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調試場上一排排大型樁工機械整齊排列。舒展攝
長沙自貿臨空區管委會大樓。
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穩步提升,成為“湘品出海、優品入湘”經貿合作的重要紐帶。
長沙黃花綜保區海關卡口。(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長沙縣委宣傳部提供)
劉永濤王茜歐陽林
從湘江之畔到全球市場,每一個腳步,都能聽見開放的足音。
從智能制造到科創標高,每一次深耕,都能洞見奮斗的印記。
位列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第5位;
位列全國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百強縣第4位;
全國縣域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A+優等級縣市;
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縣第1位,各項指數持續領跑中西部;
長沙經開區位居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第31位……
暢達全球的開放門戶、實力強勁的制造高地、活力迸發的科創熱土!
這里,是長沙縣。
示范引領,挺立潮頭。
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表示,長沙縣作為經濟大縣、強縣,堅決扛牢“大縣挑大梁、強縣強擔當”的責任使命,持續用力建設“三個高地”先行區,瞄準最高、最好、最優、最強,鎖定目標,抬高坐標,奮力對標,爭當全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領頭羊,以一地之精彩為全市增光添彩。
長沙縣,在改革開放的澎湃大潮中劈波斬浪,在高質量發展的壯闊航道上行穩致遠!
暢達全球
大區位優勢升級,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
長沙縣,自古就有“三湘首邑、荊楚重鎮”美譽。
從全國看,長沙縣位于華中腹地,是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帶的交匯中心,貫通南北、承東啟西;從湖南看,它處于長株潭核心地帶,雄踞湘江右岸、長沙東部。
全球百強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坐落于此,多條高速公路和高鐵大動脈在此交會,構建了縱貫南北、連接東西、輻射全球的“海陸空”國際大通道格局。
從長沙縣出發,15分鐘內可達長沙市主城區、機場、高鐵站和霞凝港,1小時內可覆蓋中國中部和南部3億人口市場,實現與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便利貿易往來,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在這里“雙向奔赴”。
2024年4月,“亞的斯亞貝巴—列日—長沙—亞的斯亞貝巴”航線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首航。
該航線是湖南首條第五航權全貨運航線。自此,黃花機場開啟“一線連三國通四洲”的貨運模式,進一步放大“保稅+口岸”功能倍增效應,暢通湖南與歐洲、非洲的航空貨運通道,成為“湘品出海、優品入湘”經貿合作的重要紐帶。
同年12月,黃花機場迎來里程碑時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這是繼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后,實現的又一次千萬級跨越。
到2030年,黃花機場將建設成為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的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
向高攀登,向新邁進。
長沙縣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始終領先一步。2024年,長沙縣地區生產總值2266.35億元,同比增長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縣經濟運行穩中提質,綜合實力持續攀升。
作為先進制造業強縣,三一集團、山河智能、鐵建重工穩居“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4家工程機械上市企業齊聚,工程機械產業入選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全縣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4%,高于全省15.6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工業百強縣第7位。
轉型升級3個優勢產業、布局建設5個未來產業、培育壯大8個新興產業,長沙縣統籌布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一步培育新動能、更新舊動能。以新一代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區塊鏈為重點發展領域的數字經濟產業、生物技術及生命健康產業等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新發展階段,長沙縣堅決打好工程機械產業保衛戰、汽車產業攻堅戰、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壯大戰,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集聚區,落實自貿區提升戰略,實施外貿專項行動,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特色綜保區建設,推動對非貿易快速增長。
發布全國首個縣級層面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國內首個全量感知多源融合低空智聯網,開通湖南省首條常態化低空物流應用航線并舉行首航儀式……搶占低空經濟藍海,長沙縣加速形成涵蓋研發制造、運營服務、飛行保障等多個環節的低空經濟產業鏈體系,低空經濟“振翅高飛”。
飛起來,強起來!
大區位優勢持續升級,支撐全域高質量發展,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長沙縣落筆璀璨!
平臺疊加
好項目紛至沓來,鍛造發展強磁場
驅車行駛在通往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的機場大道上,一座橫跨道路的大型拱門上“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字樣,十分顯眼。
2020年9月21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內陸湖南,正式擁有了一片約120平方公里的改革開放“試驗田”。
其中,長沙片區占到湖南自貿區總面積的2/3,而長沙縣區塊更是以91%的面積占比成為長沙片區的主戰場。
至此,自貿區、臨空區、綜保區、經開區、會展區等“五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在長沙縣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發展新格局,為長沙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自帶創新基因的長沙縣,志存高遠,一路奔跑。
2021年8月,由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和長沙臨空產業開發區組建而成的長沙自貿臨空區掛牌。
掛牌后的長沙自貿臨空區,一出手便放大招。
長沙國際郵件互換局此前僅能辦理國際郵件業務通關,效率不高,無法滿足快遞、跨境電商包裹等業務的需求。
自貿臨空區塊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了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業務集約式發展新模式,將3個場所和3套監管系統合而為一,在同一條分揀流水線上,可同時辦理“郵快跨”三類業務通關,由單一的物流運輸服務轉變為國際口岸平臺服務。
目前,貨物通關效率提升50%以上,通關成本降低30%以上,吸引中外運等物流企業入駐,培育出一批新興跨境電商企業,該案例成為湖南自貿試驗區首個國家級案例。
長沙自貿臨空區充分發揮保稅優勢,幫助企業在進口研發用有形料件、試劑、耗件及樣品中享受免稅保稅政策,進一步減緩企業資金壓力,提供通關便利,縮短研發周期,有力提升科創落地競爭優勢,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入駐。
區域聯動,形成裂變效應,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4年,長沙自貿臨空區新引進產業項目103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2個、“三類500強”項目5個;外商直接投資金額3888萬美元,占長沙市外資總量的12.5%——
1月,湖南省外商投資標志性項目——玉湖冷鏈(長沙)交易中心項目簽約,總投資50億元,在園區建設包括冷鏈物流、智慧園區、交易賦能及體驗增值四大板塊的綜合性產業園;
3月,長沙自貿臨空區2024年重大產業項目簽約儀式舉行,現場簽約項目3個,涉及高端制造、技術研發、健康產業等方面,合同引資達165億元;
5月,雄獅中國總部項目落戶,總投資10億美元,將建成集中醫藥研發、生產、交易平臺、標準制定于一體的國際化醫藥健康產業總部和著眼于全球視野的全球研發中心;
7月,天恒集團總部基地項目、湖南梓溪科技生物醫藥園項目簽約,總投資約15億元;
10月,中非進口中藥材加工交易與易貨貿易創新平臺等5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5.5億元……
擊鼓催征,乘風破浪!
2025年1月,長沙自貿臨空區一季度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集中簽約,9個項目現場簽約落戶,涉及高端制造、醫藥健康、新材料、對外貿易等產業,收獲“開門紅”。
長沙黃花綜保區在最新公布的全國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考核排名中實現五年五進位,全國綜合排名第44位、中部地區排名第6位、湖南省排名第1位。
長沙自貿會展區,緊緊圍繞打造內陸地區高端現代服務業中心的戰略定位,全面推進會議會展高地、高端研發基地、現代消費洼地、對外交往寶地、生態宜居福地“五地”建設,新興業態活力迸發,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舉辦展會143場次、吸引觀眾超300萬人次、展覽面積突破150萬平方米,成為中部地區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2024年,長沙經開區外商直接投資、外貿增長和對非經貿增長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市第一;在商務部綜合評價較上年大幅攀升16位,排名第31位,“五好”園區建設榮獲2024年省政府表揚激勵,迎來了近三年最好的發展時期。
為何選擇長沙縣?答案是日益完善的產業生態和優良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放心安心暖心。
“得益于產業政策持續發力、政府扶持力度不斷增強,加上園區干部職工愛拼敢贏的開拓精神,全新國際車型埃安UT將在長沙工廠下線。長沙工廠還將面向海外,建設成為20萬輛/年的全球領先生產基地。”廣汽埃安長沙分公司負責人表示,長沙縣資源稟賦優越、多重利好不斷,公司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長沙縣守正創新、融通內外,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彰顯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壯志雄心和強大底氣!
開放提速
壯大新質生產力,淬煉國際競爭力
2月17日,開挖直徑為4.48米的盾構機“雙精一號”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二產業園下線。
這臺凝聚中國智造精髓的“鋼鐵巨龍”即將遠渡重洋,投身所羅門群島蒂娜水電站引水隧洞建設,實現國產盾構機在南太平洋島國市場的首度突破。
“鐵建重工”隧道掘進裝備接連成功斬獲羅馬尼亞、波蘭、阿塞拜疆等國訂單;鉆爆法設備形成沙特市場規模化出口;礦山裝備則實現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市場破冰。
重器“出海”,在長沙縣已成常態!
作為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的核心聚集地,全球最長臂架泵車、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全球最大直徑盾構機、全球最大旋挖鉆機等諸多高端制造產品從這里問鼎國內市場、搶灘海外市場,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蹄疾步穩。
三一南非總部基地,每年可生產1000臺挖掘機和其他工程機械設備。目前,三一在非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200億元、設備保有量超過23000臺,位列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產品出口非洲的第一名。
山河智能設備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挖機在歐洲的保有量超過3萬臺;新亞勝的LED顯示屏閃耀巴黎奧運會、歐洲杯賽場,海外業務占比超85%……長沙縣的旋挖鉆機、挖掘機、泵車等十余個品類已出口到了東南亞、非洲、中亞、中東、拉丁美洲、歐美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全年外貿進出口額完成1013.8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對非貿易完成134.96億元,同比增長132.1%……2024年,長沙縣外貿總量、對非貿易總量均居全省縣級市第一,同時,對非貿易是長沙市唯一實現三位數增長的區(縣)。
2024年,長沙縣瞄準“生產型企業擴規”“貿易型企業提質”“內貿型企業轉型”目標,持續推動外貿實現“質升量穩”。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占省、市比重的18%、36.5%;增速分別高于省12.1個、市4.6個百分點。
登高望遠,大道無垠。
去年6月,湖南唯一對非經貿標志性項目——中非經貿總部大廈在長沙經開區啟動。
眼下,中非經貿總部大廈項目一期已吸引超過60余家對非經貿合作企業和商協會組織,如中國通訊多媒體集團的全球研發中心及中國區總部、馬里商務商事中心以及歐亞非貿易企業孵化基地等。
通過這扇中非經貿合作的新窗口,長沙將全面升級多元消費新模式,構建“非品入湘”貿易鏈,為“引進來”鋪平道路,以更優渥的政策不斷推動中非、湘非民營經濟合作走深走實。
積極打造“湖南省對接RCEP及非洲國家貨郵集散分撥中心”,建成“長沙一郵跨境綜合服務平臺”;成立全市首個二手車出口基地,加速打造內外貿一體化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落地全國首個保稅生鮮倉,率先全省保稅研發、保稅培訓業態“雙破零”……長沙縣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進一步激發發展動能。
統計顯示,長沙縣共有跨境電商企業275家,占長沙市近三成,形成了賣家、平臺、物流、周邊服務等全鏈條跨境電商產業生態。
長沙縣共有132家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去年成立全省首個整車(零部件)數字化出海孵化中心,積極申報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帶項目(汽配),加速打造升級跨境電商產業園。
“跨境電商+產業帶”強強聯合,形成“化學反應”,助力“湘品出海”。
大河奔流開新路,層巒竦峙爭高峰。
奔向世界、擁抱世界。
長沙縣,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奔涌向前!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