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三季來襲——
追溯上古文明的交匯
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三季開播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李雪
“何以華夏?何以中國?”三年前,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在這樣的文化叩問中脫穎而出,首次以全景的方式,呈現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以生動影像,再現那些不朽的事跡和永恒的瞬間。第二季在承接第一季的美學風格基礎上繼續創新。
10月1日,作為收官之作的《中國》第三季來襲,將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解碼根植于中國人血脈中的文化基因,獨創式使用“繪畫+CG”模式,用年輕人張揚的想象力與遠古文明相碰撞,激蕩出千余幅原創中國風意象。
一曲遠古文明之歌
《中國》第三季追溯上古三代,從神話傳說到考古史料,從滿天星斗的史前社會到夏商周廣域王朝。全片以禮制的孕育和發展為主線,探尋中華文明的源流。
盤古、女媧、伏羲、燧人氏、神農……紀錄片從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開始,聚焦蘊含中國先民自然觀和世界觀的神話體系。從盤古開天地,到女媧造人,到“三皇”的故事,到由天神、地祇、物魅、人鬼所形成的神靈秩序,再到人們附會在“五帝”身上的政治理想,這個復雜的神話系統構成了早期中國人對世界認知的總綱。
《農耕》《雙璧》兩集將呈現國家形成之前的“滿天星斗”的史前社會。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先民學會了馴化粟和稻,并最終走向了農耕定居生活。農耕帶來了人口大爆發,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并逐漸有了等級之分,禮制開始萌芽。與禮制緊密相關的玉,由此橫空出世,北方以紅山為代表,南方以良渚為代表,它們形成了中國早期玉文化的“雙璧”。
距今約四千年前后,中國從“多文明中心”的邦國時代進入到“以中原為中心”的王國時代,歷史上第一個廣域王權國家夏于此時建立?!稉裰小贰赌7丁贰都漓搿贰都坠恰贰短斓馈贩旨校^眾將跟著紀錄片的講述,走進廣域王權時期的夏和商。以疑似夏文化的二里頭都邑的崛起為標志,中華文明從“多文明中心”的邦國時代,進入到“以中原為中心”的王國時代。青銅器也在這一時期閃亮登場。依托青銅器,禮制開始成型,并滲透到了甲骨文的書寫以及商代濃郁的祭祀文化中。
最后,紀錄片把視點對準周。經由夏商兩朝的醞釀與發展,中國古代的自然哲學結出碩果,周文王在八卦基礎上創制的《周易》,開啟了中國哲學的源流。與此同時,伴隨著西周以分封制為基礎的家天下體系的建立,經歷漫長發展的禮制開始臻于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嚴謹、有序的禮樂文化,影響了中國后世兩千年。
一幅浪漫多彩之卷
歷經沉淀,《中國》第三季攜滿誠意再度出發,從內容、制作呈現等不同方面都進行了質感升級。
制作上,影片延續《中國》系列的“中國式審美”風格,針對“上古、夏商周”這一特殊的創作對象,創新采用了全片“繪畫+CG”的影像手段。邀請一批優秀的青年畫師,在大量可考的圖文資料支撐下,用畫筆描繪出那些存在于古老傳說中縹緲綺麗的人物與事件。再通過CG動畫,為所有元素賦予靈動的表現力。
在開篇《創世》中,影片使用了一種意象留白的方式,通過呈現上古神的身體眼睛等局部特征來表現人類對于神明的想象,讓觀眾隨著畫面的局部想象出心中的神。
分集《五帝》中,使用了寫意人物、工筆人物、寫意山水、重彩等表現手法,根據五位帝王的傳說記載,分別塑造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并配合相應風格的繪畫手法來表現,突出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根據遠古傳說的內容構建歷史故事的場景,使得觀眾更直觀、更有代入感地進入對這段歷史的想象中。
這種從“畫”到“動畫”的創作方式,既保留了繪畫特有的豐富層次、細膩筆觸、紙張紋理和國畫氣韻,也強化了動效視覺的生命力和表現力。
與此同時,針對不同時期的特點,《中國》第三季運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技術呈現以及貼合的質感細節進行詮釋,讓人保證新鮮感的同時,能更好地代入了解這一時代內容。比如,為了強化祭祀場景的空間感和氛圍感,突出人物身在其中的情緒,分集《祭祀》使用了以寫意水墨為主的繪畫語,結合重彩和綜合材料技法,使畫面呈現出儀式感、秩序感、宗教感和社會等級,展現出商人的信仰世界逐漸從非理性的巫術和迷信向理性宗教及禮制轉變。
一次民族童年之思
三年前,《中國》第一季播出,從春秋到盛唐的中國歷史故事中,挖掘對今日中國影響深遠的人和事,講中國故事,傳中國之聲,展中華文明演進的偉大歷程。
第二季延續第一季敘事與選題思路,以思想和制度為主線,在宏大的歷史進程中,選擇自唐代以來那些對后世中國帶來了深遠影響、極富代表性和時代意義的人物與事件,截取在當時具有開創性、轉折性或標志性的重要節點,通過電影化的影像及精彩生動的敘事,追溯今日中國和中國人如何一路走來。
隨著《中國》第一、二季的播出,越來越多年輕人把目光聚焦到我們腳下的中華大地,關注起源遠流長的歷史承載,為閃耀過的光輝歲月頌歌。《中國》系列不僅收獲了莫言、李敬澤等知名學者、文化名人,還有世界冠軍、行業“天花板”們的喜愛與推薦,更獲得了第27屆電視文藝“星光獎”的優秀電視紀錄片獎以及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等榮譽。
神話,是解碼一個民族文化基因的樣本、管窺一個民族精神世界的窗口。中國上古神話是勞動的產物、觀念的留存和意志的表達,是中華先民對文明起源的思考和對自己英雄的描摹。紀錄片《中國》第三季,以神話故事切入,開啟了上古文明的畫卷,在主題上體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思想,在效果上展現了中國歷史、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在創作中表現了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審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教授認為,《中國》第三季是一部影像版的中國通史,是虛化、詩化、唯美、大氣的。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許宏教授與創作團隊無數次切磋、琢磨、交流溝通,把大量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融進去,使得影片把握住了整個歷史脈絡。
廈門大學人文與藝術高等研究院院長易中天教授說,《中國》第三季講述了我們民族的童年時代?!把永m性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以至于我們去讀《中國史》會覺得在讀一本家譜,一切都可以追到源頭。探索和追尋源頭是非常必要的。紀錄片《中國》,把這種探索和追尋用視覺或視聽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讓我們永遠不忘記自己的祖先,不忘記自己的歷史?!?/p>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