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蘭作品“釉下瓷彩描金桂花玉兔”。
饒晗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時空交錯,仰望月空,1200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寫下這樣的千古“天問”。千年后,西昌航天人用一次壯美騰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5、4、3、2、1,點火!”2013年12月2日,凌晨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燈火通明,伴隨著一陣撼天動地般的巨響,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太空。
12天后的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姑娘”懷抱“玉兔”翩然落月,“嫦娥”身上的五星紅旗瞬間照亮寂寥月宮。隨后地形地貌相機開啟,在布滿礫石和塵埃的月面上,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玉兔”號月球車留下“倩影”。
如果說,嫦娥一號、二號衛星繞月飛行揭開了中國探月的序幕,那么嫦娥三號落月,“玉兔”漫步虹灣,則讓中國探月攀上新高度,中國人奔月的千年夢想已然從神話走進了現實。
千江有水千江月,照著古人的月亮也照著我們。玉兔與嫦娥、月亮等已構成固定的搭配,定格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
明、清兩代,以京津兩地為代表的北方地區還流行在農歷八月十五供奉、祭拜“兔兒爺”,也有稱“兔神”“彩兔兒”“兔子王”的。相傳,有一年京城發生了嚴重的瘟疫,嫦娥心系人間,派玉兔下凡為百姓治病。玉兔每到一處都化身成不同的身份來幫助百姓,瘟疫治好后才回到月宮。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幸福就用泥塑成形象各異的兔兒爺來祭拜。
而今,在醴陵一隅,一對對白兔在臺灣藝術家關蘭老師手中脫穎而出,她親手捏造、翻模、注漿、彩繪、入窯、成瓷、描金……白玉無瑕,若有所思。長長的耳朵,兼聽則明。雙兔傍地,喁喁私語。“兔兒爺”也從神話中跳出來了。“金桂兔”寄托著對兔年平安健康的祝福!
出生于香港的關蘭祖籍廣東陽江,家學淵源,父親是嶺南隔山畫派重要傳人關保民。她自幼隨父習畫,得隔山花鳥畫法精髓。中學后負笈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師從黃君璧、林玉山等國畫大師,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熏陶。畢業后,她在臺北成立隔山畫館及國風出版社,投入美術事業,并涉足文化藝術交流,推廣當代藝術,影響很大。11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對醴陵釉下五彩瓷一見傾心,以近花甲之年毅然來到醴陵當“醴漂”。
廣闊的藝術視野,甘當小學生的刻苦和投入,加上深厚的藝術功底,使關蘭成為醴陵釉下五彩瓷藝術家中一個獨特的存在。她以嶺南畫派撞水、撞色的小寫意花鳥技法入瓷畫,并創造性地探索出色釉局部堆積、塑形技法,甚至引入西方現代繪畫的設計意識,構建了自己頗具識別性的藝術語言體系。她的作品典雅富麗,清新悅目,極具中國畫的意境氣韻。
醴陵瓷玉質的白、釉下彩如虹的靚、關家筆墨獨有的超縱,渾然一體,將廣寒宮的玉兔召回了人間。
民諺有云:白兔一見天下安。所以說白兔是大吉大利之兆,也是長壽的象征。看著眼前的關瓷玉兔,耳邊響起搗藥聲聲,皓月當空,天下安寧,我心永恒!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