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文化振興凝神聚力,激發產業發展動能
安化以文鑄魂振興鄉村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軍
通訊員黃向華譚云鶴
初冬時節,走進安化,別有一番風景。連綿起伏的群山,層林盡染;奔流不息的資水,清澈如練;大山深處的茶園,生機盎然。
青山綠水間,安化縣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云上九歌”沉浸式神話仙俠旅游項目,11月下旬可試運營;重新開發的茶馬古道項目,正在完善周邊配套工程;投入2000萬元的鄉村教育振興服務平臺建設暨“E堂好課”,將使全縣154所偏遠學校及教學點享受全省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安化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黑茶文化的誕生地,湖湘經世派“第一人”陶澍的故里,文化底蘊深厚。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該縣抓住省直宣傳(文資)系統聯縣幫扶機遇,主動對接省直相關部門,策劃包裝項目,通過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凝神聚力,提供產業發展動能,在“茶旅文體康”一體化發展中,探索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村規民約,倡導文明鄉風
“這是夏大春娶媳婦辦喜酒前簽的遵守村規民約承諾書。”安化縣南金鄉南金村黨總支書記夏建興拿出一份承諾書對記者說。
夏建興介紹,以前村民幾乎逢酒必辦,動輒幾十桌,禮金少則數百,多則上千,到處是氣球、拱門,鋪張浪費。村委會與村民代表協商,決定狠剎人情歪風,制定酒席申辦、紅白理事會監督等制度。
南金村村規民約規定,只有婚、喪、建房和六十歲生日可辦酒席。辦喜酒不得超過30桌,每桌經費控制在500元內。除直系親屬外,隨禮不得超過50元。村民辦紅白事前須填寫申請表,由所在小組組長或黨員現場收取酒席禮金,實行監督。“多虧有村規民約,大家約定俗成節儉辦事,誰也不攀比。相比以前,一場喪事辦下來省了5000多元。”村民夏偉杰的母親今年6月去世,他按村規民約辦,既節省了錢,人也輕松不少。
“我算了一筆賬,紅白事簡辦后,全村村民一年可節省禮金300多萬元。”夏建興說,村里逐漸形成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新風尚。
南金村2018年底從省級貧困村出列后,開展物業經營,培育特色產業,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今年11月底,該村將出資給每個村民購買一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購買前,審核村民是否遵守村規民約;若違反,則不享受這項福利。
安化縣引導群眾參與村民自治管理,把村規民約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鄉風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冷市鎮大蒼村結合黨員積分管理制度和村規民約,創建村民道德檔案。全村436戶一戶一檔,獎罰分明。龍塘鎮沙田溪村村民廣泛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戶戶爭當“美麗庭院”等,道德檔案可獲加分獎勵,1個積分等于10元,能在村里愛心超市兌換等值的日用品……
安化縣委書記石錄明說,“小村規”帶來大變化。目前,全縣433個村(社區)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越來越多的群眾得到實惠、受到感化,觀念有了轉變,社風、民風、鄉風進一步好轉。
傳承家訓,催生發展動能
“鰲頭鐘靈毓秀,灣中姹紫嫣紅”。走進安化縣小淹鎮肖家村大灣美麗屋場,入口處牌樓上這副對聯十分醒目,周邊油砂路干凈整潔,溪水清澈見底,橋亭廊錯落有致。
肖家村按“五微五自一特”(微景觀、微菜園、微廣場、微陣地、微故事,自主、自議、自籌、自建、自管和展現地方特點)創建美麗屋場,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秀美的田園風光,發展旅游觀光、農家樂等項目。該村入選2022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名單。
肖家村因80%的村民為田頭蕭氏子孫,故取名“肖家村”。大灣美麗屋場文化長廊,“肖氏家訓”文化墻引人注目,字里行間,記錄著肖家祖輩對晚輩為人處世和傳承良好家風的教誨。
“鄉賢是傳承肖氏家訓的優秀代表。這些年,村里快速發展,鄉賢幫了大忙。”肖家村黨支部書記肖滿意介紹,在長沙工作的鄉賢肖春生,先后爭資出資近80萬元,資助村里基礎設施建設。鄉賢肖益平、肖湘平、肖關平三兄弟心系桑梓,出資在村里創立助學助優協會,設立專項助學金,捐獻防疫物資,給村里老弱病殘捐資捐物……
肖家村的大事、難事、好事,都有鄉賢的身影。年輕人以鄉賢為榜樣,積極投身家鄉建設。有主動捐出空閑老宅改造成農耕展覽館和黨員閱覽室的黨員,有因修建“淘漉亭”主動捐出自家田地的村民等。近年來,肖家村志愿者隊伍、老年人協會、公共文化服務隊等陸續成立,基層群眾自治能力不斷提升。村里采取“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脫貧戶”產業化模式,發展水稻種植100畝、太空蓮藕120畝、茶園基地300畝,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去年,肖家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脫貧人口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65萬元。
安化縣委副書記、縣長潘文劍表示,目前,安化正在打造以東坪鎮為中心的“茶旅文體康”綜合體驗中心、以小淹鎮為核心的陶澍文化片區、以江南鎮為核心的茶道文化片區、以梅城鎮為核心的紅色文化片區、以馬路鎮為中心的庫區生態文化片區,以及沙田溪村、茶鄉花海社區等11個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試點村。
培育網紅,帶動山貨出村
11月15日,仙溪鎮大溪村村民楊得初來到村直播間,打開快手平臺直播銷售黑茶與土特產品,半天時間線上交易2400多元。
直播間設在“湖南日報社·快手融媒研創中心——數字鄉村直播基地”,該基地由湖南日報社駐大溪村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搭建。10月19日開業以來,村民直播帶貨已實現銷售收入10多萬元。
大溪村地處深山,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農產品銷售難。駐村工作隊隊長鄒麗娜介紹,湖南日報社發揮宣傳文化單位優勢,以文賦能,著力發展電商,帶動山貨出村。與快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請專家進村,講述快手平臺特性、短視頻賬號定位、直播帶貨技能技巧、直播如何漲粉、怎么提高作品活躍數據等,調動村民直播帶貨的積極性。村民劉霞和母親劉姣勞直播賣花生、紅薯片;大學生楊睿敏實習期回村直播,賣自家做的腐乳、壇子菜;65歲的楊金階到直播間賣茶葉……大溪村黨總支書記楊文飛說,廢棄禮堂改建的直播基地成了村里人氣最旺的地方。
云上優品供應鏈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驥是大溪村人,在益陽注冊“楊老腌”商標,幫助村民銷售臘肉、腐乳、壇子菜、紅薯粉絲等農副土特產品。如今,楊驥將發展重心向村里轉移。他說:“有了湖南日報社鄉村振興工作隊和快手平臺加持,我信心更足了。”
一個多月,楊得初、劉霞等人的粉絲超過1萬人,附近村的小龍女、吳保長、少保長等網紅來村里參觀學習、切磋技藝。鄒麗娜透露,目前,已舉辦7期培訓,最多的一次有80名村民參加,還將與快手平臺聯合舉辦短視頻和直播大賽、開展鄉村網紅達人推廣等,力爭今年底前為大溪村培養“鄉村網紅”100名,培育“10萬+”快手賬號5至10個。
安化縣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伍哲純介紹,2018年9月,全國首個縣域經濟離岸孵化器——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在長沙投入運營,該中心創辦的直播學院,成為鄉土網紅培育地。2020年10月,安化建立全國第一個茶類抖音電商直播基地,目前已進駐商家2000余家,日均線上銷售額逾100萬元。
截至今年7月,安化縣電商培訓累計達1.1萬人次,開設各類網店3145家;培訓本土網紅307人,注冊抖音、快手ID號514人,其中,月銷過萬元賬號25個,過10萬元賬號8個。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