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22年11月起,湖南文明網聚焦長沙天心區“滿天星”志愿服務品牌,推出“文明實踐看天心”系列融媒體報道,派出5組記者深入天心區12個文明實踐站、所,走近基層文明實踐站、所工作者和志愿者,用鏡頭聚焦文明實踐給天心帶來的新氣象、新成效。
湖南文明網 記者 劉旺 長沙報道
說起長沙市天心區坡子街街道,想起的就是一片繁華、人聲鼎沸的場景。而在這樣的商圈核心地帶,常住人口不到十分之一,更多的是流動人員與從業人員。
如何有效服務好轄區“新市民”“老口子”?八角亭社區探索一套“候鳥驛站”全新的管理模式。
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一支志愿服務隊、成立一個理論宣講團、打造一個“候鳥驛站”陣地,把“新市民”與“老口子”共同組織起來、凝聚起來、提升起來,搭建社區與居民的溫馨橋梁,凝聚起社區發展治理的強大合力,增強“新市民”歸屬感中促進社區融合與共建。
志愿者在轄區內開展日常巡邏。
2022年2月15日下午,八角亭社區組織“新市民”“老口子”等50余位居民圍坐在一起包湯圓、守團圓。
志愿服務隊:“一老一小”服務“為小為老”
“小伙子,注意佩戴口罩哦”“左轉過個紅綠燈就到了你說的地方了”“人流密集,請注意自身財務安全”……
在坡子街街巷里,有一支亮麗的巡邏隊——德望志愿服務隊。他們戴著紅袖章、身著紅馬甲、拿著小喇叭,進行防范非法集資、禁毒、垃圾分類等知識宣傳。他們平均年齡50多歲,卻很好地融入在了密集的年輕人流中,為年輕人提供“家門口”的服務。
“老年人也需要得到社會的肯定,能夠獲得大家,特別是子女的支持,是一種榮譽感。” 今年已67歲的志愿者謝安沙說,一開始很多志愿者的子女不支持他們當一名志愿者,看到“大齡”志愿者們每天如此開心又充實,子女們也漸漸意識到志愿服務不僅對社會有好處,也讓“大齡”志愿者們獲得了幸福感。
但是“大齡”志愿者們不滿足于“讓年輕人認同”。
“我們希望在服務年輕人的同時感染年輕人,讓他們有時間就做志愿者。”
2022年6月,德望志愿服務隊又新添了一名年輕“血液”——一名“95”后申請加入了隊伍,成為了志愿服務青年突擊隊的第28名成員。
開展困難家庭愛心敲門行動,自發籌集善款,為幫扶對象購買生活物品;幫助行動不便的殘疾老人打掃衛生;陪伴孤寡老人,進行心理撫慰……志愿服務青年突擊隊主要利用空暇時間,對轄區的空巢、病殘、特困老人和老黨員以及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幫助。
“這是我第一次在社區與這么多鄰居一起過端午節。等會要把粽子送給社區的空巢、孤寡老人,我覺得他們吃了,也會覺得很暖心。”2022年6月23日,八角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的“重溫初心明使命,‘粽’至成城筑廉心”主題活動上,租住社區的志愿者劉洋頗有感慨。
2022年7月7日上午,八角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七七抗日戰爭紀念日”紅色主題教育微宣講活動。
2022年5月27日下午,志愿者為社區高齡空巢老人送理論宣講資料上門。
理論宣講隊:服務常做常態故事常講常新
7月7日上午,“七七抗日戰爭紀念日”紅色主題教育微宣講活動;
9月17日,“警惕網絡陷阱,提高網絡安全意識”網絡安全主題講座;
……
在八角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流動展板上,粘貼著每月宣講開展情況,宣講主力軍則是于2021年1月組建的理論宣講團隊。
“隊伍是常態的、服務是常新的。”理論宣講隊伍根據搜集的群眾疑惑困惑、利益訴求和思想傾向,以及近期宣講受眾群體滿意度,組織討論研究每月宣講話題。
開展主題學習活動,舉辦“陽光課堂”講座,網絡直播宣講,志愿者“送學上門”……理論宣講隊搭建了一套靈活、便捷、多樣式的學習教育模式,讓“新市民”“老口子”隨時、隨地,第一時間接收最新精神、政策和資訊,實現線上線下雙向互動、無縫對接。
宋爹爹是一名老黨員,患有多種嚴重慢性疾病已經無法出門,他每天依舊讀書看報了解時事動態,但是報紙的字太小了。于是理論宣講隊成員根據宋爹爹的“學習清單”,為他單獨送一份大號字體的學習資料,切實提高送學上門的質量,使主題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
同時實踐站理論宣講隊成員定期在每周一下午組織轄區居民、新市民、單位員工進行學習活動、周六下午開展“共讀一本書”閱讀分享會及利用各節日開展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使各類人群在社區得到有效融合與融入。
“候鳥驛站24小時不打烊服務中心”內,居民在休息聊天。
居民在多功能文化活動室進行文藝活動排練。
“候鳥驛站”陣地: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更貼心
2021年11月,住在八角亭社區的李女士工作之余想找個健身房健身,這時她得知社區內增添了一批健身器材,并免費對外開放。
李女士隨即前往社區,她看到跑步機、力量訓練器材等應有盡有。“沒想到社區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大的便利,走幾步路就有免費健身房。”李女士高興地說道。
李女士來的地方叫“候鳥驛站24小時不打烊服務中心”,位于八角亭社區服務中心,每天24小時免費對外開放,任何人只要刷身份證就可以進來。
“候鳥驛站”中設置有“一站式”服務大廳、多功能文化活動室、黨員活動室、人民調解室、圖書閱覽室、健身室等涵蓋居民多元化所需的20多個功能服務場所。
“社區最大程度壓縮了辦公空間,騰出一塊空間,讓大家特別是‘新市民’在繁華的市中心,也能有一個‘鬧中取靜’的學習、休息場所。”八角亭社區黨委書記楊學峰說。
根據轄區商圈繁華、樓宇眾多的特點,結合流動黨員、外來務工人員分布,社區在商圈中打造“新市民”閱覽室、健身室、俱樂部等“特色”陣地5處,讓“新市民”辦事有場所、活動有場地、學習有去處、交流有平臺,心靈有歸宿,切切實實收獲到滿滿的幸福感。
“八角亭社區外來從業人口多、流動性大,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著力通過志愿服務隊、宣講團、‘候鳥驛站’陣地,提升‘新市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戰斗力。”楊學峰說,社區聚力從引才聚才發展為用才育才,將八角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成為與時俱進的“時代新亭”,實現由“筑巢引鳳”到“引鳳筑巢”的跨越,讓外來的“候鳥”成為了社區的“留鳥。” (部分圖片來源于八角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