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諶涵文彥波郭暢達
深冬時節,走進安化縣清塘鋪鎮蘇溪村,只見遠處青山如黛、山嵐繚繞,近處小溪潺潺、竹林搖曳,自成一派山水田園的好風光。
近年來,安化縣清塘鋪鎮蘇溪村走出了11位博士、28位碩士、136位學士。在湖南城市學院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蘇溪村獲批“湖南省詩詞之村”、安化縣首批“博士村”。
湖南城市學院以鄉村規劃為“巨筆”,發揮專業特色,用好人才優勢,圍繞“科技”“產業”“文化”等方面,為安化鄉村描畫出中國式現代化鄉村的美麗畫卷。
科技賦能,規劃創新之路
黑茶金花酒、金花沐浴露、金花護發素、金花面膜……在湖南城市學院黑茶金花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博士團隊開發出黑茶精深加工產品,推動茶文化與茶科技相融合,讓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
湖南城市學院充分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和技術創新策源地作用,以科技賦能為著力點,為安化縣打造了一支科技服務團,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學校以科技專家服務團為平臺,全力推進科技助農。對安化縣23個鄉鎮,200多個鄉村、企業的生產狀況、技術創新、產品銷售、技術瓶頸等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全面掌握合作社基地建設技術需求及困難、當地技術人員培養等情況,組織相關專家,研究商討“一企一策”“一村一策”的解決方案。服務團成立林業、水產、茶葉等10個專業小組,采取“抱團”與“分散”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分片、分小組、分行業在各鄉鎮開展服務工作,通過采取現場講解、示范指導、入戶面授等形式,把各種栽培、種植、培育技術傳授給廣大農戶,為安化黑茶、庫區小水果、油茶等特色產業提供科技助力。
針對農民群眾“急、難、愁、盼”等問題,團隊創新性提出建立湖南安化科技服務云平臺,運用新技術、新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從答疑解惑、科普宣傳、市場供銷等方面著手,解決了科技服務由被動服務變主動服務的癥結。
近年來,湖南城市學院科技服務團活躍在安化縣5000平方公里的田間地頭,為數萬農民服務,受到了廣大農民的好評。該團連續三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科技專家服務團”,也是全省唯一一支連續三年獲此殊榮的科技專家服務團。
“服務團集全校科研力量,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統籌抓好了科技助農、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發展等三件大事。”科技服務團核心成員、湖南城市學院教師謝疆說。
產業振興,規劃發展篇章
“道地茶、云霧茶,采茶美女浣溪沙。高馬二溪甘露水,甜系四海百姓家……”在安化縣高馬二溪村,層巒疊嶂,溪澗縱橫,賓客如云,人氣爆棚,游客們品香茶,走古道,欣賞“天下黑茶第一村”的靚麗姿容。
高馬二溪村曾是省級貧困村,全村465戶村民中124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直到2018年才甩掉“窮帽子”。湖南城市學院駐村工作隊來到后,開啟了重振“天下黑茶第一村”的新篇章。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道路不暢,茶葉運不出去,企業進不來。”該校離退休處處長羅延富回憶道。當時,羅延富曾任駐高馬二溪村工作隊隊長,他多方籌措資金約500萬元,完成村主干道擴改、硬化,村內交通網形成回環,5個出村口被打通。
為了打響高馬二溪茶的公共品牌,羅延富等人利用學校的產學研用優勢,為村里黑茶產業發展“穿針引線”。在高馬二溪村建立湖南城市學院黑茶研究基地,利用產學研用結合優勢,精準對接高馬二溪村黑茶產業需求,為茶農提供培植與加工培訓,確立生產標準,為黑茶產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工作隊還建立了多個產業車間,成功說服市級龍頭企業高甲溪茶葉有限公司把在安化東坪鎮的茶葉加工廠整體搬遷進村,實現了就近加工、就近建廠的原則,解決了200多人的就業問題。
如今,高馬二溪村茶農不愁茶葉沒銷路,也不愁茶葉賣不起價。“一畝茶園基本脫貧,兩畝茶園穩定脫貧。”村民諶海國自家有30多畝茶園,還給茶企打理茶園,每月工資3700元,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文化引領,規劃和美藍圖
湖南城市學院湯放華教授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安化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研究,其成果“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村莊規劃實證研究”榮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跨學科研究“十大優秀案例”,還得到了4位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
在安化縣清塘鋪鎮蘇溪村,湖南城市學院駐村工作隊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文化人、以文興業、以文聚力,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崇學向善,耕讀傳家’是我們蘇溪村代代相傳的文化理念。”走進掛著“博士之家”牌子的家庭,家里的老人李夢娥滿臉自豪地說。
文藝晚會、春聯義寫、廣場電影、廣場舞……湖南城市學院駐村工作定期在村里開展文化活動,修建蘇溪文化廣場、籃球場、口袋廣場等文化設施,將村部辦公樓公共區域改造成擁有近4000冊藏書的蘇溪村農家書屋,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湖南城市學院駐村工作隊隊長張文弢介紹,村里通過召開屋場會、查詢歷史檔案、走訪高壽老人等方式,全方位挖掘蘇溪故事,梳理編寫近3萬字的《蘇溪志》,提煉出“好學”“尚學”“善學”的文化傳統和“崇學向善,耕讀傳家”的民俗文化精神,將之融入村莊建設和村民生活。
駐村工作隊還指導蘇溪村村民注冊了“美蘇溪”商標,將文化和產業完美結合。該品牌以蘇溪村的特色農副產品為載體,巧妙地將傳統文化元素如村里歷史悠久的白果樹、古石橋,以及深厚的耕讀文化等融入產品設計和包裝之中。
“如今的蘇溪村,不僅自然環境優美,更是一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文化熱土。”蘇溪村黨總支書記鄒文輝說。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