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芙蓉區的湖南第一高樓——長沙國金中心,展現著現代文明的風采。
“全國最美志愿者”池鳳英在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楊家山社區開展“我們再出發 一起向未來”志愿服務主題宣講。
芙蓉區東湖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攜手共建單位芙蓉區交警大隊和大同第三小學一起開展“傳承雷鋒精神,倡導時代新風”主題活動。
近期,芙蓉區各街道社區積極舉辦“雷鋒故里學雷鋒·志愿服務在行動”便民服務活動。各個行業領域的志愿者提供義診、義剪、磨刀、智能手機教學、垃圾分類宣傳、法律政策宣傳等便民義務服務。
瀏陽河穿城而過,芙蓉區兩岸美不勝收,宜居宜業。 彭福宗 攝(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芙蓉區委宣傳部提供)
李治
春風十里送啼鶯,山色江光翠滿城。
不久前,長沙發布《致廣大長沙市民的一封信:文明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長沙已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連續1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進一步舉城相約,沖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
文明城市創建,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永不停歇的文明創建之路上,芙蓉區展現出長沙“千年城心”的實力擔當,綻放出“芙蓉文明千百度”,不斷推動文明創建更上一層樓。
芙蓉溫度
文明,首先體現的是一座城市的溫度。
今年春運,長沙市星城學雷鋒志愿服務發展中心組織1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長沙火車站、錦泰廣場開展志愿服務,為廣大春運旅客的行程添加溫暖。
作為省委駐區、中心城區,芙蓉區是長沙對外展示形象的一扇重要窗口,志愿服務的點點微光,匯聚成曜曜星河,彰顯著城市文明的溫度。
近年來,芙蓉區建好用好五一商圈、湘雅二醫院、長沙火車站、汽車東站等重點區域的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以點帶面、提質服務,及時響應、滿足群眾需求。充分發揮“艾沙”社會服務工作站、慈娭毑乘務崗等優秀團隊,“醫路相伴”“陽光劇場”“綠滿九道灣”等優秀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總結、推廣可復制的志愿服務模式,組織多元化、個性化、精準化的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提升轄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芙蓉區持續擦亮“雷鋒家鄉學雷鋒”品牌,雷鋒崗、雷鋒車隊等雷鋒元素隨處可見。按照時間節點、重點節慶時間組織開展“雷鋒家鄉學雷鋒”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統籌推進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騎行、文明垂釣、文明餐桌、排隊禮讓等文明行為勸導。
不僅僅是春運,也不只是在3月,從春天到冬季,從朝暉初露到夜深時分,在國金中心、湖南米粉街、白果園歷史文化旅游街區等熱門打卡地,在長沙火車站東西廣場,在各條斑馬線旁邊,8萬多名志愿者100余支志愿者隊伍時時都在。“有問題找志愿者,有時間當志愿者”,成為長沙“千年城心”最溫暖的話語。
溫度,還體現在危急時刻。
“人民路瀏陽河大橋上,有人正在爬欄桿,請密切關注!”去年5月28日,一個風雨交加的下午,芙蓉交警大隊正為即將到來的下班高峰提前部署警力,保障車流通暢,分控中心忽然接到報警信息。
監控畫面顯示,瀏陽河橋面的人行道上有一名男子舉止反常,天下著雨卻沒有打傘,獨自蹲在大橋護欄邊一動不動,有輕生跡象。分控中心馬上調度,正在附近巡邏的輔警李其趕赴現場,和兩名熱心市民及時處置,成功將一名準備跳橋的男子抱住,避免了一起悲劇事件的發生。
護送急救患者、尋找走失兒童、勇救輕生男子……芙蓉交警開展“日行一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已有9年,這是活動中的感人故事之一。
據悉,芙蓉交警大隊下設21個中隊都有“日行一善”記錄本,記錄民、輔警的善舉,大隊再將所有善舉匯集成“日行一善”冊子,發放給大家學習,并舉行交流活動。
芙蓉區將學雷鋒志愿活動融入日常職責點滴之中,持續為城市注入文明新風。
3月29日,“芙蓉一家親——‘聚合代表力量助力紓困幫扶’”行動啟動儀式舉行,150名各級人大代表結對幫扶159戶困難家庭。儀式上,馬坡嶺街道錦林社區居民唐利敏向芙蓉區委書記周春暉贈送了一幅女兒的畫,以表達全家的感激之情。
“之前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能夠下樓曬曬太陽,女兒能在家門口的學校入學就讀,現在都實現了!”唐利敏丈夫患有肢體二級殘疾,行動不便,需要照顧。而她每天還需要往返2小時,接送女兒上下學。常常是忙了一頭,照顧不了另外一頭。在芙蓉區委和人大代表的幫扶下,丈夫可以坐著升降輪椅下樓,定期進行康復治療,女兒也轉學到了家門口的學校。
文明的溫度,還會不斷互相傳遞,相互激勵,匯聚成巨大暖流。
在芙蓉區火星街道陶家山社區,長沙馬王堆汽配城工會黨支部書記、長沙市陶家山綠色聯盟商會會長、長沙心連心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陳雙華是響當當的“好人明星”。他不僅自己做了20多年志愿服務,更是帶動了全家和周邊50多位志愿者一起“上陣”。
這樣的“好人”,不勝枚舉。近年來,芙蓉區已涌現出中國好人25人、湖南好人36人,市級以上道德模范(提名)26人次,市級以上最美志愿者30多人,他們豐富著文明城市的色彩與內涵,推動芙蓉區攀登著一個又一個文明新高地,不斷帶動居民群眾向善、向上,溫暖著來來往往的城市過客。
民生厚度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決定著其形象高度。文明創建的過程,是一場不斷自我升華的蛻變,是精神境界持續不斷的奮勇攀登。
創建為民,創建惠民。芙蓉“千百度”,度度為民生。千度萬度,為的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度。
自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啟動以來,芙蓉區各街道、各責任部門全力開展衛生大清掃、環境大清洗、堆物大清運、設施大整治、陣地大完善、文明大勸導等“六大行動”,加強社區、農貿市場、醫院、校園、交通站及周邊等重點區域整治。同時,在常態化、長效化管理上持續發力,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實現創建為民、利民、惠民。
芙蓉區負責同志經常明察暗訪,深入轄區市場、街道社區、背街小巷、校園周邊,督導和檢查文明創建工作,要求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從衛生環境、“牛皮癬”的清除等細微處入手,提升城市品質。
民以食為天,農貿市場承載著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幸福”。在各大小農貿市場,芙蓉區負責同志多次實地察看市場內外環境衛生、功能布局和配套設施,了解農貿市場經營管理、車輛停放、消防安全等情況,要求加強市場安全管理,注重交通管理,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營造文明健康消費環境。
當“標桿”、做“示范”,芙蓉區緊緊圍繞助力長沙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這一目標,精細整合轄區資源,以黨建引領創建,以黨員干部、骨干志愿者為核心,通過宣講發動、真誠勸導、微笑服務等形式,動員更多普通志愿者、熱心市民、居民群眾投身文明創建,爭當文明城市創建的參與者、傳播者、踐行者、推動者。
3月6日下午,以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為契機,“黨建創建雙提升學習雷鋒志愿行”——省直機關和芙蓉區志愿服務聯點共建活動在韭菜園街道蓉園社區舉行。
蓉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根據省直機關工委發布的“十大重點志愿服務項目”,結合社區實際,為轄區單位、志愿服務隊量身定制“蓉園社區十大重點志愿服務項目”。20支志愿服務隊依次上臺認領“責任田”,通過常態化、日常化開展志愿服務,為轄區居民群眾把事做實、把事辦好。
通過精心整合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學生志愿者、專業志愿者等全區各級各類志愿服務資源,建立志愿者隊伍和志愿者信息庫,規范“專職雷鋒志愿者”管理,芙蓉區形成了“雷鋒志愿者”處處可見、人人可為的喜人局面。
在精神文明創建中,鞏固“我為群眾辦實事”是芙蓉區一大工作重點。聚焦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從文明創建的“頑瘴痼疾”入手,完善優化公共基礎設施,精準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
今年,芙蓉區將重點完成省、市重點民生實事16件,其中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各8件,涉及就業幫扶、養老服務、交通出行、醫療保障、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
“城市越來越文明,居家越來越便利!”通過適老化改造,定王臺街道的低保戶孫阿姨家里新添了馬桶、可折疊助浴椅、床邊扶手、曲木椅等適老化產品。孫阿姨說,家里有了這些適老化產品后,在家居住的生活更有安全感,子女在外工作也更加放心了。
芙蓉區符合條件的戶籍老年人,均可自愿申請家庭適老化改造,每戶可享受不超過3000元的補貼。
出入通道無障礙、床邊加裝護欄和報警裝置、衛生間安裝扶手和沐浴凳、廚房安裝燃氣報警器和煙霧報警器、出行戴上智能手表……去年,芙蓉區已完成120戶困難老人居家適老化改造;今年將對約300戶特殊困難老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
“宜居芙蓉”不只是老年人的體會。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居民的幸福感來自越來越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芙蓉區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危房改造、棚戶區改造等工作,通過精細服務,實現全區人居環境大改善,居住品質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實踐力度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文明創建的過程,是不斷俯下身子向深處扎根的歷程。
在文明創建陣地上,芙蓉區堅持創建并舉、建用相長,廣泛組織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創建推評,同步加強各類榮譽動態管理,引導文明單位與街道、社區結對共建,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結對幫扶等文明創建活動,發揮文明單位示范帶動效應。
芙蓉區打造了“三級縱軸、橫向到邊”的文明實踐場所全域覆蓋總體架構,在區級、街道、社區(村)分別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目前已建成1個中心、13個實踐所、81個實踐站、19個實踐基地。
文明創建的陣地,不僅深入到社區,到老百姓家門口,更要深入到居民群眾的心中。
芙蓉區整合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家長學校等基層公共服務資源,變“各自為戰”為“集團作戰”,推動轄區共建單位在基層各類陣地資源向文明實踐陣地傾斜。以國金中心為主體的五一商圈、世貿大廈為核心的樓宇商圈、三湘南湖大市場誠信聯盟、文藝路街道“醫路相伴”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實現活動常態開展。
通過不斷深化“文明實踐365”項目,暢通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渠道,常態發布文明實踐“項目清單”,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新期待。
“猜猜這是什么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娭毑,恭喜您答對了!”
……
3月23日,定王臺街道瀏正街社區在湖南中科福愛康養中心6樓舉辦“牽手夕陽紅·關愛老人心”活動。
像這樣的活動,芙蓉區大大小小的市場、樓宇、街道、社區內,常年都可以見到。
近年來,芙蓉區不斷加強思政課堂、少年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點等建設,推出芙蓉“新時代好少年”,引導廣大青少年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組織關愛空巢老人、困境兒童、殘疾人士慰問幫扶,鄰里守望、傳遞溫暖。
全年365天,志愿服務天天送,文明實踐天天有。芙蓉區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出發點,全年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依托社區居民藝術隊,組織開展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緊扣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環境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節點開展活動。大街小巷,“廣場文化月月演”“夏日市集文明老街”“特色街巷歡慶元宵”“老街歡樂秀”等文化藝術公益活動異彩紛呈,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深入人心。
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無止境的“自我提升”。
芙蓉區委書記周春暉表示,芙蓉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讓文明新風吹拂芙蓉大地,把涓涓細流匯成民生暖流,全力建設“人民的幸福城市、幸福的人民城市”,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奮力實施“強省會”戰略、打造現代化新長沙建設標桿區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豐厚道德滋養。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