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杜立通訊員李歡周星亮熊佳
今年5月,岳陽縣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從2009年啟動創建到今日圓夢,這座浸潤湖湘文脈的縣城,讓文明從“愿景”扎根為“實景”,幸福從“期待”成為“日常”。
將“民生清單”變為“幸福賬單”
“現在下樓就能跳廣場舞,買菜停車不犯難。”岳陽縣居民王阿姨感慨。公田鎮村民李大叔感嘆:“村里環境清爽,紅白事也不攀比了。”他們道出了城鄉居民的心聲。
岳陽縣將“民生清單”變為“幸福賬單”,以城帶鄉,讓文明成果惠及城鄉每一個角落。
近兩年來,該縣投入2.5億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1公里,完成青山北路、天鵝北路等5條道路提質,建成賀坪西路等6條市政道路,架起明德小學人行天橋,打通岳陽南站“交通樞紐”,形成“六橫五縱”立體交通網,市民出行由“繞路堵”變“順直快”。
該縣完成大圓嶺雨污分流、天鵝南路管網改造等工程,新建改造污水管網16.665公里;利用閑置土地建成10個社會停車場,新增公共停車位1250個,“停車難”成為過去;改造78個老舊小區,配套修路、建停車場;建成14個小游園、20余個休閑健身場所,95套健身器材覆蓋社區,“15分鐘健身圈”觸手可及。
走在公田鎮港口村,綠樹成蔭、庭院整潔。岳陽縣建立“縣、鄉、村”三級垃圾處理機制,農村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新改建戶廁4.5萬座,徹底告別“露天廁所”。
岳陽縣推動文明創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讓文明之風吹遍城鄉角落,積極推動教育、醫療、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年均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下鄉”活動500余場,送戲到村、送醫上門、送書入戶,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服務。通過整治違規人情宴、修訂《村規民約》、開展“好婆婆”“好媳婦”評選等行動,倡導“喪事簡辦、婚事新辦、余事不辦”,文明新風吹進農家院落。
讓文明從“風景”變為“風尚”
岳陽縣以文化人、以德育心,讓文明從“風景”變為“風尚”,融入生活日常。
該縣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5個實踐所、196個實踐站、67個暖心驛站、16個貨車司機紅色之家,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圈”。
在學雷鋒日、中國水周等41個重要節點,各文明陣地組織“守護好一江碧水”“理潤巴陵”等主題活動,讓文明實踐“扎根社區、融入生活”。
16年間,該縣開展“家在榮城文明同行”“志愿服務我先行”等文明實踐活動超10萬場次,覆蓋干部群眾超千萬人次,街頭巷尾“志愿紅”“橄欖綠”“制服藍”交織成景,“人人都是創建者”深入人心。
從細節著手,岳陽縣讓文明養成變為常態。
該縣共有1452家餐飲單位普及“文明餐桌”,“光盤行動”成用餐標配。30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常年在路口勸導,“車讓人、人守規”成為自覺。2000余份宣傳單倡導文明養寵,“遛狗牽繩、及時清理”漸成習慣。誠信“紅黑榜”定期公示,“誠信榮城”建設讓守諾者受益。
岳陽縣積極推動“身邊榜樣”成為“文明坐標”,涌現出“中國好人”李東、全國道德模范張超等典型。目前,該縣有4人獲評“中國好人”、22人獲評“湖南好人”、15人獲市級道德模范。
該縣連續12年推出的“一元劇場”,送戲、送電影、送圖書下鄉超千場次。“百姓大舞臺”“云山山歌展演”等活動成為群眾“文化盛宴”。2025年1月,岳陽縣張谷英村成為全國春節“村晚”主會場,讓傳統節日變身民俗節、文化節。
如今,行走在岳陽縣的街頭巷尾,老舊小區煥發新韻,小游園里笑聲朗朗,文明標語溫暖人心,志愿者身影扮靚風景。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