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湖南牢記囑托,立足“文化大省”與“創新高地”雙重優勢,在非遺傳承、產業轉型升級、文旅場景創新等領域先行先試,探索出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路徑。
深挖文化富礦,構建數字傳承新范式。湖南以數字技術破解文化遺產“活化難”,構建起非遺傳承的立體化模式。省博物院借助動態復原技術打造《一念·辛追夢》展覽,以虛實結合的敘事空間讓漢代文明從歷史長河中“活”起來。永州運用0.01毫米高精度成像技術,使浯溪摩崖石刻中歷經千年風化的《大唐中興頌》重現鋒芒,為石刻文化的永續保護提供了數字方案。在非遺保護發展領域,湘繡AI輔助設計系統建立了針法數據庫,推動傳統工藝向數字化傳承躍升;懷化非遺數字工廠完成辰州剪紙、花瑤挑花等項目的數字化建檔,形成了非遺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完整鏈條。技術的創新應用更催生出文化傳播新范式,“山海”數字文博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文物數字身份系統,實現物理實體與數字鏡像的雙重保護;第三屆湖南旅發大會開幕式通過虛擬影像AI大雁與實體場景疊加,讓祝融峰、石鼓書院等文化地標以數字化形式“破圈”傳播,彰顯出科技賦能文化表達的無限可能。
重塑產業邏輯,激活文化新質生產力。湖南正以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為引擎,重塑文化產業的生產邏輯與生態格局。芒果幻視XR基地依托超算技術實現“LED+XR虛擬拍攝”,大幅提升影視制作效率;湖南廣電自主研發的“芒果大模型”覆蓋創意策劃、制播全流程,推動內容生產向智能化轉型。在版權保護領域,中廣天擇開發的V鏈區塊鏈系統構建起數字版權交易閉環,解決了行業確權難題;萬興科技“萬興播爆”平臺實現多語種數字人視頻的智能生成,展現出技術轉化的強勁動能。傳統業態的科技賦能同樣成效顯著:瀏陽花炮融合無人機與全息投影技術打造的《焰遇·慶余年》實景演藝,帶動消費超150億元;醴陵陶瓷應用納米釉料與3D打印技術,讓千年窯火淬煉出文化“出海”新名片。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催生著湖湘新質生產力。
升維文旅體驗,打造精神共情新場景。數字技術不僅重構了文化生產邏輯,更重新詮釋了“詩與遠方”的價值內核。張家界元宇宙景區借助多終端交互技術,讓游客“穿越”億萬年地質奇觀,賦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新的數字注解;韶山《最憶韶山沖》運用交互式光影矩陣,將紅色歷史轉化為可感知的時空場域,年接待研學群體超130萬人次。在橘子洲《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環境戲劇與沉浸科技緊密結合,讓觀眾通過角色扮演參與歷史敘事,營造出“主客共創”文化體驗;德夯苗寨《德夯幻境》以5D數控技術再現湘西風情,劇場2023年營收突破500萬元,為民族文化的現代表達樹立了標桿。省花鼓戲劇院《新劉海砍樵》通過沉浸式幻境秀激活傳統戲曲,省博物院“生命藝術”數字展以生成算法再現帛畫云氣流動,科技與審美的交融激起了文化基因的時代共鳴。
深化改革攻堅,筑牢融合發展硬支撐。在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改革實踐中,湖南著力構建“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發力的制度性架構。硬件筑基方面,用數字底座托起轉型動能。全省建成5G基站17萬個,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搭建總算力超7000PF,智能算力2000PF、超算算力223PF的算力集群,為“數字文博”等領域提供了硬核支撐。軟環境破局上,省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的出臺與3000億元金芙蓉基金群的設立,形成了“政策+資本”雙輪驅動。在安全治理領域,湖南日報社基于媒體垂類大模型“智眸”AI風控平臺,構建起全天候數字內容治理體系。通過算力集群攻克“卡脖子”技術,依托政策、資金打通“產業中梗阻”,我省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努力為全國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出“湖南樣板”。
在守正創新中探尋文化發展最大公約數。湖南以敢為人先的探索實踐,為新時代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啟示。其一,力求文化根脈與創新表達的辯證統一。馬王堆數字永生工程與浯溪碑林活化實踐表明,唯有在數字技術賦能中堅守中華文化主體性,才能筑牢技術自主創新的文化根基。其二,力求供給變革與需求升級的動態平衡。從橘子洲“江天暮雪”新場景到醴陵陶瓷海外熱銷,揭示出“Z世代”文化消費需求已從功能滿足轉向價值共鳴。其三,力求系統集成與生態重構協同進化。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打破“就文化談文化”局限,形成“科技+文化+產業”融合生態,構建全要素耦合的創新共同體,為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面向未來,三湘大地將錨定建設全球數字文博樞紐、萬億級音視頻產業矩陣,持續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改革,在數字文明時代譜寫文化自信自強的湖南篇章。
(作者為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湖南省近代湖南研究基地副研究員)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