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空間所表彰先進。(湖南省國土空間調查監測所供圖)
曾琳譚欣于淼
湘江之濱,瀏陽河畔。長沙市經開區東六路100號,有色地勘大廈高高矗立,紅旗迎風飄揚,路面整潔寬敞,顯得威嚴而莊重,湖南省國土空間調查監測所(以下簡稱省空間所)就坐落于此。省空間所現有職工2086人,其中在職職工709人,退休職工1377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在職職工總數的50.3%,是一家集多專業多領域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勘查和科研單位,先后勘查及探明大坊金銀鉛鋅礦、冷水江錫礦山邊深部銻礦、臨湘虎形山鎢金屬礦等40余個金屬礦床,先后榮膺“全國地質勘查功勛單位”“全國模范地勘單位”“全國工人先鋒號”“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為國家建設、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省空間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重要論述精神,把文明創建作為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工程”、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工程”、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品牌工程”,全面系統謀劃、整體有序推進,走出一條永不止步、勇攀高峰的新時代文明創建之路。
以黨建為引領,發動“新引擎”,鑄造“文明之魂”。凸顯政治引領和黨建優勢,打好“黨建+文明創建”組合拳,形成黨建工作與文明創建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推動的“四同”機制;利用與省財政廳開展“雙聯”的有利契機,拓寬“黨建聯盟”路徑;打造“鑄黨魂拓空間”黨建品牌和“黨旗紅礦業興”“擎旗先鋒黨群連心”等支部品牌,開展“支部書記聯項目”和“黨員先鋒行”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文明創建工作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打造“紅色引擎”;堅持領導掛帥、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齊抓共建,明確所長、書記為創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制訂文明創建工作規劃、方案、計劃,排出任務書、形成時間表、明確責任人,堅持“一年一計劃,一季一交流,一月一督辦”工作機制,確保文明創建有章法。
以群眾為基礎,激發“新活力”,夯實“文明之本”。堅持走群眾路線,打好“文明創建+實踐活動”組合拳,做到全員參與。一是全員參與“素能提升”活動,建立領導干部聯系優秀人才機制、實施“青藍工程”、選送人員去職能廳局跟班學習、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開展職工教育培訓等,全所干部職工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工作作風顯著提升;二是全員參與“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開展“每日一讀”“讀書分享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一起學”等活動,集中組織全隊職工開展趣味運動會、廣場舞比賽、“工間操”等活動,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三是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志愿者服務隊,積極開展科普宣講、義務獻血、“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共出動2000余人次參加了100余次志愿服務活動;四是全員參與“文明勸導”活動,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在參與創建中培養文明意識、形成文明習慣、提高文明素質,匯聚形成向上向善、干事創業的正能量,確保文明創建有生機。
以文化為底蘊,展示“新形象”,點亮“文明之光”。大力弘揚新時代地質文化,打好“文明創建+文化陣地”組合拳,建立完善職工閱覽室、支部活動室、健身房、門球場等文體設施,抓好美化、亮化環境工程,為文明單位創建提供硬件基礎;以湖南省地質院文化體系為基本依據,以“十個一”建設即“一網一號一片一冊一T一架一劇一館一影一書”為載體,塑造空間所共同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精心組織開展“情牽地質人向地質人致敬”“弘揚地勘行業工匠精神培養優秀技能人才”等地勘行業特色活動,大力弘揚“李四光精神”“三光榮”“四特別”精神;開展“道德講堂”“最美職工家庭”“文明集體”等評選活動,確保文明創建有載體。
以發展為目標,邁出“新步伐”,深耕“文明之田”。堅持文明創建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同頻共振,打好“文明創建+業務發展”組合拳,樹牢“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文明求發展,以發展促文明,推動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雙豐收,2023年經營收入完成年度目標的101.40%,稅后凈利潤完成年度目標的103.57%。在主動融入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資源能源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管理、抗旱找水、服務防災減災救災等方面碩果累累,確保文明創建有實效。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新時代新征程上,省空間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面落實湖南省地質院“一體兩翼三支撐”發展戰略,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著力培養忠誠擔當、自信自強、敬業奉獻的新時代地質人,用汗水和奮斗創造新的業績、書寫新的歷史,為湖南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讓文明之花在空間所永續綻放。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