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與瀏陽河交匯處,一幅壯麗的城市畫卷鋪陳開來。圖為開福區城市風貌。(開福區委宣傳部供圖)
位于開福區的長沙新港,通江達海,物流全球。(開福區委宣傳部供圖)
位于長沙·開福科創谷的興湘國科科創園入駐了湖南省低空經濟集團等科創企業。田超攝
位于開福區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的馬欄山新媒體中心項目。田超攝
欣欣向榮、動力澎湃的長沙金霞經開區。圖為:山河醫藥健康產業園。(長沙金霞經開區供圖)
陳新
3月的長沙,草木蔓發,萬物蓬勃。
長沙之北,湘江之東,新潮涌動:金霞新城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馬欄山文創園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長沙新港巨輪穿梭不息,中歐班列搭載“湘品”駛向全球……眼下的開福區生機勃勃,經濟社會發展欣欣向榮。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深入學校、企業、歷史文化街區、鄉村調研,勉勵湖南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上持續用力,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勇爭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
從春天出發,向春天前行。一年來,長沙市開福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圍繞“建設大城北,實現新跨越”目標,奮力書寫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
通江達海拓新程
江風浩蕩,百舸爭流。俯瞰長沙新港,機車往來穿梭、塔吊巍然林立,貨輪卸下貨物,又滿載“湖南制造”溯江而上。不遠處,長沙國際鐵路港內汽笛長鳴,中歐班列宛如鋼鐵駝隊,沿著新絲路穿越亞歐大陸。水陸交匯處,一幅開放發展的壯闊圖景正徐徐展開。
作為全省唯一集“航運、鐵路、公路、管道、臨空”五元交通優勢于一體的城區,開福區匯通江海之氣概、暢達歐洲之遼闊,擁有中國物流示范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中國(長沙)跨境電商綜試區、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一帶一路”(長沙)中小企業合作區、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聯動區等“國字”招牌,擁有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和完備的物流體系,具備良好的開放發展條件,是長沙乃至湖南對外開放的前沿。
自2014年首趟班列啟程以來,中歐班列(長沙)十年間累計開行超5500列,形成14條常態化運營線路,構建起覆蓋亞歐100個城市的物流網絡。2025年初,長沙正式獲批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標志著這條國際物流大通道步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持續夯實的開放根基。開福區作為班列始發地,三年來統籌推進21.5億元配套項目建設,通過完善公鐵水聯運體系、拓展多式聯運網絡,讓鋼鐵駝隊跑出加速度。
開放平臺的建設需要機制創新的支撐。2024年3月,長沙組織首屆物流通道供需對接會促成16個簽約項目,新增水運量3.5萬標箱;4月,長沙新港專用鐵路實現“公轉鐵”雙向運行,全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100萬噸;“湘粵非”公鐵水聯運基地正式運營,構建起橫跨中南半島的物流動脈。聯動星沙海關在進口乳制品產業等制度創新領域,企業提升通關時效30%,降低成本25%。“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政策的落地實施,預計每年為企業減稅超300萬元。
制度創新的紅利正轉化為開放型經濟的實績。2024年,全區外貿“破零倍增”企業150余家,新增生產型外貿主體3家,完成進出口總額137.99億元,總量居內五區第二。中非經貿合作先行區建設穩步推進,對非貿易額突破4.72億元。從通道建設到產業集聚,從制度創新到生態培育,開福區以“一庫四清單”精準服務外貿企業,用“一企一策”激活市場活力,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大江奔流,不舍晝夜。開放的前哨走向前沿,開福區全力構筑對內對外開放新高地,與未來熱烈相擁。
“谷”中花開聚動能
沿著三一大道一路前行,瀏陽河畔的國立大廈軍工央企長沙聯絡站近在眼前,長沙開福科創谷投資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步履不停,成果展示、接待客商、項目路演……一派繁忙的景象,長沙·開福科創谷的“創新磁場”效應持續顯現。作為長沙向北發展的門戶,開福區正以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為契機,依托“一城一區三基地”戰略布局,全力打造生態好、活力強、服務優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孵化器、科創服務生態圈。
2024年,開福區因地制宜,全力向“新”而行,發揮自身的稟賦,挖掘自身優勢,提出建設長沙·開福科創谷,堅持“科創在高校院所周邊,產業化在馬欄山、金霞及全市各園區”的發展思路,以國防科技大學等院所為策源地,以“一核帶動三區支撐”空間布局規劃建設,將其周邊打造成科技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發展新引擎,構建研發在馬欄山、生產制造在金霞的新格局。
為筑巢引鳳,開福區拿出滿滿的誠意,承諾“把最優地塊留給科研機構、把最好配套留給創新企業、把最美風景留給科技人才”。自此,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拉開了科創時代的序幕,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奮力前行。
——校地合作縱深推進。構建“國防科大+省市區”校地聯席會議機制,通過落地開元國際數學研究院、共建科技創新交流中心、聯建軍工央企長沙聯絡站和德雅校友科創發展服務中心,全面暢通國防科大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創新生態加速成型。成立30億元規模產業母基金,下設若干科創子基金,形成助力科創產業發展的基金矩陣,新組建5億元科創青年創業基金;組建科創谷戰略咨詢委員會,打造政府和企業的“共享智庫”;實體化運營科創投公司,實現科創谷市場化管理運營。
——載體建設全面提速。C3地塊科技創新交流中心、科創人才公寓、軍工央企長沙聯絡站等載體啟動建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前不久,隨著湖南汽車城蝶變為興湘國科科創園,注冊資本20億元的湖南低空經濟集團在此振翅啟航,劍指萬億低空經濟藍海。
——高能平臺集聚成勢。全省首家國家實驗室成功入駐,全球領先、全國唯一的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試運行,芙蓉實驗室實體化運行,開元國際數學研究院注冊成立,湖南省先進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空天技術研究院落地,馬欄山音視頻實驗室各項建設工作快速推進,25位實驗室核心團隊成員已入駐園區辦公。從1+2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到“省4+4科創工程”,再到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開福區構建起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發、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辛勤耕耘結碩果,創新之花次第開。2024年以來,開福科創谷落戶2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創建主體,引進12個“三類500強”、領軍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創新平臺總數突破200家;落地了真通智用、銀豐生物、致空無人機等93個科創項目,其中經省級認定的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9個,新注冊“三類500強”企業7家。隨著,開福科創谷被納入省政府《關于支持湘江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關于支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重點支持區域,這片創新熱土正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創新大潮奔涌不息,開福科創谷的故事在持續上新。
項目建設熱潮涌
陽春3月,開福區重大項目建設現場熱潮涌動。鼎通科技新能源連接器研發中心及智能制造生產基地項目主體結構施工正酣,一期工程將于今年下半年竣工;華為湖南區域總部項目內部裝修進入沖刺階段,即將實現投產達效;科技創新大廈(C3)項目樁基工程有序推進,馬欄山音視頻實驗室專業展廳即將揭開面紗......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塔吊林立的工地與機器轟鳴的車間交響共鳴,勾勒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開福區始終將重大項目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2024年,開福區有序推進256個重點項目建設,完成項目建設年度投資329億元,累計簽約引進重點項目142個,為產業發展筑牢堅實底座。
2025年,開福區將錨定開福科創谷和馬欄山基地、金霞基地“一谷兩基地”發展戰略,由區領導聯點服務58個重點項目,“一項一策”破難題、優服務、強保障,鋪排重大項目419個,總投資1930.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47.2億元。將全面加力金霞新城、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等重點片區開發,加速推進蘇圫垸、洪山公園、四方坪“三廠連片”區域的開發和土地釋放,謀劃推進一批帶動性強、貢獻度大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重大項目。
項目建設與產業升級的良性互動,正在這片熱土上激蕩出創新發展的強勁脈動。2024年,開福區充分發揮“新興產業政策20條”和“科創10條”政策引導作用,推動某國家實驗室、航天一院湖南分院、中國航空研究院長沙協同創新中心等高能級項目建設運營,并吸引15家制造企業、294家互聯網及軟件信息化企業入駐,逐漸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大力育新,躍上新臺階。數據顯示,2024年,開福區新增“四上”企業147家,增長32.4%,10家企業獲評市級瞪羚企業。新增上市報輔企業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2家。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2025年新春伊始,開福區便吹響沖鋒號角:工信領域“開門紅”專題調研緊鑼密鼓,同時,重點對接了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某國家實驗室、興湘科創、尚實航空等企業(項目),推進相關項目在開福落地發展。
從實驗室到產業園,從設計圖紙到生產線,開福區創新要素正在聚合裂變。
幸福底色暖人心
“招聘會信息剛發布,不到一小時就報滿了。”3月18日,開福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撈刀河街道辦事處舉辦的“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在楚家湖社區火熱開場,26家轄區企業攜280個崗位吸引眾多求職者。曾從事廚師行業的吳劍鋒手中攥著多張餐飲企業的招聘傳單,難掩喜色:“薪資待遇都很理想,這次終于能重操舊業了!”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2024年,開福區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扎實推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件件解民憂、暖民心的實事好事,折射出開福大地“幸福指數”與“經濟實線”同向上揚的穩健態勢。2024年,開福區以43項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和區人大代表票選的十大民生實事為抓手,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持續發力,用實干實績書寫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中午時分,清水塘街道清水塘社區老年食堂準時飄出飯菜香。76歲的陳明芳端著萵筍炒肉、芽白和排骨玉米湯,只需支付8—10元便能享用一頓熱乎的午餐。“年紀大了買菜做飯不方便,這里五菜一湯,不僅飯菜可口,老人還能享受補貼,真是貼心!”像這樣的暖心場景,每天都在開福區的22個老年食堂、2個智慧餐廳和24個具備助餐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站上演,2萬余名老人享受政府就餐補貼,30余萬人次的“暖心餐”傳遞著城市的溫情。
一切發展依靠人民,一切發展為了人民。面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開福區以“人民至上”理念,著力破解民生難題,讓群眾生活品質“高”起來。
——教育惠民提質增速。新增中小學及幼兒園學位6240個,3所公辦中小學校拔地而起,基礎教育學位滾動建設計劃扎實推進。3處智慧社區健身中心、10處“國球進社區”場地的落成,讓“15分鐘健身圈”觸手可及。
——安居工程精準發力。5826套公租房筑牢住房保障底線,9476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圓了“新市民”安居夢。74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6223戶居民告別“老破小”,18家農貿市場品質提升,25公里農村公路連通城鄉,10公里安防設施守護出行平安,民生工程真正辦到群眾心坎上。
——健康屏障持續筑牢。開福區三甲醫院林立、醫療資源豐富,然而,開福區連續8年為特定人群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超過30萬人次的健康守護,換來全區流感發病率穩居全市低位。衛生健康副校長進駐70多所中小學,“護苗行動”織密校園健康防護網。
——基層治理煥發活力。從留芳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站的建設到“心悅開福”服務體系的完善,“人文心法”浸潤城市肌理,200余次心理疏導、500人次精準服務,讓信訪矛盾化解既有力度更有溫度。118支社區發展基金募資2426.19萬元,“希望微光?關愛一老一小”等368個微慈善項目精準滴灌,2156.1萬元區級補助資金撬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解決群眾“小急難”。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代屬于奮斗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福區將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開福篇章,迎接和擁抱又一個生機無限、春意盎然的春天!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