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永玲通訊員楊丁香周珍萍
日前,江華瑤族自治縣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座小城,用二十余載光陰書寫文明答卷,讓文明花開滿瑤山。
作為曾經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江華的文明創建之路,始于對貧困的突圍?!安桓事浜?,敢為人先”的江華兒女,2002年提出“生態立縣、文明興縣”,用23年時間完成華麗蝶變。
千斤重擔眾人挑
“文明創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民生工程、發展工程?!苯A縣委書記段貴建的話擲地有聲。在江華,文明創建不只是“一把手工程”,萬名公職人員簽署《公職人員文明行為承諾書》,從縣委書記到普通干部,人人都是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推動者。通過建立縣級領導掛點、黨員干部聯點的包干制度,實現4個城市社區、61個住宅小區、13個創文責任區掛點包干全覆蓋,形成“千斤重擔眾人挑”的工作格局。
文明創建不是“一陣風”,而是“持久戰”。2011年,江華榮獲“全國文明縣城”榮譽稱號;2017年,該縣錨定更高目標,全力爭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全縣推行“五個一”機制:一名縣級領導掛點一個社區、一個單位包干一條街道、一名干部聯系一戶居民;實施“六大”提質工程,從基礎設施到市民素質全面升級;開展“五大”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新風浸潤城鄉。
“小攤位連著大民生,小細節體現大文明?!苯A縣委副書記、縣長吳軍臣說。通過增設農貿市場二樓自銷區,讓農民進城賣菜更方便;開通“蔬菜專線”公交車,司機鄔海軍主動幫老人挑擔;城管執法人員護送行動不便的菜農到市場;江華交警常年嚴查摩托車頭盔佩戴,實現頭盔佩戴率98%以上;背街小巷變身“文化長廊”,老舊小區改造讓居民笑開顏;2023年,江華火車站夜宵集市投入使用,如今66戶攤主有了固定攤位,其中9戶建檔立卡戶、殘疾人戶更是獲得了專屬攤位。“現在家里的日常開支有著落了?!笨敬當傊鳉埣踩隧n國安說。
針對交通擁堵、農貿市場臟亂等頑疾,江華開展專項整治,拆除破舊廣告牌1000余處,修復破損井蓋100個,施劃停車位1000余個。如今,江華街頭秩序井然,市民趙貞珍感慨:“人行道暢通了,公益廣告取代了‘牛皮癬’,更舒心了!”
文明新風吹向瑤山深處
“老人家,過馬路慢點!”清晨的斑馬線前,“瑤都紅”志愿者韋順江攙扶老人過街。他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0多場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6000多小時,是群眾心中的“活雷鋒”。
在江華,“群眾在哪里,志愿服務就延伸到哪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江華打造“15分鐘服務圈”,推出“干群心連心·瑤響微心愿”“江華河小青”“瑤家火塘文明實踐綜合體”等20余個特色項目。從春節舞龍舞獅到瑤族盤王節,從醫療健康知識搶答到助學圓夢行動,志愿服務活動年均超400場次,惠及群眾20萬人次。
“助圓山溝溝里的求學夢”項目,讓3000余名寒門學子重返校園;江華“科普科技興農”走進田間地頭,培訓農民超5萬人次。江華還涌現出2位“中國好人”、2位“新時代湖南好少年”,崇德向善之風浸潤瑤都。
文明之花不僅綻放在城市,更盛開在瑤山鄉村。
小圩壯族鄉黃綠村,民居錯落有致,村規民約刻在文化墻上。通過“積分制”管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移風易俗、環境整治等難題迎刃而解?!斑^去比誰家酒席排場大,現在比誰家積分多?!贝迕衩狭⒘指嬖V記者。
在水口鎮靈犀廣場,瑤族長鼓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帶領村民排練節目;在沱江鎮塘頭坪村,“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如火如荼。文明新風與瑤族文化交融,繪就一幅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江華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引領,推動城鄉共建。全縣擁有全國文明單位2個、全國文明村鎮5個、省級文明標兵單位1個、省級文明單位8個、省級文明村鎮4個;縣級“十星級文明示范戶”100戶、星級文明戶2755戶。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