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82goy"><code id="82goy"></code></sup>
<nav id="82goy"><source id="82goy"></source></nav>
<s id="82goy"></s>
  • <bdo id="82goy"><tfoot id="82goy"></tfoot></bdo>
  • <noscript id="82goy"><pre id="82goy"></pre></noscript>
  • <kbd id="82goy"><table id="82goy"></table></kbd>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湖南政研網>機關黨建>機關文化

    龍駿峰:潕溪文脈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龍駿峰  時間:2024-01-26 12:11:28

    潕溪書院。龍駿峰攝

    鰲魚池。龍駿峰攝

    簡介

    潕溪書院位于吉首市東門坡鰲魚峰上,由苗族大儒、明代苗族教育家吳鶴于正德年間創建,迄今有五百余年歷史。清乾隆、嘉慶、光緒年間有過三次擴建,湖湘名士龍昇明、胡師謙等曾任山長,民國湘西知名學者陳慶梅、石啟貴等曾在此任教。潕溪書院是漢文化教育在湘西民族地區傳播,以及湘西人民主動融入國家發展的珍貴歷史實物見證,在促進苗族文化傳播、苗疆教育發展、少數民族人才培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龍駿峰

    文脈是文化的積淀、文明的象征,它以隱性或顯性的方式存在,滋養并形成一座城市的精神、一個地域的氣質。

    吉首市的一條重要文脈,是潕溪書院,自明朝正德年間創立至今,已有五百余年歷史,是湘西地區現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書院。五百年文脈一線存,潕溪書院的出現,不僅使小城有了五百年文化積淀,更為湘西地區突破地理阻隔和地區封閉,主動接收外來先進文化,吸引外界關注,促進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潕溪書院之前,湘西還有一座東洲書院。它前身是北宋慶歷五年(1045)在瀘溪縣沅江邊創修的學宮。被視為蠻荒之地的湘西,在這一時期里興建學宮,可以看出宋代文風興盛、影響深遠。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辰州府太守和盧溪郡令在沅水學宮基礎上,在五里洲創建了東洲書院,并聘請江西安福籍進士王庭圭擔任書院山長。東洲書院是湘西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書院,不過歷經千年變遷,遺址早已蕩然無存。所以保存完好的潕溪書院,成為了漢文化教育在民族地區傳播,以及湘西人民主動融入國家發展的珍貴歷史實物見證。

    創立五百余年來,潕溪書院一直堅持原址辦學,從未遷動。這對歷史上戰亂頻繁、行政中心不斷變換的湘西地區來說,是一個較罕見的存在。

    書院位于吉首老城區東面的鰲魚峰上,這是東門坡衍生出來的一座小石峰,因形狀像龍首魚身的鰲魚而得名。潕溪書院的創立者吳鶴當年選在這里興學研文,首先是看中此地環境清幽,與城區隔著一條峒河,學生可不受塵囂干擾安心讀書。其次是因為鰲魚峰這個名字寓意好,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鰲魚與文教有關,象征文章顯達,準發科名之應。把書院建在鰲魚峰上,寄托了吳鶴希望弟子們個個文運亨通、出類拔萃的美好愿望。

    潕溪書院的選址和布局,順應山勢,因地制宜。主體建筑坐東北面西南,中軸線由三進院落組成,左右次軸線各有兩進院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60平方米,由門樓、山門、大成殿、明倫堂、藏書樓、學署、鶴公祠、山長室、敬文齋、潤心堂、鰲魚池、文昌閣和孔子廣場組成。從峒河岸邊沿石階上至鰲魚峰頂,跨過八字門樓,來到青石鋪地的前院,臺階上四株百年丹桂左右排列,樹影后面是書院山門。一對石獅分踞大門兩旁,石獅外側各有一堵雪白影壁,右邊寫“頂天立地”,左邊寫“繼往開來”,道出了潕溪書院的學風和傳統。山門上方懸掛有“潕溪書院”四個燙金大字牌匾,乃著名畫家黃永玉所書。左右門柱上,掛有書院創始人吳鶴先生撰寫的對聯:

    讀法書畏刑,讀兵書畏戰,讀儒書刑戰不畏;

    耕堯田憂水,耕舜田憂旱,耕硯田水旱無憂。

    步入山門,庭院環境清幽。圍墻底下擺滿盆栽蘭草,還有幾截斷碑,碑面風蝕嚴重,文字模糊不清。其中有一通殘碑,刻寫的是清光緒年間重修潕溪書院捐贈者姓名及金額。

    第二進是大成殿,左右各有圍墻,隔開出兩個小院。左邊是鶴公祠,右邊是藤翁院、敬文齋和鰲魚池。穿過大成殿,是一個四合天井,正對面為藏書樓,左首為明倫堂,右首為文昌閣。整體建筑以歇山頂磚木結構平房為主,只有兩棟高層建筑,分別是兩層樓的明倫堂和三層塔的文昌閣。

    潕溪書院有三大特色景觀。一個是書院里的十幾株丹桂,樹齡都在百年以上,樹形高大,枝繁葉茂,每年金秋時節桂花盛開,幾百米外都能聞到濃郁幽香。一個是藤翁院里的紫藤,種在敬文齋大門右邊階沿下,傍著一棵百年梧桐樹,藤干有嬰兒身子般粗大,莖蔓蜿蜒屈曲,如虬龍盤臥泥地,枝葉交纏蓋住了大半圍墻,估計樹齡應該有幾十上百年。年年花信來時,紫色花串如流瀑瀉落,氣勢磅礴,又如千萬只紫蝶聚集起舞,艷麗奪目,吸引大量市民專程來觀賞拍照。圍墻根下豎有一塊大青石,上面有黃永玉寫的“藤翁”兩個朱紅大字,為這景觀增添了人文底蘊。再一個是紫藤前面六角形的鰲魚池,池不甚大,一面挨墻,三面用石欄桿圍成一圈。池水清淺,水中央生有天然奇石,形狀像一條大魚。橢圓的魚頭,彎曲的身子,細長的魚尾,看上去栩栩如生,真像神話傳說里的鰲魚一樣。

    從創立伊始,潕溪書院就對接上了當時最有影響的儒家學說“陽明心學”。書院創始人吳鶴先生,是歷史公認的唐宋以來苗族第一大儒。

    吳鶴是鎮溪上澇(今吉首市峒河街道上佬村)人,生卒年月不詳,主要活動于明成化、正德年間。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今修文縣龍場鎮)當驛丞,其間創立“致良知”學說,史稱“龍場悟道”。正德六年(1511),王陽明獲起任為江西廬陵縣知縣,從貴州回來途中,經過湘西辰州(今沅陵),當地官員和士子力邀他留下來講學。王陽明欣然應允,在虎溪山上住了一個多月。當時吳鶴聽說王陽明在辰州講學,十分欣喜,特地從吉首趕過去拜師求學。

    吳鶴聰敏好學,又有苗族人性格里的忠厚樸實,王陽明一見之下,覺得是可造之才,當場答應收他為弟子。這是王陽明龍場悟道出山后,第一次正式在公眾場合大規模講授“致良知”學說。從拜師求學時間來說,吳鶴比后世稱道的王陽明幾個優秀弟子,如王畿、徐愛、錢德洪等人都要早得多,是名副其實的大師兄。只是吳鶴不愿為官,一輩子安居苗疆潛心教學,社會影響沒有這些人大。史書上說,吳鶴盡得陽明心學嫡傳,與錢、王等人同為王門最優秀弟子之一。這一個多月的虎溪聽講,使吳鶴眼界大開、學識猛進。所以王陽明離開湘西后,他也毅然放下一切,只身跑去江西追隨恩師。

    正德十三年(1518),王陽明與眾弟子重新刊刻古本《大學》。說是重刊,自然免不了在里面加入對心學的最新闡述。吳鶴全程參與了這次文化盛事,通過編書、刻書,對心學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學習,思想得到全新洗禮,哲學思辨能力顯著提升,對他一生的學術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從湘西走出來的第一代苗族知識分子,吳鶴對苗疆的封閉落后比任何人都體會深刻,也更加認識到教育對這片土地的重要性。尤其來到江西后,隨著見識越廣,學問越深,他對家鄉的落后狀況越發感到焦慮。由此興起了要盡自己一生所學,改變苗疆落后面貌的念頭。

    如果吳鶴繼續跟隨王陽明,后面的官途可想而知。此時的他一心只想回老家辦學,對功名、仕進之事已視若浮云。回到吉首后,吳鶴馬不停蹄,立即投身地方教育事業。當時的苗區與外界幾無來往,大部分苗寨沒有人會說漢語,對外面社會一無所知。吳鶴利用自己是苗族子弟,熟識苗語、熟悉苗俗的優勢,在苗寨開設學館,大量招收適齡兒童就學。用苗語教學積極推行漢文化教育,大力傳授陽明心學。他先后在上澇、司馬溪、三岔坪等地開設蒙館授徒,足跡遍及苗鄉村寨。在學館選址上,吳鶴作了精心考量,認真下了一番功夫。上澇是他家鄉,設館辦學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司馬溪當時有個正三品的昭勇將軍張元虎,與他是忘年交。當年吳鶴去辰州拜謁王陽明,便得到了張元虎的引薦,在司馬溪辦學不僅回報張元虎的知遇之恩,更有張氏家族的大力支持。至于三岔坪,這里的吳姓苗族與吳鶴同宗同族,兩邊素有往來,他在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樣,不會受到任何刁難。

    鄉村設館,場地有限,難以達成吳鶴繁榮苗鄉教育、培養苗區人才的目標。于是,他把目光轉向城市,選在城區河對面的鰲魚峰創辦學館,廣招門徒。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吉首地區的漢文化教育得到快速推廣普及,一大批少數民族子弟脫穎而出,成長為棟梁之材。

    吳鶴去世后,鰲魚峰上的學館一直堅持開辦下來。清乾隆三年(1738),乾城廳同知王瑋對其進行擴建,命名為鎮溪書院,并聘請名士龍昇明、胡師謙等人擔任山長。嘉慶十二年(1807),鎮溪書院更名潕溪書院,一直沿用至今。光緒三十四年(1908),新式教育在湘西推行,潕溪書院改為乾州廳鎮溪民立學堂。

    1936年11月,苗族學者、湖南省政府參議石啟貴等人向省府陳情,請求在湘西苗區開辦師資訓練班,為苗區培養師資,發展民族地區文化教育。經省政府批準,湖南省立湘西特區師資訓練所在潕溪書院舊址成立。省教育廳委任陳慶梅為所長,石啟貴為湘西苗族教育勸導員。主要招收乾城(今吉首)、鳳凰、永綏(今花垣)、保靖、古丈、瀘溪、麻陽等7縣的苗、漢知識青年,對他們進行專門培訓,畢業后分配到苗族地區任小學教師。1938年,湘西特師訓練所改名為湖南省立乾城簡易鄉村師范學校,1940年改為省立第九師范學校。成立十余年間,先后為苗區培養出小學教師近500人。

    新中國成立后,省立第九師范學校多次易名。2001年6月,正式組建為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從民國至今80多年來,它為湖南省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培訓了7萬余名中小學教師和各類優秀人才。盡管學校不斷更名、擴建,但潕溪書院舊址一直受到完好保護,如今仍發揮著教育功用。

    五百年滄桑,道統不絕如縷,文脈永流賡續,潕溪書院在湘西教育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

    相關文章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天天拍拍天天爽免费视频,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sup id="82goy"><code id="82goy"></code></sup>
    <nav id="82goy"><source id="82goy"></source></nav>
    <s id="82goy"></s>
  • <bdo id="82goy"><tfoot id="82goy"></tfoot></bdo>
  • <noscript id="82goy"><pre id="82goy"></pre></noscript>
  • <kbd id="82goy"><table id="82goy"></table></kb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jiuma啊灬啊别停灬啊灬快点|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成年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韩国免费播放一级毛片| 日韩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全黄一级毛片|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青青青国产在线|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中国熟妇xxxx|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 **毛片免费观看久久精品| 欧美zozozo人禽交免费大片|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成年女性特黄午夜视频免费看 | eeuss影院免费92242部| 男女无遮挡边摸边吃边做| 在线视频国产网址你懂的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jizzjizz成熟丰满舒服|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理仑片日本| 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男人女人做a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好男人官网在线播放| 日本理论片午夜论片| 又爽又高潮的BB视频免费看| assbbwbbwbbwbbwbw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