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水洞底鎮云華村宣傳鄉風文明新舉措。梁飄飛攝
李梅花陳峰鄒國棟
新風潤鄉村,入目皆新景。
穿行于婁底市婁星區鄉村,文明新風撲面而來。鄰里相親、尊老愛幼等美德融入村民日常;文明標語隨處可見;村規民約口口相傳,移風易俗成為村民共識……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標簽,發展的生產力。今年,婁星區圍繞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標準要求,在文明單位、文明鄉鎮、文明村等“8+N”文明單元創建的模式上,從機制創新入手,從示范引領突破,全域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推動“文明婁星”建設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以“示范引領”帶動“全域創建”——
推進鄉風文明示范村建設
在杉山鎮鎮南村,挨家挨戶的門前醒目地掛著一塊藍色門牌,門牌直觀地可見新時代文明實踐標識、門牌號、戶主所屬屋場及附有戶籍信息的二維碼。
“我們村以區級鄉風文明示范村創建為契機,一方面完善一戶一檔、門前標牌、文化活動載體等硬件,一方面以文明積分、村規民約、屋場會、榜樣帶動為抓手,弘揚尊老愛幼、鄰里和睦,推進移風易俗、美麗鄉村建設,如今文明新風深入民心?!版偰洗妩h總支書記彭亮介紹。
今年,婁星區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大力推進槐柳村、石塘村、秋湖村等24個鄉風文明示范村建設,通過試點先行,探索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形成以示范引領帶動全域推進的效果。示范村建設以開展志愿服務、理論宣講、修訂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建立積分制等九個創建任務為主,分摸底申報、示范辦點、全域推廣三個階段進行。
為全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4月,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曾海軍帶領鄉鎮黨委書記、宣傳委員、24個鄉風文明示范村支部書記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到外地學習調研鄉風文明建設工作。5月,帶隊到6個鄉鎮的24個村逐一走訪調研,結合婁星實際,成功創建24個鄉風文明示范村。9月至10月,帶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干部先后到6個鄉鎮召開鄉風文明全域推進會。11月,組織區委宣傳部、區創管辦干部職工,組建鄉風文明工作建設督查組,深入各村開展鄉風文明督查。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婁星區倡導村支“兩委”成員、村民組長、村民代表以身作則,在移風易俗中率先示范,以優良黨風政風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動員村民支持參與道德建設,引導村民知孝行孝、向上向美;開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比活動,選樹身邊先進典型人物,推動形成知孝行孝、崇德向善的良好鄉風。
到12月,全區144個村將全部建成鄉風文明示范村。
“減”出移風易俗新風尚——
推行紅白喜事人情“三減”
“在石塘村,美的不只是風景,還有民風;富的不只是錢包,還有精神?!皩τ谌珖拿鞔濉f寶鎮石塘村村民來說,這不僅是一句耳熟能詳的文明標語,更是崇尚文明的自覺行動。
今年7月,村里劉燊嫁女,沒有大操大辦,只邀請直系親屬聚餐觀禮,并把酒席用的一次性碗筷替換成了村里提供的仿陶瓷餐具。“這樣由繁化簡,光沒有燃放煙花爆竹、沒有請樂隊奏樂就省去近3萬元,既減少了鋪張浪費,又綠色環保?!眲稣f。
以前,村里喬遷、升學、滿月、周歲、十歲……都要辦酒,名目繁多,而且相互攀比、講排場,人情負擔越來越重。如今,石塘村把辦酒的桌數、禮煙、鞭炮、酒席、彩禮標準寫進村規民約,“約”出婚事新辦、喜事少辦、喪事簡辦之風,年均減少紅白喜事100場。石塘村黨總支書記曾金明說,“我沒有能力帶領村民每年創收幾百萬元,但我有能力帶領村民做好鄉風文明建設,節約幾百萬元?!?/p>
厚植新風正氣,需要“出手”更需“妙手”。針對農村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等問題,婁星區開展移風易俗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有效遏制陳規陋習。推行紅白喜事人情“三減”新模式,即“減”規模,規定每場紅白喜事操辦酒席不能超過的數量,每桌菜不能超過的數量;“減”金額,酒席中隨禮均控制在200元以內;“減”舊俗,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不辦“無事酒”,70歲以下老人不辦壽酒。
同時,建立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一約四會”制度,開展村級議事協商,將禁煙禁炮、禁賭限牌、禁止大操大辦等納入村規民約。石井鎮澤溪村、水口村、石江村開展聯村創建行動,通過宣傳車、微信群、村村響宣傳移風易俗倡議書,成立三村聯合勸導隊,全面禁燃禁炮禁塑禁賭。
今年以來,婁星區共勸阻制止群眾辦“無事酒”、大操大辦、高價彩禮400余起。
小積分“兌”來大文明——
積分管理實現144個村全覆蓋
參與衛生清潔每次10分,幫助留守老人每次20分……在蛇形山鎮秋湖村湘妹子能量家園“積分超市”的公示欄上,每項工作能獲得多少積分,分別可以兌換什么禮品,一目了然。
11月17日,村民朱娟莉用所得積分兌換了洗衣粉、大米?!拔翼憫謇锝冀诮?、垃圾分類的號召,積極參加關愛老人、衛生清掃等志愿服務,已獲積分2.6萬余分?!敝炀昀蛘f,積分不僅能換來生活物資,也代表她為建設文明鄉村貢獻的力量。
婁星區將文明建設內容列入積分制管理,激發村民共創文明家庭、共建文明鄉村的內生動力。通過運用積分管理辦法,辦好“積分超市”,建立積分“收集—記錄—轉化—兌換”流程,通過村民主動參與、村干部走訪收集等,將村民可獲積分的行為及時記錄并轉化為積分;以屋場為單元,完善積分激勵評價機制,實行一月一評比,積分隨時可查,超市商品定期兌換。
文明積分,“積”出村民榮譽感,“兌”來鄉風大文明。
雙江鄉坪底村以獎懲結合開展禁煙禁炮,在紅白喜事期間按照要求做到了的獎勵100積分,價值10元,違反規定的按照50積分處罰,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的,村部在微信群里發送祝福并送去蛋糕等物資。石井鎮朝陽村建立“一戶一檔”農戶文明積分制度,將家庭積分與榮譽獎懲掛鉤,年終發布積分“紅黑榜”,兌現獎勵,讓積分成為村民弘揚文明新風的新載體……目前,婁星區文明積分管理實現144個村全覆蓋。
一系列硬舉措的實施,促推婁星區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碩果累累,文明已浸潤為鄉村最溫暖的底色。2024年,婁星區將再培訓再部署,持續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鄉風文明之“魂”助推鄉村振興。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