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22年11月起,湖南文明網聚焦長沙天心區“滿天星”志愿服務品牌,推出“文明實踐看天心”系列融媒體報道,派出5組記者深入天心區12個文明實踐站、所,走近基層文明實踐站、所工作者和志愿者,用鏡頭聚焦文明實踐給天心帶來的新氣象、新成效。
湖南文明網 記者 陳沁賢 長沙報道
天心區新開鋪街道木蓮社區浪漫滿屋網格“鄰里驛站”。
“現在可以不用出小區門就能辦理居民醫保,有了這個驛站,真的是太方便了。”“網格志愿者時刻守在我們身邊,幫大家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大問題。”提起天心區新開鋪街道木蓮社區“鄰里驛站”,居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木蓮社區位于長沙市天心區省府板塊,轄區流動人口多、物業小區多、企事業單位多,是典型的城市社區。為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升居民的滿意度,社區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綜治網格化服務融合發展的新思路,將9個小區劃分為8個網格“鄰里驛站”,在每個網格內成立功能型黨支部,設立平安創建志愿服務站,全力構建“志網共建”的社會治理新體系,形成社區整體一張網,將文明實踐觸角延伸到每一個人。
居民唱主角 網格“微服務”激活居民“自治細胞”
網格志愿者、社區居民開展議事協商活動。
志愿者協助社區進行鏟雪除冰。
一個網格就是一個“微自治”系統。木蓮社區以網格為節點,吸納網格內的共產黨員、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紅色樓長等熱心群眾,成立平安創建志愿服務站,成為網格志愿者,協助開展治安巡邏、矛盾調處、衛生健康宣傳等工作,讓社區居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記得疫情初期,我負責給疫區回來的鄰居買菜,送物資。家人不理解說‘家里有小寶寶,萬一傳染怎么辦’,身為網格志愿者一員,我覺得自己應該要站出來。”樓棟單元長彭阿姨聊起自己參與志愿服務的經歷。一旁的志愿者尹阿姨告訴記者,“有時候,年輕夫妻都上班沒人接小孩,他們就會打電話托我們去接,孩子跟著我們一起回家吃飯,這是經常會有的事。”因為發揮了余熱,得到了鄰居的信任,她們都感到無比自豪。
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辦。在木蓮社區網格“鄰里驛站”,以“有事好商量”為平臺,定期召開社區居民協調會,“協商小區健身器材安裝位置、樓頂增加晾曬裝置等,將網格內的事交給網格里的居民自己解決,不僅辦事效率提高了,居民和社區的聯系也更加密切了。”參加議事會的居民張阿姨說。他們既來自網格,又服務在網格,憑借自身對小區環境的熟悉和良好的群眾基礎,精準對接居民群眾的需求,實現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的轉變。
網格全覆蓋 “鄰里驛站”架起黨群服務“連心橋”
木蓮社區浪漫滿屋“鄰里驛站”的專干志愿者正在為居民辦理業務。
鄰里驛站組織“最美夕陽紅 法治攜手行”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
“小林,我的高齡補貼要年審了,你來教我操作,幫我辦理一下吧。”居民黃阿姨來到木蓮社區浪漫滿屋網格“鄰里驛站”,采訪間隙,網格志愿者林雅芝耐心且嫻熟地處理了一單業務,她向記者解釋道,“我們這邊不出小區就可辦理各種證件,比如城鎮居民醫保、準生證、高齡補貼等多達40項業務,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木蓮社區將社區專干派到網格“鄰里驛站”坐班,為社區居民建立“民生檔案”;將居民需求詳細記錄在案;并在志愿服務站設置“心愿墻”……專干還有另一個身份——網格志愿者,通過“大數據+鐵腳板+微單元”的聯動機制,網格志愿者們采取上門走訪、線上點單、建微信群、發便民卡等方式,實時宣傳理論政策、收集群眾需求、化解急難矛盾,及時反饋信息、解決問題,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回音。
今年來,木蓮社區110余名網格志愿者,全年共走訪群眾27000人次,收集民情民意800余條,處理矛盾糾紛100余條。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居民的大部分服務在網格得以實現。
民心零距離 小“驛站”串聯起群眾大幸福
“鄰里驛站”組織開展“黨旗耀天心 廉風伴端午”主題文藝活動。
居民們在網格“鄰里驛站”用紐扣作畫。
“我愛你中國……”走近木蓮社區龍驤佳苑網格“鄰里驛站”,這里時常傳出悅耳動聽的歌聲,一群音樂愛好者成立的文化藝術學雷鋒志愿服務隊,閑暇之余,一起聚在這里唱歌、跳舞,一派好不熱鬧的歡樂景象。同時,在各網格“鄰里驛站”還設有黨群書吧,紅色經典、少兒讀物、中國傳統典籍和健康生活類的書籍,應有盡有;在知禮學堂,一幅幅生動活潑、主題鮮明的禮儀知識圖,讓孩子易學易做,讓家長易懂易教……
如今在木蓮社區處處閃現著動人畫面:從聚民心、暖人心的民情懇談活動,到“紅馬甲”志愿服務走進大街小巷;從創新形式的理論宣講,到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木蓮社區提高服務效能,把網格化管理做好做實、做精做細,滿足居民多樣化服務需求的同時,逐步讓居民從自娛自樂轉變為互幫互助,讓居民享受著便捷的“幸福格”,讓“鄰里驛站”成為居民群眾溫馨的“家”。(部分圖片來源于天心區新開鋪街道)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