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
第十六次會議上的講話
(2025年6月27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預定任務。
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堅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將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違法行為納入治安管理處罰范圍,合理設置處罰種類和幅度,優化處罰程序,加強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對于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總結實踐經驗,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對虛假宣傳、商業賄賂、平臺“內卷式”競爭、濫用優勢地位損害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定,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更完備的法律保障。
上述兩部法律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市場經濟健康運行密切相關,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有關方面要認真做好學習宣傳、輿論引導、實施準備工作,抓緊出臺配套規定和保障措施,確保法律全面有效實施。會議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草案、海商法修訂草案、法治宣傳教育法草案、漁業法修訂草案、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進行了二次審議,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草案、社會救助法草案、醫療保障法草案、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請憲法法律委、法工委會同有關方面認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見,把草案修改好、完善好。
會議聽取審議了2024年中央決算報告和審計工作報告,審查批準了2024年中央決算。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普遍認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要求,加大逆周期調節,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及時推出實施增量政策,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審計署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在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揭示風險隱患、推動反腐治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家建議,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堅決防止收“過頭稅費”,全面提升財政治理效能。要夯實被審計單位整改主體責任,壓實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責任,做到“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切實增強財經法律紀律的剛性約束。
會議聽取審議了國務院關于新質生產力發展情況的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充分肯定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大家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推進發展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才工作機制創新,以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會議審議批準了關于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公約內容符合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符合我國利益和實際需要。我國是國際調解院的發起國和東道國,率先批約將帶動公約盡快生效、推動國際調解院早日運作,進一步展現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維護真正多邊主義和國際法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會議審議通過了代表資格審查報告,依法終止代表資格8人。截至目前,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實有代表2917人。
當前,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全國人大各級黨組織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我們要以這次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推進人大作風建設,嚴格執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推動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學正風。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堅守人大工作正確政治方向。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在學思踐悟中提升政治站位、理論水平和履職能力。要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把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貫徹體現到人大各方面工作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在職責范圍內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把工作質量的提升建立在充分聽取意見、廣泛凝聚共識的基礎上。要樹牢法治觀念。忠于憲法,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弘揚法治精神,維護法治權威,嚴格依法按程序辦事。堅持民主集中制,認真履行出席會議、參加審議和表決等法定職責,嚴格遵守會議紀律和議事規則。落實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克己奉公,清正廉潔,不得利用職權牟取私利。要堅持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遵循客觀規律,以謙虛謹慎、扎實細致的態度做好每一項工作。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改進會風文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恪盡職守、勤勉盡責,擔負起人大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職責任務,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