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太安社區。黃庭波 攝
瞿云賀子平寧茜戴昆霖雷鴻濤
“今天賣菜又賺了26元……”前不久,沅陵縣太安社區搬遷戶周光堯的“微菜園”生長的新鮮蔬菜成了“熱銷貨”,在菜市場總是被搶購一空。
搬進縣城以后,能擁有一塊自己的小菜地,是搬遷戶難能可貴的幸福。
2020年,沅陵縣實施了以工代賑第一批示范工程,投資500萬元,建設出占地面積為53694.5平方米的高標準蔬菜基地。基地按棟分成52大片,到戶分成1359小塊,讓太安社區1359戶易地扶貧搬遷戶每家都擁有30平方米的“微菜園”。
在微菜園里,每天都充斥著勞作時的歡聲笑語、泥土芬芳的鄉愁鄉音、收獲新鮮蔬菜的喜悅。
據悉,該縣將太安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和安置區緊密結合,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鄉村振興。通過后續幫扶資金與爭取以工代賑資金的有效結合,讓搬遷群眾以“當家人”的姿態主動參與到產業園建設,唱響共建共享“協奏曲”,一幅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今年我們產業園迎來了初步的‘豐收成果’。”去年底,太安社區感恩亭前,一場獨特的“股東大會”開得熱鬧非凡,負責太安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日常管理的社區居民張建國興奮地說。
沅陵縣緊緊圍繞“農村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技能培訓+資產折股量化分紅”模式,讓太安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真正成為了搬遷群眾的致富園。
“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基礎設施、培育主導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提升內生發展動力。”沅陵縣委、縣政府圍繞發展,積極探索,堅持把以工代賑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有序推進以工代賑項目落到實處。
發揮好以工代賑的“賑”作用。綠波蕩漾,山茶吐綠。沿著長長的青石板路,走入沅陵縣辰龍關旅游度假區,目及之處,正是沅陵最為動人的春景?!稗r閑的時候在家一直想找點事兒做,現在收入增加了,又能為家鄉建設出點力,一舉多得。”界亭驛村村民鄧海燕,是最早一批加入以工代賑綜合開發項目的村民。
沅陵縣搶抓以工代賑扶貧綜合開發機遇,先后建設了官莊鎮會仙橋項目、二酉苗族鄉茶溪村片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浪鄉洞庭溪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一批以工代賑示范項目。
2019年以來,全縣以工代賑新(改)建修復鄉村公路45公里、人行道23公里、保坎1185米、人行橋10座等基礎設施,解決6200人出行問題,實現灌溉稻田2100畝。最大程度發揮以工代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助力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為群眾鋪開一條條廣闊的致富路。
截至目前,該縣落地實施以工代賑項目74個,總投資2700萬元,組織775名搬遷群眾參與建設,發放報酬417萬元,建成的項目設施惠及群眾3.2萬余人。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