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邊城鎮清水江。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童迪攝
【編者按】
位于武陵山區的湖南花垣、重慶秀山、貴州松桃三縣,因錳資源豐富而素有“錳三角”之稱。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錳三角”礦業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
當野櫻的花瓣雨在湘西大地漫天飛舞的時候,省作協生態文學分會的作家們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花垣,來到了邊城茶峒,聚焦當地“錳三角”污染綜合治理情況,用文學的方式記錄生態文明建設,展現花垣的華麗轉變。
石勝福 尚勇
真好,我們沒有失去邊城
清水江,繞著茶峒古鎮流向遠方。河邊的麻柳泛出鵝黃,一群野鴨在水面翻著跟頭。即使再蹩腳的攝影師,也能拍攝出撩人心魄的春色。
我們逆流而行,沒有去人滿為患的拉拉渡口,徑直走向河畔的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點,擦去水漬,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水質信息顯示為I類,高錳酸鹽指數1mg/L。
瞬間,我內心驚喜萬分。邊城花紅柳綠的春天到了。
清水江是花垣河的上流河,發源于貴州松桃,流經重慶秀山。這一區域,錳礦資源豐富,有中國“錳三角”之稱,電解錳一度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記得2015年秋天,我來邊城參加一個文學筆會,看到清水江的石頭上都是黑色的錳礦顆粒,連河里的螃蟹都是黑的,沒人敢吃。如今,經過幾輪脫胎換骨的治理,黑色的“錳三角”變了。
茶峒碼頭上有鱗次櫛比的民宿酒店,到處都是打卡的人。有一家“一口吃三省”的角角魚店,生意特別紅火。我上到魚店二樓,抓住時機問老板娘,對污染治理情況是否滿意。她想了想,滿面笑容地回答:“茶峒周邊的錳礦廠都關閉了,清水江又變清了。”
同行的花垣縣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楊勇告訴我,花垣的衡太錳礦、中發錳礦和附近松桃的錳礦廠都已關閉,邊城的生態魅力和人文魅力就顯現出來了,“前些年由于環境污染,有人寫了一篇《失去的邊城》,那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靜靜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1934年,沈從文把茶峒和酉水的故事融入了小說《邊城》中。
細雨濛濛,我看著春色溶溶的邊城,它仍然是人世間至純至美的存在。真好,我們沒有失去邊城。
“花垣有好茶,也有好果”
曾幾何時,有人開玩笑說,花垣只剩一個菜了,叫“花垣性腸”。暗示花垣的一些農作物涉嫌重金屬超標。
然而,最新的數據顯示,經過幾輪礦業污染綜合整治,2023年,花垣縣國省斷面錳平均濃度0.035mg/L,較2021年降低67.3%;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5.1%;礦山生態修復完成率達93%。
“通過長期的土地修復和無害化處理,花垣有好茶,也有好果。”花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魯民明說。
我本是一個好茶之人,就冒雨駕車前往石欄鎮三塘村。春雨如煙,茶葉冒出最嫩的新芽,過兩天就可以采摘了。
這里種植著10200畝茶葉基地,占全縣十分之一,已開發出紅茶、綠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等茶類。
老板叫龍清泉,是一個響當當的苗族漢子,當年他在花垣鄉龍門村開了8年礦洞,在2013年整治中轉型發展,目前投資了7800萬元,帶動當地6200多人就業。他自己也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在精美的茶莊,品嘗一杯香醇的綠茶,美麗的茶湯好似此刻的心情。工作人員告訴我,公司每年都會開出土地流轉與勞務費700多萬元。
在花垣,種茶制茶的麻興剛、栽種黃桃的徐志永,都是開礦轉型的老板,成為農村產業致富的領路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相信,在熬過轉型期的陣痛之后,礦民生活也會像生態環境一樣好起來。
覆土復綠的礦區,新綠怡人
一棵棵樹苗發出幼嫩的綠芽,一朵朵鮮花隨風搖曳,一片片黑麥草覆蓋了往日的廢渣礦……在去華垣環能科技公司的路上,楊勇特意帶我們看一些礦山整治的現場,在楊家寨錳渣庫,我們看到,這里已經完成了覆土復綠,新綠怡人。
駕車行駛在民樂和團結的公路上,楊勇感嘆,這里的路上曾經大小礦車擠擠挨挨,被人們稱為“黃泉路”,山下的河是“牛奶河”。如今道路寬闊,河水清清,山上密密麻麻的礦洞已被回填,打上了水泥“補丁”,山上種植大片大片的桑樹和風景林。眼前不時閃過的,還有轉型轉產的新基地。
華垣公司長豐廠位于龍潭鎮祥和村,廠區清潔,生產有序。該廠擁有三個核心技術:一是超聲波分選技術,可對尾礦庫尾砂進行分選處理;二是電導選礦技術,可將尾礦渣含有的其他重金屬提煉出來,實現資源化利用;三是無機板材催化劑、改性劑技術,將礦渣里含鈣和其他材料做成板材。該廠“因庫而建”,擁有350萬立方米的鉛鋅尾存量,于2022年5月開始建設,當年10月試產,年處理尾砂能力100萬噸。該公司通州廠也正在建設中,建成后每年可處理尾礦砂200萬噸。
回來的路上,楊勇指著路邊填埋的礦渣庫說:“我相信,這些填埋的礦渣,終究一天會被再挖出來,資源化利用,被我們‘吃干榨凈’。”
山嶺上大片大片的野櫻花開放著,裝扮著這塊新生的土地。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