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周俊
通訊員何邵林朱玉婷
2月1日,從婁底中心城區出發,行駛8公里來到婁星區杉山鎮花溪村。車行在蜿蜒的炒砂公路,兩旁綠樹成蔭、山水環繞、玫瑰含苞,一個個以清廉故事為主題的墻繪,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環境優美、配套完善、交通方便,我經常帶小孩來這里玩耍。”花溪河邊,家住婁底城區的段娟,愜意地沿著石板道游玩。陽光穿透山林,清風拂過草坪,一到節假日,研學、露營、燒烤、民宿休閑、小型音樂會等特色活動,讓這個小山村的煙火氣更加濃郁。
因煤炭采掘,昔日的花溪村地表沉陷、田地荒廢、經濟滯后。
“花溪村基礎條件薄弱,以前村民對村里的事務參與度不高,一些工作得不到群眾理解和支持,甚至認為村干部是借項目建設給自己‘撈好處’。”杉山鎮紀委書記劉松介紹,“解開難題的核心,是要構建以清廉為主體的鄉村發展機制,突出民主監督、村民議事、村務公開。”
婁星區總結村級項目建設中的共性問題,以清廉村(社區)建設為契機,著力規范“小微權力”運行,強化基層公權力監督,加強鄉村民主監督,暢通群眾監督和訴求反映渠道,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通過嚴把群眾“意愿關”、項目“設計關”、資金“成本關”、建設“質量關”、干部“績效關”,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同時,出臺清廉項目建設任務、責任清單,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和項目爭先創優比評辦法等制度體系,制定監督清單16項,緊盯村級工程項目建設以及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等9個重點領域,深入開展“一領域一專題”治理。
“項目資金全程公示,村民在全程參與決策、施工、監督中,從‘看客’變成了‘主人’,全村被確定為婁底市級清廉村樣本。”花溪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譚滿平介紹,自開展清廉建設工作以來,村里改擴硬化村組公路12.2公里,整修河道4000米,流轉土地720余畝,打造牛車頭區域玫瑰園基地、花溪谷民俗文化產業園、經果林基地,解決了村內679人的就業問題。
村里的事情村民定,自己的事情主動干。新的基層治理模式下,花溪村先后打造齋分塘、曠家、高峰、青松等9個美麗屋場,節省資金70余萬元。
村莊的變化,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青年楊柳回鄉創辦花溪谷田園綜合體,助推鄉村旅游;工程師譚海桃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投身到家鄉基礎設施建設;花甲老人朱加深加入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隊,當起宣傳員;脫貧戶康喜貴帶頭推廣垃圾分類……
如今的花溪村,木柵欄、石板路、枕木道與山水林草景觀渾然一體,延綿5公里的旅游休閑區一步一景,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溪谷”。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