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迫切需要培養一批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源保障。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新實踐,聚焦現代化建設的新特點、新要求,與時俱進地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抓住理念、內容和方法等三個著力點,高質量地完成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崇高使命。
聚焦立德樹人新要求,著力更新教育理念。培養一批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各方面契合新時代發展要求、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歷史使命。與時俱進持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以正確的理念引領發展,是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時俱進,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汲取養分。一是牢固樹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培養的人,必須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把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二是牢固樹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和基礎,“立德”的關鍵在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導向和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必須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引導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之中。三是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為廣大青年學生全面發展進步創造條件。以人為本,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秉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著眼于廣大青年學生現實需求和長遠發展,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生力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創新創造活力。
聚焦新時代偉大變革新實踐,著力優化教育內容。將新時代偉大變革的生動實踐融入思政課,以事實支撐道理,用道理詮釋事實,為思政課教學提供堅實的內容支撐,是增強思政課內容的解釋力、感染力,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的必然要求。
在聚焦新時代偉大變革新實踐的基礎上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拓展教育內容的廣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入腦入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指引黨和國家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辦好高校思政課,要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使廣大青年深刻領會、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發展。增強教育內容的厚度,充分發揮新時代偉大成就的教育激勵作用。要將新時代偉大變革的成功案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充分展現新時代偉大社會變革的新成就、新風貌,激發青年學生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為己任的責任感,成為“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強化教育內容的深度,用徹底的理論說服、爭取青年。要善于用學術講政治,用學理分析現實,從理論上深刻剖析新時代偉大變革的內在機理,向青年講清、講透偉大變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回應“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等問題,不斷增強青年學子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聚焦媒介技術新發展,著力創新教育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來勢迅猛,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模擬仿真等為代表的媒介技術,正深刻改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傳播方式和知識傳授模式。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必須主動適應新時代技術變革的趨勢,化挑戰為機遇,充分運用數字技術賦能方式創新,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感。
媒介技術是人的意志的延伸,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持“育人為本,技術為用”的價值導向,合理利用現代數字技術推動教育方法的創新。構建立體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場域。依托數字仿真、數字孿生和AR、XR等數字技術突破傳統思政課堂的時空限制,將紅色遺址、歷史場景轉化為云端數字場域,構建物理校園與虛擬空間虛實交融的立體育人空間,推動思政教育場域從標準化課堂延伸為覆蓋歷史長河與現實社會的泛在“無限課堂”。開發智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打造“一站式”、聯通化、智能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運用數字技術把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紅色文物等各類思政教育資源,進行數字性轉化并融入課堂教學,實現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聯動,使思政教育資源以數據、圖像、視頻等立體、直觀的全新方式“被看見”,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力和理解力。達成精準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依托大數據分析、智能推薦等技術,動態監測思政教育數據和學生思想動態,運用大數據實時追蹤學生的關注熱點和認知傾向為學生畫像,并通過全景式采集數據,實現從“群體畫像”到“個體畫像”的迭代升級,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實現學情診斷、日常引導等精準化。
【作者系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廣州大學基地研究員。本文為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師德師風建設重要論述研究”(23YBQ058)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