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1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寧奎通訊員陳黎)“感謝你及時送來藥物,孩子終于退燒了。”元旦前夕,慈利縣零陽鎮居民羅志喜撥通志愿者張能的電話,連連致謝。1個多小時前,通過志愿服務隊收到求助信息后,張能第一時間把自家的退燒藥送到了羅志喜家中。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慈利縣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目標定位,以志愿服務為主要方式開展豐富生動的文明實踐活動,集合思想引領、理論宣傳、文化傳承等功能,有效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為有效拓展文明實踐功能,慈利縣構建以1個實踐中心、26個實踐所、427個實踐站等為主要陣地的縣鄉村三級聯動、全域覆蓋的文明實踐組織網絡,并發揮單位資源優勢,以“掛點+共建”的形式,將縣級資源下沉鄉村兩級,讓各單位的專業服務和文化文藝活動成為鄉村群眾日常生活的“調味劑”,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該縣高度重視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和志愿服務領域拓展,組建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隊和勞模(工匠)志愿服務隊,全縣各行業部門、社會團體志愿服務隊伍共有1564支,注冊志愿者超過10.8萬人。在“我愛慈利”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帶動下,全縣2022年開展助學幫困、助殘扶老、關愛留守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1.1萬余場。
依托“智慧鄉村”APP平臺,慈利縣將守法、守德、守規等35項文明實踐活動納入服務積分,探索形成符合該縣實際的志愿服務工作模式,“愛心超市”“文明積分存折”等形式相繼涌現,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多了許多“綠馬甲”“紅馬甲”,志愿服務活動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不斷深入,日益貼近老百姓的生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