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22年11月起,湖南文明網聚焦長沙天心區“滿天星”志愿服務品牌,推出“文明實踐看天心”系列融媒體報道,派出5組記者深入天心區12個文明實踐站、所,走近基層文明實踐站、所工作者和志愿者,用鏡頭聚焦文明實踐給天心帶來的新氣象、新成效。
滿天星logo。
天心區先鋒街道南城社區“好人館”好人之聲展覽墻。
天心區新開鋪街道木蓮社區浪漫滿屋網格“鄰里驛站”。
湖南文明網 記者 李意一 長沙報道
精神力量催人奮進,文明新風浸潤人心。
走進“心中的梁家河”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這里配備專職講解員,免費為前來基地參觀學習的黨員群眾講解,讓黨的方針政策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
在好人館的好人會客廳,每月15日、30日,好人志愿者在這里進行志愿接待,收集好人線索,招募志愿者。
龍驤佳苑的網格“鄰里驛站”里,時常傳出悅耳動聽的歌聲,一群音樂愛好者成立的文化藝術學雷鋒志愿服務隊,閑暇之余,一起聚在這里唱歌、跳舞。
……
近年來,長沙市天心區將志愿服務作為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內容、打造天心文明高地的重要舉措、推進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在發展志愿服務上持續發力,搭建了1支行動志愿服務總隊、16支常備志愿服務大隊和N支特色志愿服務分隊的“1+16+N”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綜合體系。這群志愿者有個統一的名稱——“滿天星”。
如何構建多點支撐文明實踐的“滿天星”格局?一起來看天心區給出的答卷。
答卷一:
接地氣有活力
理論宣講“聲”入人心
“心中的梁家河”文明實踐基地,傳遞黨的聲音。
在紅壤禾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理論微宣講活動。
把故事講好,把道理講活,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2年8月26日上午,天心區舉行“就認這個理·理論輕騎兵 一線微宣講”選拔賽決賽,宣講的19名選手中,有來自各街道社區基層一線,有教育、城管、衛健戰線工作人員以及“滿天星”志愿者。
近年來,天心區組建“理論輕騎兵”隊伍,通過打造精品課程,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理論宣講活動,廣泛組織開展微宣講“六進”活動,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新思想熱潮。
“作為一名老黨員,我要帶頭學黨史,講好黨的故事,把這種紅色精神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在大托鋪街道的紅壤禾場,“滿天星”志愿者王德運分享著自己的經歷。
“希望每一位前來參觀學習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心。”桂花坪街道金桂社區精心打造“心中的梁家河”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宣傳黨中央大政方針、傳播科學理論。
群眾在哪里,宣講陣地就延伸到哪里。天心區積極探索基層理論宣講的新載體、新模式、新方法,打造“理論輕騎兵”隊伍、拓展宣講陣地、豐富宣講形式。以志愿服務活動為依托,根據群眾需求,開展“點單”宣講,深入農家屋場、樓宇企業、社區廣場等,截至目前,累計開展活動550余場次,覆蓋人群4萬余人次。
答卷二:
點亮百姓心燈
人人爭做新時代文明實踐參與者
在學雷鋒志愿者活動中,志愿者劉啟紅免費給居民修補鞋子。
杏花園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長沙外灘樓宇黨群服務中心,及時收集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志愿者在轄區內開展日常巡邏。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滿天星”的身影。
在南托街道,1個南風幫扶工作站搭配4支愛心志愿者隊伍,針對居民群眾的實際需要,提供群眾最需要的服務。同時,“有事找志愿服務隊,沒事加入志愿服務隊”的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
“快,‘掃樓’要來不及了。”杏花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緊跟天心區“滿天星”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打造了“幸福花園驛站”。志愿者走進樓宇,以“送上門”“零距離”式服務,逐一解決企業的難點、盲點。
在天心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一批志愿服務項目擦亮了自己的品牌:九峰苑社區的“桂花議事堂——有事好商量”文明實踐品牌,搭建出居民意見收集、協商、解決的議事平臺;木蓮社區將9個小區劃分為8個網格“鄰里驛站”,在每個網格內設立平安創建志愿服務站,全力構建“志網共建”的社會治理新體系;八角亭社區打造的“候鳥驛站”陣地,每天24小時免費對外開放,讓“新市民”辦事有場所、活動有場地、學習有去處……
志愿服務隊伍442支、現有注冊志愿者11萬余人、省市級優秀志愿者、典型90余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800余場次,這是屬于“滿天星”的“數字檔案”。
“滿天星”志愿者們始終以點滴善舉為群眾送溫暖、解難題,把文明志愿精神傳播到各個角落,形成人人爭做新時代文明實踐參與者、踐行者的良好氛圍。
答卷三:
播撒文明“種子”
在文明實踐中凝聚人心引領向善
“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志愿者張建明開展志愿宣傳。
長沙“最美志愿者”“長沙好人”袁新華為小區的孩子們修理自行車。
以文明之力,塑時代新人。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2022年9月25日,走進麗發社區的“復興少年宮”,兩位小主播正在線上直播講述紅色故事,將紅色記憶植入青少年的心靈。
天心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己任,源源不斷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新活力,推動旗幟引領、文明矩陣、固本強基、品牌塑造、制度驅動“五大工程”,助推好人好事蔚然成風,吸引越來越多群眾加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中。
“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張建明,在“行走的圖書館——鋒尚典型訪談錄”的直播中,分享了他10余年堅持愛心助殘的故事,訪談直播獲得5.1萬點贊;
“中國好人”肖慧軍推出了“助學幫扶”項目,配合社區常態化開展“四點半”公益課堂、一對一助學幫扶、雙向學習交流體驗活動;
長沙“最美志愿者”“長沙好人”袁新華做過的好事超過6000件,記錄了5個黑皮本。在他的帶動下,新園社區長城水郡小區成立了“親哥幫幫站”,帶領小區志愿者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
在天心區,“好人精神”賦予文明實踐新動能,堅持把培育“好人文化”與文明實踐相結合,形成好人和志愿服務共促共進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天心區成功挖掘推介中國好人15名、湖南好人31名、長沙好人120人(組)。一個個好人故事在天心區持續上演,一大批“好人”成為引領“向上向善”精神的標桿,全區上下掀起了“學好人、當好人”的熱潮。
文明引領風尚,實踐檢驗真知。自2020年7月天心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來,26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4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98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煥發勃勃生機。
如今,理論宣講送到千家萬戶,志愿服務活躍大街小巷,文明新風吹遍居民社區……天心區正不斷深化文明實踐,樹立文明新風,持續夯實城市軟實力。每一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都在推動城市文明指數加速化作居民的幸福指數,合力譜寫文明實踐的“天心答卷”。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