以國家標準形式明確城市家具的系統建設原則,強調以人為本、綠色生態和智慧化應用,提出城市家具需與城市更新同步規劃、設計、建設,并同步發布實施支撐城市家具統籌建設工作的系統性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和方法標準。城市家具既是城市原住民與城市溝通的橋梁,更是游客觀察感受陌生城市的窗口。伴隨旅游消費升級,傳統的觀光式旅游、經典線路游已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多元的需求,深度體驗當地文化、在參與互動中感受煙火生活成為城市文旅消費新趨勢。釋放文化旅游消費潛力是今年政府重要工作任務之一,以富有魅力的城市家具助推城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應成為重要著力點。
湖南是旅游大省,但目前城市家具的設計使用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部分城市家具沒有根據城市內涵開發設計,存在“一窩蜂上馬”“批發式建設”,讓人們在不同城市卻有著同樣觀感;“碎片化”“隨心式”現象明顯,一些城市家具建設布局缺乏系統性、擺置雜亂無章、功能交叉重復;在文化挖掘和表達上較為薄弱,比如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岳陽等地,多數街道的城市家具未能充分融入湖湘文化元素,難以滿足游客的體驗需求。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湖南城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鑒于此,應堅持先制定科學化系統化方案再建設,努力以特色城市家具更好彰顯湖湘之美。
打造“文化主題型”城市家具,提升文旅產業內在吸引力
“文化主題型”城市家具是指深度融合城市文化與現代公共設施,以文化為核心驅動力,通過造型、色彩、材質和裝飾等來體現當地主題文化的公共空間設施。這種城市家具,可以有效激起市民、游客的共鳴和熱愛。
湖南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全省各地城市家具的設計、規劃和建設應在對上述文化深刻理解基礎上進行,這樣才能打造真正的專屬“城市名片”,讓慕名而來的游客充分體驗源遠流長、底蘊深厚、鮮活生動的湖湘文化。為此,一方面各級政府應組織專家學者對區域文化進行系統化梳理研究,深入了解當地居民及外來游客的文化需求,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家具,比如岳麓書院的建筑元素、馬王堆漢墓的文物元素、湘西少數民族圖騰元素等。在交通標識、行人道、休息座椅、街區公園、綠化帶、廣告牌、移動集市等設施上靈活運用湖湘文化元素設計,讓游客在候車、行走、休憩中感受湖湘文化。另一方面,可選擇城市主干道設計推出如“沁園春·長沙”“懷古·岳陽樓”等主題街區,在老舊街區改造中通過復古風格路燈、豐富多元的壁畫等延續歷史記憶、平衡保護與更新需求,強化城市文化IP、催生城市新打卡點。應鼓勵藝術家、民間手工藝人參與城市家具的設計制作,將非遺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有機結合起來;探索推動企業、商戶、個人以認建、認捐、認養等形式參與“文化主題型”城市家具建設。省級相關部門應以“系統性+地域性”視角,制定分類管、分區控、強協同的管理措施,為全省各地“文化主題型”城市家具的增量建設和存量更新提供統一實施標準和指導。
推廣“功能復合型”城市家具,提升文旅產業服務品質
“功能復合型”城市家具以滿足不同人群、多類場景需求為導向,打破了傳統城市家具功能單一局限,可將多種實用功能有機整合于一體。于城市文旅產業而言,它們既呼應游客物質性“硬需求”,也呼應游客精神層面“軟需求”;既提供傳統單一的信息標識,也提供信息集成查詢。
為此,可在長沙、張家界、鳳凰古城、東江湖等知名旅游區域設置智能服務亭,集門票售賣、景點介紹、行李寄存、應急充電、特產售賣等功能于一體。游客可在服務亭獲取所需信息,購買特產也更加便捷。同時增設“一桿多用”的多功能路燈桿,集成照明、5G基站、通信、充電樁、監控、環境監測以及景區導覽等多種功能,游客通過掃描路燈桿上的二維碼,不僅能獲取周邊景點信息,還能了解景區實時天氣、客流情況等,合理規劃游覽路線。此外,可在全省各城市主要街道建設“城市家具樣板路”,在融入人文景觀的同時提供智能電子站牌、直飲水、共享充電寶等設施,為游客提供便利服務。“功能復合型”城市家具讓游客與城市連接更加緊密,有利于優化旅游服務、提高游客旅游效率。要達成以上目標,政府應加大對多功能城市家具的研發、建設投入,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引導企業生產高品質功能集成化城市家具。
研發“智能配套型”城市家具,提升文旅產業“科技范”
“智能配套型”城市家具依托前沿科技和新興產業,將智能化功能系統融入城市公共設施,不僅為城市居民帶來諸多生活便利,也有利于創新城市文旅產業平臺體系,其品類更加多元化、功能更加現代化。常見的“智能配套型”城市家具包括智能導視體系、智能環衛體系、智能休閑體系、智能交通體系、智能居住體系等。
為此,建議我省積極研發“智能配套型”城市家具,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主要街區試點應用智能導視系統、智能環衛設備等。將智能導視融入路牌、地磚、公交站臺等城市家具中,游客通過手機App即可獲取精準的導航和景點介紹服務。在部分城市家具上搭載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比如在岳陽樓景區周邊的城市家具上設置智能導視系統二維碼,游客掃碼即可觀看岳陽樓歷史變遷的虛擬場景,并可通過虛擬場景進入游戲互動。研發應用智能環衛設備,比如智能感應垃圾桶,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垃圾自動分類、滿溢預警等功能,切實提高旅游景點的環境衛生管理效率。同時創新智慧化動態監管機制,通過構建城市家具“數字孿生地圖”,實現一圖統管,推進城市家具設施編碼(標簽)管理,逐步建立城市家具數據庫,借助大數據分析居民和游客的城市家具使用習慣,優化設施布局和參數設計,借助AI算法自動識別設施損壞,及時清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城市家具。不斷完善審批備案制和日常管理舉措,確保城市家具的“事前、事中、事后”有序管理。加大“智能配套型”城市家具研發應用,以“文化+科技”融合更好彰顯湖湘之美,催生我省城市文旅產業新業態、開辟城市文旅消費新市場,為文旅產業提供新動能。
【作者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副教授,湖南大學軌道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為湖南省社科基金湖湘文化青年傳承學者培育重大項目“偉大建黨精神的湖南革命文化貢獻研究”(24ZDAQ003)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