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羲鄭丹枚
山林田野,孕育著豐收的希冀;村容面貌,煥發著昂揚的朝氣……隆冬時節,一股擼起袖子加油干、奮力爭先向振興的滾滾熱潮在邵陽市北塔區茶元頭街道持續涌動。
今年來,茶元頭街道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特色農業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等“三農”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穩中向好。2024年,該街道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61萬畝,產量1萬余噸;投入中央、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563萬元,完成鄉村振興項目22個。
激活產業動力,
鄉村特色產業不斷做精做優
白田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是茶元頭街道現代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實行無土栽培,并借助肥沃土地種植出了廣為市場喜愛的白田蘿卜、和席辣椒等特色產品。“今年,園內20畝羊肚菌種植基地已正式投產,科研大樓及蔬菜加工廠用地已經批復。”該社區黨總支部書記介紹道。
如今,白田社區正逐步豐富蔬菜品種,延伸現有產業鏈條,通過科學化種植、標準化運輸、集中化銷售,讓蔬菜產業發展紅利惠及群眾。
產業興,百業興。茶元頭街道緊扣產業興旺目標,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如馬家村實行村企聯創共建模式,在現有速食回民米粉生產線基礎上,投資40萬元打造回民油豆腐生產線,拓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渠道的同時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2024年,共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4個,城鎮新增就業153人,農村新增轉移就業110人。
聚焦目之所及,
宜居和美鄉村建設有力有效
在邵陽市320國道兩旁,車輛規整停放在劃定車位,已清淤整治好的溝渠水流通暢。不遠處,交警示意車輛停止,靜靜等待著學生過馬路。
今年9月,茶元頭街道聚焦320國道沿線交通秩序和環境衛生問題開展集中整治,利用1個月的時間,著力解決車輛亂停亂擺、店鋪占道經營、住戶亂倒污水等問題。共劃車位300余個,整改店鋪60余家,清理垃圾3噸。
“以前一到飯點,我家門口全是車,我自己的車都開不出去。現在劃了車位,加上交警勸阻,我再也不用一個個打電話喊別人挪車了。”家住320國道沿線的趙先生反映道。
近年來,茶元頭街道立足實際,增舉措、補短板、強基礎、添動力,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道路交通、人居環境上下足功夫,打造宜居和美鄉村。聚焦生活污水排放問題,為馬家村2組、9組鋪設污水管網及四格凈水池;聚焦群眾出行問題,為沐三村、楓林村、興隆社區平整道路;實現“公交進村”,為沐三村拓展一條公交線路。此外,茶元頭街道充分挖掘本地自然稟賦、歷史人文等資源,因地制宜推進特色文旅,逐步打造沐三村“小丹霞”3A級景區、茶元頭村沿河露營基地,實現村融于景、景嵌于村。
常念民生安樂,
農村基層治理效能穩步提升
走進茶元頭街道楓林村的“積分超市”,琳瑯滿目的家居日常生活用品整齊碼放,明碼標“分”。自去年3月起,楓林村常態化實施獎補機制,組織熱心公益事業、為人公平正直的6名黨員村民成立基層自治考評小組,通過每月入戶評比村戶參與基層治理情況進行積分獎勵。村民可以通過積分在村里的“積分超市”進行獎品兌換。這種將積分“激勵”與群眾“利益”掛鉤,用“小積分”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的事例不僅限于楓林村。
在茶元頭街道馬家村有一處村民自建的網格菜園,該菜園的前身是一塊閑置空地。自馬家村開展積分獎勵機制以來,全村村民在“三長”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每周定期清理房前屋后垃圾,以便在每月的考評中獲得較好排名。
“為了在當月積分評比里獲得好名次,3組的組長發動組里的7戶老百姓一起修整這塊3畝空地。通過劃分區域、網格管理來美化田地、種植蔬菜,環境顏值一下子就提上來了。”馬家村黨支部書記陳艷群看到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參與基層自治工作,心中的喜悅油然而生。
茶元頭街道積極探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方法途徑,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和鄉村振興成果,形成了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融合互促的良好局面。同時,該街道立足群眾需求、關切群眾生活,依法依規做好轄區困難人員救助和就業創業工作。2024年,共發放20余萬元用于臨時救助、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及孤兒補貼等工作。
未來,茶元頭街道將聚焦“村強、民富、人和、景好”的振興重點,大膽創新、努力挖掘,持續繪好“蔬谷盈倉香飄,‘豐’景這邊獨好”的鄉村振興秀美畫卷。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