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的重要要求,體現了民營企業的關鍵作用和使命擔當,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路徑。
“胸懷報國志”:民營企業的使命與擔當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胸懷報國志”要求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運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韌性,堅持將自身發展與國家戰略相結合,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助力社會發展。
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澎湃動能。近日,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體Manus一經發布就引爆全網,是中國繼DeepSeek之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又一大創新成果。數據顯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到92%以上。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各地營商環境和創新生態不斷優化,民營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將市場活力與創新基因深度融合,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了澎湃動能。
在穩定就業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從全國來看,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在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貢獻日益突出。民營企業積極發展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面向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帶動居民增加收入,為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為更好展現使命擔當,民營企業當在科技創新“無人區”勇于探索、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善作善成、在助力共同富裕上唯實爭先,努力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貢獻,更好激活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一心謀發展”:民營企業的創新與轉型
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為民營企業“一心謀發展”提供了深刻的理論指導。首先,生產力是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包括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三個基本要素。民營企業應重視生產力要素的優化組合,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發展。其次,技術創新是提升生產力的關鍵。馬克思主義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民營企業要抓住科技革命的機遇,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加強技術攻關,推動產業升級,優化企業治理,拓展市場空間。最后,生產力發展與社會需求高度統一。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最終要服務于社會需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履行社會責任,通過滿足社會需求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一心謀發展”是當前中國民營企業應對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導向。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指引方向、注入動力,涵蓋了頂層設計、戰略規劃、財稅支持、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人才保障、科技創新、技術攻關、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等各個方面。比如,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工作機構,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見實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二次審議,將為民營經濟發展構建法治化保障框架。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要求“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調了政策落實的重要意義和現實指向。當前,越是面對困難和挑戰,越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通過更健全的制度保障、更公平的發展機遇,加速推動民營企業從“規模擴張”向“創新驅動+綠色智能”轉型,營造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為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守法善經營”:民營企業的合規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律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同時也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律為經濟活動提供了基本的行為規范和制度保障。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運行,遵守法律規則,筑牢法治底線,在市場中依法經營,獲得合法地位并健康穩定發展。
守法經營不僅是民營企業應盡的義務,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守法經營,民營企業能夠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贏得社會信任、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營商環境法治化取得新突破。
在“硬件”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保障機制。通過打破市場準入中的隱性障礙,推動細化基礎設施、重大科研設施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可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依靠法治手段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嚴格規范涉企執法行為,可避免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必要的干擾。
在“軟件”方面,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企業家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激發企業家的創新精神。通過引導民營企業推進合規生產、營銷、管理的深度融合,幫助企業系好合規經營的“第一顆紐扣”;通過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確保民營企業能夠充分享受政策紅利;通過完善信貸擔保制度和直接融資體系,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先富促共富”:民營企業的責任與貢獻
馬克思主義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追求,是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的重要標志,體現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面對“先富促共富”的重要要求,民營企業不僅要做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發展壯大自己,更要爭做推動共同富裕的踐行者,回饋社會、造福于民。
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應積極承擔主體責任、經濟責任,把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履行好社會責任、道德責任,增強先富帶后富、促進共同富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面向新征程,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深刻認識到自身肩上承擔的時代重任,自覺擔負起黨和國家重托,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誠信廉潔、守法合規為保障,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推動共同富裕的偉大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分別系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湘潭大學基地研究員,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一般項目“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發展理論研究”(21FDJB005)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