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奉永成
通訊員肖坤林
“我來北京前,村里1000畝獼猴桃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僅這一項全村村民人均就可增收1200元左右?!?0月22日,黨的二十大“黨代表通道”上,黨的二十大代表、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帶來了十八洞村的好消息。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吹響了全國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沖鋒號角。
春去秋來,跟十八洞村一樣,湖南各貧困村實現華麗蝶變。順利脫貧后,接續奮斗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精準扶貧”重要論述提出后第九個秋天,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山河錦繡、新顏煥發,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底線守得牢
“村里知道我妻子摔傷后,主動聯系,上門幫忙?!?1月1日,隆回縣三閣司鎮田壩村村民錢詩毫告訴來訪者,他妻子摔傷后,村里立即將他一家納入返貧監測對象,開展“一對一”幫扶。
今年,隆回縣以接受掛牌督辦為契機,深入開展防返貧監測幫扶,在全縣探索推行“一摸、二核、三問、四看、五必納”的“12345”工作法,把最困難的群眾“篩”出來,制定幫扶措施,消除返貧風險隱患。
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湖南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相繼在財政銜接補助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管理、駐村幫扶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實施方案。
對返貧對象實行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湖南在全國率先創建省級防返貧監測與幫扶管理平臺,推行監測預警信息化管理。
2021年以來,全省已識別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對象43萬余人,并對返貧監測對象制訂“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動態消除返貧監測對象的返貧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底線守得牢,鄉村振興景色新。湖南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持續開展“一市十縣百鎮”全域美麗鄉村建設及示范村創建,大力推進“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萬企興萬村”和“同心美麗鄉村”建設。全省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049個。
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連續4年獲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2021年7月,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在湖南召開。
大力推動鄉村整治。構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蔚然成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建設激發鄉村新活力。湖南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選擇污水治理和管理模式,全省重點水域基本實現“四清四無”(清江、清湖、清船、清網及無捕撈漁船、無捕撈漁民、無捕撈漁具、無捕撈生產等),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山還是那座山,很多卻變成了“金山銀山”。扶貧直播間、云超市等平臺讓老百姓的“山貨”走出了深閨,苗寨老奶奶的小超市也用上了移動支付。很多村民加入合作社、辦起農家樂、開上了小轎車。
收入“節節高”
“就業何須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石門縣星成鞋面加工廠的外墻上,張貼著一條醒目的標語。星成鞋面加工廠是當地就業幫扶車間,安排了15名脫貧群眾就業,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關鍵要讓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湖南出臺關于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的指導意見,支持脫貧地區在鄉村振興征程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十個指頭有長短。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也要根據各地實際各有側重。對發展較快的地區,湖南持續加大幫扶力度,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縣;對資源稟賦薄弱地區,湖南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加快補齊短板,提升發展質量。
今年,湖南將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邵陽縣、桑植縣、安化縣、沅陵縣、溆浦縣、麻陽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新化縣、瀘溪縣、古丈縣、保靖縣、永順縣、龍山縣15個縣確定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全省40多個部門和單位紛紛出臺支持意見,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壯大立縣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鄉村建設等方面,對15個重點幫扶縣給予大力支持,形成“1+N”政策體系,幫助15個重點幫扶縣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幫助群眾持續增收,產業和就業是兩個重要抓手。
今年,湖南出臺“十條舉措”,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旱情影響?!笆畻l舉措”突出強化穩崗就業,走出“五個一批”的好路子,即通過深化勞務協作穩定一批、強化就近就業吸納一批、聚焦回流人員轉崗一批、關注新成長勞動力幫扶一批、落實就業政策支持一批,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就業。截至9月底,全省脫貧群眾務工規模、易地搬遷務工人數均超過2020年底水平,全省脫貧群眾務工總數達250.62萬人。
深秋,新寧縣“峎山臍橙”尚掛在枝頭,訂單已紛至沓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新寧縣大力發展臍橙產業,全縣臍橙種植面積超50萬畝,年產值超50億元,臍橙成了當地脫貧群眾的“致富果”。
產業興旺,才能持續增收。湖南將脫貧產業融入全省產業大布局,緊貼市場,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立足農業資源稟賦優勢,打造糧食、畜禽、蔬菜、油料、柑橘、竹木等優勢特色千億產業,規劃形成12個核心產區產業集群,全省脫貧產業接續梯次發展。
產業興旺,聯農幫扶能力不斷增強,脫貧群眾有活干、有錢賺,收入“節節高”。
保障高質量
持續干旱,保靖縣葫蘆鎮尖巖村農田、茶園“喊渴”。尖巖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組織村支兩委和黨員骨干組成抗旱突擊隊,使用抽水設備從溪流、溶洞抽水,為農田和茶園“解渴”。
今年,湖南出現“夏秋連旱”,省、市、縣三級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隊變身“找水達人”,帶領群眾尋找水源,緩解旱情。
防止因疫情、旱情影響脫貧群眾收入。今年,湖南從精準監測幫扶、突出穩崗就業、深入產業幫扶等方面補短板、強弱項,全力防范化解風險。
“十一”假期,鳳凰縣麻沖鄉竹山村上百間民宿“一房難求”。坐在民宿里煮茶賞景的游客,怎么也想不到,這些極具苗族特色的民宿中,有不少是由以前的危房改造的。
“兩不愁三保障”是實現脫貧的基本條件。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湖南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上巧做文章,提高保障質量。
11月1日,石門縣蒙泉鎮芙蓉學校漂亮的現代化校園里,回蕩著朗朗讀書聲。去年秋天,全省101所芙蓉學校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芙蓉學校成為“芙蓉國里盡朝暉”的一道靚麗風景。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湖南印發《關于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和管理的意見》,全面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提質,促進義務教育全面均衡發展。
以往,臨澧縣四新崗鎮青林村村民看病,要花1個多小時到縣城。今年,青林村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見到城里來的醫生,享受城里一樣的醫療服務。
為防止因病致貧返貧,湖南持續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成果,從源頭上提高脫貧群眾自身風險防范能力。開展因病返貧致貧風險監測預警,對監測對象等困難群眾累計自負費用超過7000元,穩定脫貧人口、其他參保居民累計自負費用超過2萬元的進行預警,經核查后,開展“一對一”幫扶,消除風險隱患。
今年,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5459萬人,參保覆蓋率超98%。返貧監測對象、穩定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精準扶貧”重要論述提出后的第九個秋天,三湘大地谷物笑盈黃,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