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人招募令”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湖南省第六屆國潮集體婚禮將于8月10日七夕佳節,在長沙市望城區銅官窯國風樂園舉行,招募77對新人以簡約卻又特別的形式集體完婚。
望城區將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打出一套宣傳引導、規范約束、服務惠民、榜樣選樹“組合拳”,文明新風吹遍廣袤鄉村,沉重的“人情債”化為暖心的“人情味”。
奉獻是最大的“面子”
“孩子高考成績不錯,大學夢可算實現了,不過家里不會大張旗鼓地慶祝,按村里的搞法一樣很有面子。”今年高考成績放榜后,茶亭鎮靜慎村村民余國軍喜上眉梢。他所說的“搞法”,是村上每年組織召開的優秀學子座談及表彰會。
靜慎村在尊重傳統風俗和群眾心理的基礎上,疏堵結合引導移風易俗。每年暑假以茶話會的形式,組織當年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開展集中座談,由村黨總支書記送上獎學金和人生寄語;重陽節組織全村90歲以上老人、當年80歲老人歡聚一堂,以參觀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聽老年健康講座、看文藝節目等形式為老人集體祝壽。
“鄉親們雖然沒有各自單獨操辦,但都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和尊敬,很有面子。”靜慎村黨總支書記姚羅華說。
但在村上最有面子的,還要屬鄉賢。
該村成立環境衛生理事會、移風易俗理事會、“六老”宣講團等9支鄉賢隊伍,吸納志愿者1600余人,號召村民在移風易俗、政策宣講、文藝匯演、村莊建設等方面發光發熱、爭當鄉賢,并連續7年舉辦鄉賢文化藝術節,隆重評選表彰“最美新鄉賢”。
潤物無聲。靜慎村村民觀念悄然發生了改變——真正的“面子”不是看誰收的彩禮多、誰辦的筵席闊,而是看誰對社會貢獻大。
近3年,村上喬遷宴、升學宴、慶壽宴等各類酒席減少約九成,村民人情支出減少七成以上。
節約是最大的“排場”
著傳統婚服,展東方古韻,集體體驗共結發、飲合巹、訂婚書、永執手等婚俗……5月20日,一場獨具國潮韻味的集體頒證儀式在望城區民政局銅官窯結婚登記點舉行,10對新人沉浸式體驗了“中式婚禮”的古典與浪漫。
“這樣的結婚儀式簡約而不簡單,我們終生難忘。”愛好古裝的新人張露感慨,“婚姻中,重要的不是婚禮的排場,而是幾十年的風雨同舟、相濡以沫”。
靖港鎮新峰村充分利用全民健身中心,為周邊群眾辦理紅白喜事提供“共享禮堂”,場地、桌椅、餐具、舞臺等免費提供,可重復利用。近3年該禮堂操辦紅白喜事百余場,為群眾節約操辦場地經費50余萬元,極大減輕了百姓經濟負擔。
靖港鎮虢大灣美麗宜居村莊建起一處占地900平方米的生態墓地,設300個墓位,可滿足片區60年至100年的安葬需求。
通過挨家挨戶做工作,引導村民將原本散落在各處的128座墳集體遷入這座“人生后花園”,騰出的一萬余平方米土地建成公共綠地、生態停車場等,美化了家園,也方便了村民。
“原來家里房前屋后有十多座墳,雜草叢生,陰森森的,現在村莊里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像住在公園里。”村民王思佳說。
文明是最大的“財富”
“大操大辦勞民傷財,徒增人情債,現在這樣蠻開心,還有獎勵,何樂而不為?”6月6日,烏山街道團山湖村代秀英老人80歲大壽,她響應村上號召,沒有大操大辦,而是和女兒一起出門旅游當作慶祝。12日,該村移風易俗工作隊來到代秀英家,按照村規為她送上800元獎勵,并在她家的“雷鋒文明存折”上加上10分。
望城區在團山湖村、湛水村、大龍村等7個村(社區)試點施行“雷鋒文明存折”積分管理,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熱心公益等文明行為,均有詳細分類和對應積分標準,分數累積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在村里的雷鋒超市兌換食用油、紙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備受村民歡迎。
“衣架、毛巾10積分兌換,紙巾、紙杯15積分兌換……”喬口鎮湛水村雷鋒超市,貨架上的生活用品琳瑯滿目,村民拿著“雷鋒文明存折”排隊等待兌換。劉寶香家通過為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捐資捐勞、參加衛生保潔志愿服務等,累積了279分,捧回一個電飯煲。
有了“雷鋒文明存折”的激勵,群眾參加公共事務熱情明顯提升,基層治理從“村里事”“社區事”變成了“家家事”,望城全區涌現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個、全國文明村3個、省市級文明村鎮及社區68個。(來源:湖南日報 全媒體記者 謝璐 通訊員 劉玉明 易妮)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