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飛劉繼海屈波付姣龍曾煒煜
文明,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志。
“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是祁東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既定目標。”縣委書記雷華說,去年以來,全縣上下增強了創建文明城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啟了全縣全民、全面、全域文明城市創建活動。
忽如一夜春風來。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干部作風在改變,城市面貌在改變,交通秩序在改變,居住環境在改變,居民生活在改變……
文明花開春風里,同心掬得滿庭芳。今年1月上旬,從省城長沙傳來喜訊,該縣獲得了“省級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以上率下:暢通為民創建零距離工作體系
“文明城市創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新關切、新期盼,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縣委書記雷華指出,把祁東縣城建設成為有共同理想追求、濃厚道德氛圍、文明社會秩序、更高環境品位的新型城市。
創建文明城市,還需從細節做起。縣委書記雷華專門抽空考察城區文明創建情況。今年春節前夕,他沿著縣城竹苑路、祁豐大道、星洪大道等主干道,環繞玉合、永昌、洪橋、白鶴4個街道,察看路燈運行狀況,了解縣城路燈和老舊小區改造升級情況。
在糖果市場,一盞盞嶄新的路燈照亮了居民出行的路。雷華詳細了解了全縣背街小巷改造及路燈建設情況。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在春節前已完成此處背街小巷路燈建設,安裝墻燈20盞,立桿燈13盞。
據了解,目前,祁東縣城110多公里道路共有路燈1.5萬余桿,大部分能正常運行,有關部門正在對路燈及配套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使路燈照進背街小巷,讓老百姓的生活“亮”起來、“美”起來。
集中整治再攻堅,文明創建再提升。去年8月上旬,祁東縣召開了省級文明城市創建集中攻堅行動動員會。在會上,安排部署了扎實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掃干凈、洗到位、擺整齊、守秩序、講文明”文明創建集中攻堅行動。
“‘掃干凈、洗到位、擺整齊、守秩序、講文明’文明創建集中攻堅行動地點以縣城為重點,各鄉鎮集鎮區域聯動。”縣委副書記、縣長彭麗堂強調,該縣全面開展了“大走訪”敲門行動,深化“全城、全域、全員、全面”的創建理念,為省級文明創建營造良好氛圍。
縣文明創建辦隨即組團赴創建先進縣市區取“他山之石”。與創建國省文明城市對接,在全縣迅速組織開展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形成各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園區)齊抓共管、積極追趕的文明創建格局。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該縣層層建立文明城市創建領導機構,建立各項工作機制,縣黨政班子牽頭,一把手掛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
領導帶頭,干部示范,包片負責;定區域、定責任、定人員、定時間,千鈞重擔眾人挑,人人參與創建、人人支持創建的氛圍愈加濃厚,祁東縣呈現出萬眾一心齊創建的空前熱潮。
直通民心:文明新風提升城市品質
堅持問題導向,祁東縣從整治交通秩序入手,去除群眾心頭之堵。今年春節期間,縣重點卡口車流量為平時的10倍左右,給交通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
為確保道路安全暢通,縣委、縣政府迎難而上,在春節前打通了縣城圣云大道、南山大道、竹苑路、銅套廠祁東大橋、曙光路等“斷頭路”和重要堵點。全縣道路交通暢通有序,沒有發生較大交通事故及交通擁堵。
縣交警大隊還解決了縣城中心城區大型貨車違停的問題,騰出停車位500余個。優化及增加施劃停車位3000余個,號召縣直機關單位、小區商場免費停車,有效緩解了春運停車難現狀。
點亮祁東“好人之城”,崇德向善蔚然成風。幾年前,李健人的母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癥。為了照顧母親,李健人毅然放下在深圳打拼的事業,帶著母親回了老家,多年如一日照顧母親的生活。
“母親養我小,我養她老。”李健人說,有媽媽在,就有家,就是團圓。他悉心照顧母親,無怨無悔,直到101歲的母親去年下半年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去年,李健人榮登孝老愛親類“中國好人”。
今年65歲的渡工唐世國,堅守在歸陽鎮下埠頭湘江渡口39載,他憑著自己良好的水性和俠肝義膽,從湘江中救出落水者27人,被群眾稱為“最美擺渡叔”。2018年唐世國入選“湖南好人榜”,2019年6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家住步云橋鎮包角村村民陳檢員,30年如一日,細心照護癱瘓在床的哥哥,手足情深令人動容。
每個典型都聚攏起一個群體,讓一棵棵文明善行之樹聚成愛的森林,用善行義舉傳遞著強大的正能量。據統計,目前,全縣有2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4人被評為全省道德模范,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6人榮登“湖南好人”榜。
手牽手參與志愿服務,心連心共創文明祁東。該縣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目前有留守兒童5萬多人。去年以來,縣融媒體中心等縣直部門組織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圓夢110”活動。讓每一位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留守不再孤單。
今年3月14日,縣“圓夢110”志愿者來到四明山中心小學,為留守兒童發放書包、玩具、籃球等心愿禮物,開展理發、檢測視力、陪伴談心公益服務活動。去年,志愿者們先后在鳥江鎮楊柳小學、過水坪鎮牙泉小學、河洲鎮三友小學、太和堂湖灣村開展了四次圓夢公益活動。今年2月17日,第五場愛心活動在蔣家橋西湖小學舉行。
與文明同行,與綠色相伴。3月19日一大早,白地市鎮車壁塘河女子凈灘護河志愿者服務隊負責人鄒玉春帶領10多名志愿者,沿河兩岸撿拾垃圾。
車壁塘河系祁水支流。過去,這條河雜草叢生、臟亂差嚴重。2020年6月,白地市鎮車壁塘河女子凈灘護河志愿者服務隊成立。近三年來,在志愿者凈灘護河隊的守護下,車壁塘河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截至目前,該縣志愿者服務隊伍達792個,注冊人數達14.5萬人,志愿活動次數達1.2萬次,活躍志愿者達8.3萬人。
創建惠民:讓居民群眾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住在這里10多年了,提質后給我的感覺像搬了個新家。”3月20日,步步高小區居民周爺爺指著小區環境介紹,坑洼破損的路面“白改黑”已變成平整的瀝青路,老舊的樓房外立面粉飾一新,雜亂無序的商戶招牌統一規范。
去年以來,祁東縣正式啟動社區全面提質提檔行動計劃。一年多時間過去了,縣城已經有50多個社區像步步高小區一樣完成了提質提檔,路平了、綠多了、燈亮了、水通了、車暢了,“讓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的總體目標,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開展文明城市創建,要以群眾之心為心。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好處。
——加大城區道路提質改造,緩解停車難。去年以來,祁東縣累計投入創建資金5.13億元,完成香山路、育英東路、勝利巷等50條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縣正路人行道改造,拓寬硬化縣城主干道路近5公里,大街小巷鋪設瀝青路面12.47公里,路面破損修復2940平方米。美化小區環境8.2萬平方米,規范小區停車位895個,有效制止了亂停亂放行為。
——落實“門前三包”,提升市容市貌。該縣對縣城臨街商鋪全面落實“門前三包”責任狀,大力整治占道經營、跨門店經營等不文明行為,勸阻亂丟垃圾、亂倒污水63起,暫扣占道物品51件,勸離攤擔商販入市經營92起。
同時,對玉合廣場進行了大范圍改造,修復廣場及周邊人行道共計4300平方米,更換健身設施50余個。新增公共廁位115個,實現縣城“亮化、美化、綠化、凈化”的全面提升。
——全民齊動手,整治“牛皮癬”。近日,洪橋街道上正社區組織20余名“衡陽群眾”志愿者對轄區內亂張貼、亂涂畫的各類“牛皮癬”小廣告進行一次大清除,美化城區環境,助力文明創建。經過一天的清理,志愿者們共清除“牛皮癬”200余處。
“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中,我們從日常入手,細節突破。”縣委副書記魏春生表示,緊緊圍繞提升民生福祉,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綠城攻堅行動,道路綠地明顯上升,城區綠意更濃了;去年,縣城補植公園、街道樹木670余株、灌木花卉1500平方米,鋪種草皮1.86萬平方米。并實施老舊小區改造51個、棚戶區改造5695戶,改造背街小巷32條,拉通斷頭路5處,居民出行更方便了……祁東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繡花”功夫,文明城市治理精度不斷提升,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顏值,增添了城市神韻和風度,讓廣大群眾為創建叫好。
創建樂民:以成果共享涵養創建自覺
民意所向,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去年以來,祁東縣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真正把創建過程變成回應群眾關切、辦好民生實事、增進市民福祉的過程。
城西農貿市場作為縣城重點市場之一,共有經營性桌案攤位380個,生熟食、瓜果蔬菜、家禽水產等市場經營種類齊全,但因部分攤販保潔意識不強,桌案攤位臟亂現象嚴重。
近日,該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保潔員和全體攤販開展桌案攤位集中清潔行動,對市場內所有桌案攤位的塵垢污漬進行全力清洗,對雜物進行歸納整理,市場桌案攤位恢復了干凈、整潔。
農貿市場,是一個城市最具煙火氣的地方。祁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鄒凌云表示,從去年6月上旬開始,縣里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農貿市場專項整治,形成“一個市場一套方案”,嚴格按照掃干凈、洗到位、擺整齊、抓暢通、補短板的要求,堅持取締一批、整合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把農貿市場文明創建落實落細。截至3月中旬,該縣已完成了城西、城東、大同市等18個農貿市場提質改造。
同時,該縣還著力解決事關市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在縣城新增公共廁位115個,改造提升10多座固定公廁,有80余家單位開放了內設廁所,城區公廁實現了“華麗轉身”,極大改善了市民們如廁時的環境與方便程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創城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今年,我們要全力打造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管理有序、分區合理、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在今年的縣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縣委書記雷華表示,該縣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加強城市硬環境和軟實力建設,努力實現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著力把祁東打造成生態環境優美、營商環境優質、生活環境優良的繁榮之城、美麗之城、幸福之城。
如今,文明之花已在祁東悄然盛開,讓祁東更富活力、更加美好。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