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馬如蘭通訊員丁會云
1月20日6時許,大云山深處,臨湘市詹橋鎮供銷惠農服務有限公司水泉綠豆粉皮加工廠飄出縷縷炊煙。
提前浸泡好的綠豆、黃豆、早稻米被按比例調配、磨成漿。攤粉皮,是制作綠豆粉皮最見功力的一步。
燙粉師傅何永慶往燒熱的大鐵鍋里刷上一遍油,燙開一勺粉漿,再用河蚌殼將粉漿攤刮均勻,蓋上鍋蓋。1分鐘左右,一張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圓形綠豆粉皮就出鍋了。
加工廠負責人李志輝請記者嘗一口剛燙好的綠豆粉皮,邀記者看看“門道”。
“俗話說,‘燙粉的是徒弟,燒火的是師傅’。”李志輝介紹,控火是個精細活。
控火師傅李細龍將松針塞進爐中,不時用火鉗撥動:“火要往兩邊燒,受熱才均勻。”
兩個燙粉皮師傅,一天能燙數百公斤綠豆粉皮。熱粉皮出鍋后,晾涼、切絲、曬干,便完成加工程序。干綠豆粉皮售價30元一公斤,可帶來200多萬元年產值。
大云山生態環境良好,當地的稻米和綠豆營養豐富,村民有制作綠豆粉皮的傳統。綠豆粉皮煮臘肉,更是臨湘地方名菜之一。
“能不能將粉皮加工小作坊,做成公司標準化生產,農戶做,我們收購、統一銷售,讓綠豆粉皮走出大云山?”2018年,回鄉創業的退伍軍人李志輝組建臨湘市詹橋鎮供銷惠農服務有限公司,加工、營銷綠豆粉皮等農特產品。
2023年,他建起水泉綠豆粉皮加工廠,標準化生產綠豆粉皮。
為確保產品質量,李志輝發揚供銷系統“扁擔背簍精神”,按“公司+基地+農戶”合作模式,與詹橋鎮沙團村、水泉村、三界村等村400余家農戶簽訂1000多畝早稻米、500多畝綠豆和黃豆的收購合同,每戶年均增收2600多元。
如今,李志輝已是詹橋綠豆粉皮制作技藝岳陽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岳陽市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
新的一年,讓綠豆粉皮走得更遠,是李志輝的頭等大事。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綠豆粉皮的生產季。然而,干制粉皮到第二年春夏交接時,容易生出食用油氧化的味道。
李志輝正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合作,研發半干式新產品,采用充氮氣等方式,將保質期延長至3至6個月。預計今年5月,新產品投入生產。屆時,消費者一年四季可吃到新鮮綠豆粉皮,工廠能常年生產,還能更好帶動原料種植農戶增收。
“臨湘市詹橋綠豆粉皮生產技藝”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爸谱骶G豆粉皮,配料的水功、磨漿功,成品的燙功、火功均靠工匠經驗精準把握?!崩钪据x一面規模化生產,一面沉下身去做好非遺傳承保護。
2025年,他將繼續開展名師傳藝計劃,手把手帶徒弟;開設綠豆粉皮傳承人培訓班,面向詹橋鎮50余個綠豆粉皮手工作坊,按全工藝環節培訓工匠;把老手藝人的口授心傳整理成文,編撰成書;他還將在抖音直播帶貨綠豆粉皮,向全國人民推介湘北風土美味。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