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區將雷鋒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打造了一批標志性場所和景觀,圖為湖南雷鋒紀念館。
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門口。
望城區吹響基層治理“雷鋒哨”,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范遠志 攝
望城區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吹響了爭當學雷鋒志愿者的嘹亮號角。(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望城區文明辦提供)
謝璐
4月的春風吹來向善的力量,雷鋒故里暖意融融。循著《長沙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行動計劃》的藍圖,望城區傳承雷鋒精神,加強道德建設,倡導文明新風,開展志愿服務,把精神文明的種子播撒至千家萬戶。
望城區委書記秦國良表示,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從講政治、惠民生、抓發展方面,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奮力實施“強省會”戰略結合起來,為全面建設產強、城美、民富、人和的現代化新望城注入強大的精神動能。
行走在望城,可見學雷鋒舉措亮點紛呈。該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志愿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率先成立學雷鋒志愿服務促進中心,為全區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進一步提供保障和支持,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可見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社區公園風景如畫,美德小品沁人心脾,雷鋒驛站、雷鋒超市、便民服務崗亭等構成“15分鐘服務圈”,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門口。
可見基層治理縱深推進。樓盤小區里,黨員“閃亮”一線提供服務,新老望城人相互扶持、鄰里和諧;美麗宜居村莊里,鄉親們籌工籌勞、共建共享,“美麗經濟”綠了青山,紅了日子。
可見民生福祉持續增強。“雷鋒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雷鋒580”、“薪火”培訓、“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等志愿服務項目送去一場場“及時雨”,更有熱心的“紅馬甲”們活躍在大街小巷,讓人持續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愛與溫度。
細微之處,彰顯城市文明;毫厘之間,見證為民初心。一道道文明風景賦予望城新的活力,文明宜居的幸福底色已深深繪在這方土地上。
雷鋒精神代代傳
“我們向全區黨員領導干部倡議:帶頭學習雷鋒精神、弘揚雷鋒精神、踐行雷鋒精神……”3月1日,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到來之際,望城區啟動“新時代新雷鋒——這是我應該做的”黨員領導干部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雷鋒家鄉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吹響了爭當學雷鋒志愿者的嘹亮號角。
一時間,千帆競發,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各行業紛紛響應,望城大地掀起學雷鋒的新高潮——
區委宣傳部開展“就認這個理·聲聲在望”之“板凳宣講會”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機關、走基層、入企業、到軍營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雷鋒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課堂“搬”到群眾家門口。
區人武部以“像雷鋒那樣當兵”為主題開展紀念活動,通過講述青年雷鋒參軍經歷、傳遞雷鋒鋼槍、向新兵贈送《像雷鋒那樣當兵》等書籍,引導廣大適齡青年參軍報國,把雷鋒精神的種子播撒到祖國大江南北座座軍營。
區消防救援大隊啟動“跟著望城消防學雷鋒”系列活動,依托大隊“四站四室一館”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消防知識科普、雷鋒精神宣講等活動,吸納更多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向群眾傳播消防應急知識。
區教育局發布“雷小鋒”德育品牌建設實施方案,通過實施“亮號行動”“爭章工程”“青鋒計劃”“超級課程”四大行動,號召全區近十萬學子爭當“雷小鋒”,爭戴“雷鋒章”,望城學子三年累計捐贈零花錢211.65萬元幫助困難小伙伴……
實際上,作為雷鋒家鄉和雷鋒精神發源地,60年來,望城區堅持以雷鋒精神興區育人,始終把學雷鋒作為一份情感來守護、一種信仰來追求、一項使命來擔當,致力建設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志愿者之城”。
望城人民堅持學雷鋒的源動力,在于高度的情感認同。該區將雷鋒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打造了雷鋒紀念館、雷鋒大劇院、雷鋒政務超市、雷鋒社區、雷鋒道路、雷鋒雕像等標志性場所和景觀,相繼建立雷鋒精神研究會、中國雷鋒網、湖南雷鋒學院、學雷鋒志愿服務總站等平臺,策劃推出《雷鋒年譜》《雷鋒的樣子》等有關雷鋒的書籍、電影、歌曲等,望城大地處處展現著雷鋒元素、傳頌著雷鋒故事、傳唱著雷鋒贊歌,雷鋒精神已成望城區魂。
堅持學雷鋒的生命力,在于鮮活的實踐載體。該區構建了區、街鎮、村(社區)三級志愿服務網絡,整合全區雷鋒驛站、雷鋒超市、“雷鋒580”志愿服務站點、政務大廳等現有公共服務陣地,試點建設點多面廣、功能完備的志愿者“15分鐘服務圈”。探索推行“熱線+網格、吹哨+報到”的“雷鋒哨”基層治理模式,暢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開發“志愿望城”微信小程序,群眾注冊雷鋒志愿者和參與志愿服務更便捷,真正將志愿服務融入生活、化作日常。
堅持學雷鋒的執行力,在于健全的長效機制。望城區委成立學雷鋒工作領導機構,每年專題研究學雷鋒工作、制定下發實施方案,形成“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基層單位互動,社會團體配合,群眾廣泛參與”的學雷鋒工作體系。率先出臺《學雷鋒鼓勵保護暫行辦法》《望城區雷鋒志愿者星級認證和激勵嘉許辦法》等制度,定期開展“崗位學雷鋒標兵”“雷鋒之星”“身邊雷鋒”“星級雷鋒志愿者”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充分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
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孔令強表示,要持續開展“雷鋒家鄉學雷鋒”活動,不斷擦亮雷鋒家鄉名片,始終把雷鋒精神融入文明創建全過程,努力建設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志愿者之城”,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學雷鋒、做好人在望城大地蔚然成風。全區注冊志愿服務組織670家,注冊志愿者14.7萬余名,比例超常住人口的22%,涌現出1個全國“學雷鋒模范消防大隊”“時代楷模”望城消防救援大隊、1名“全國道德模范”周美玲、2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3個全國文明村、10名“中國好人”、3個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和組織、1名全國“最美孝心少年”、34名“湖南好人”、8名“湖南省優秀志愿者”,形成“出了雷鋒學雷鋒,學了雷鋒出雷鋒”的生動局面。
文明之花處處開
3月30日,長沙市“就認這個理·聲聲在望”“學雷鋒做表率”《雷鋒日記》精句宣講活動在望城區烏山街道團山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金種子廣場舉行,宣講志愿者們用通俗的語言和接地氣的鄉音,為村民們奉上一道精神盛宴。
詩朗誦《南來的燕子》述說著團山湖如雷鋒所愿換上了新顏,情景劇《雷鋒班的力量》通過講述望城區消防救援大隊的故事生動詮釋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全體黨員群眾齊聲誦讀《雷鋒日記·雷鋒七問》探尋生命真諦……“聽完宣講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雷鋒精神,也更加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決心!”團山湖村村民肖干芝說。
這只是望城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第二批試點區(縣),望城區將其作為“一把手”工程,統籌推進“金種子行動”,廣泛播撒思想的種子、精神的種子、文明的種子、文化的種子、法治的種子。
望城以陣地為基,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25個,實現100%全覆蓋。該區堅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里,截至目前,在群眾密集的戶外公共場地共建設金種子廣場(屋場)103個、雷鋒講堂137個、雷鋒書屋136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9個。
在喬口鎮,古樸雅致的喬江書院通過國學講堂向孩子們傳授中華文化精粹和傳統美德;在丁字灣街道興城社區,茶園子鄉村書吧不僅為村民提供精神食糧,更吸引眾多城里的研學團隊前來打卡;在高塘嶺街道斑馬湖社區,麗景華庭小區雷鋒驛站成為黨建聯席會的有效載體,通過開展研判、分類派單、督促整改,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在灣田商貿物流園的“貨車司機紅色之家”、望府路社區的“快遞外賣小哥紅色之家”等陣地,新就業群體不僅實現了“喝口熱水、吃口熱飯、洗個熱水澡、睡個安穩覺”的愿望,還能上黨課、學知識,更好地融入這座城區……
此外,以隊伍為魂、以項目為翼。成立雷鋒志愿服務總隊及15個支隊、11個大隊、125個中隊,每個大隊成立包括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等不少于6類志愿服務隊伍,每個中隊成立包括理論政策宣講、科學普及等不少于3類志愿服務隊伍。每年統籌支隊無償提供100余項志愿服務供給項目、120余個文明實踐文藝節目;初步建立每月一至兩場全區性文明實踐活動由中心“派單”,經常性文明實踐活動由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進行“點單”,廣大志愿者進行“接單”,群眾對活動效果“評單”的工作模式。近兩年來,每月組織200場以上各類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共組織活動5200余場次,服務群眾96萬余人次。
3月,該區又發布了2023年首批志愿服務項目,如區文明辦的“好人宣講團”將以雷鋒生前同事(好友)、各級模范好人為主要力量深入基層開展志愿服務宣講,區總工會的“薪火培訓”將為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團區委的“希望小屋”將在全社會籌集物資為家庭困難青少年量身打造學習生活空間,區婦聯的“愛心媽媽”將以巾幗志愿者為主與留守(困難)兒童開展結對幫扶……如今,各項目如火如荼進行著,文明之花開遍望城沃土。
民生福祉節節高
趁著春日的晴好天氣,作為長沙市“水美湘村”示范創建試點村的茶亭鎮靜慎村,開足馬力實施理水、提質、筑境、珍水、融城五大工程,朝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治水新樣板目標挺進。村民們對去年12月在舜文化園里召開的那場“水美湘村”開工動員會仍記憶猶新。
那個寒冷的冬夜,村黨總支書記姚羅華描繪了建設藍圖后,工程涉及范圍內的慎家橋組村民代表們展開熱烈討論。“建好‘水美湘村’對改善村里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大有益處,我們堅決支持!”組長姚衛華第一個表態。“建設范圍內我家的30多畝魚塘愿意退養。”村民姚文秀說:“我家60多平方米的菜土可以捐出用作修建步行道。”村民余山紅表示……當晚,該組籌地近10畝,每戶至少投入5個義務工,一股暖流在大家心中涌動。
這幅政通人和、群策群力、共建家園的美好畫面在望城區并不罕見。高擎雷鋒精神火炬、腳踏文明創建東風,望城區各街鎮、村(社區)因地制宜,不斷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積累出諸多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文明實踐基層好經驗,構建起多元善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茶亭鎮靜慎村號召有威望、有能力、熱心公益的鄉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建立起黨員之家、環境衛生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六老”宣講團等9支鄉賢隊伍,通過“九賢治村”,實現從“后進村”到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文明村的蝶變。
靖港鎮復勝村探索實踐“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依托黨群理事會、織密三張互助網”的“黨群互助”鄉村治理新模式,建設生態墓地、打造美麗宜居村莊、發展“庭院經濟”,建立起美麗宜居宜游的“虢大灣田園綜合體”。
烏山街道團山湖村依托雷鋒在團山湖的工作生活經歷,打造了治溈展覽館、燕來新風館等雷鋒精神教育實踐點,通過“人物+故事+互動”式教學,開展基層理論宣講500余場次,受眾達2萬余人次,被授予“長沙市基層理論宣講基地”。
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將雷鋒精神巧妙融入老舊小區改造,打造了雷鋒井、雷鋒亭、雷鋒書屋等,把雷鋒故事彩繪上墻,并建立“馮正爹工作室”,讓小區居民“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百米見園、隨處見雷鋒”,于無聲中接受雷鋒精神滋養,爭做學雷鋒、講文明的好市民。
高塘嶺街道湘陵社區挑選優秀黨員組成“紅色管家”志愿服務隊,社區提質提檔他們監工調解,疫情防控他們巡訪值守,垃圾分類他們宣講督導,文化活動他們出謀劃策,居民遇難題他們吹響“雷鋒哨”,基本實現24小時服務“不打烊”。
月亮島街道天鵝塘社區建立“能人志愿者庫”,建立紅色宣講、黃色護苗、綠色環保等“七彩天鵝”志愿服務隊,開展“愛心義診”、“四點半課堂”、“情暖夕陽”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同時整合轄區單位、愛心門店、愛心崗亭等資源,打造出望城首個“15分鐘服務圈”,讓居民生活舒心、出門安心。
月亮島街道桃花井社區凝聚來自五湖四海的民間高手、職場精英、愛心聯盟、志愿達人等組成“桃花朵朵·加油8”志愿服務隊,為居民提供鄰里幫、文藝演出、愛心護學等服務,破解“都市冷漠癥”……
愛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在望城這座充滿愛的幸福新城,精神的高度與文明的溫度正交匯成助推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偉力,帶領全區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跨越趕超。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