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星區美麗鄉村。 嚴伯霖 攝
李梅花陳峰彭金花鄒國棟
“‘美麗屋場’妝點村莊,‘屋場單元’自理屋場事務,農旅產業帶富村民……”在婁底市婁星區,一個個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產業興旺的和美鄉村,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全面脫貧后,婁星區以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主抓手,通過健全機制壓實層層責任、“屋場單元”治理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美麗生態催生“美麗經濟”,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公布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婁星區等100個申報單位入選。其中,湖南4地上榜,婁星區赫然在列。
婁星區此次上榜,既寄托著上級的殷切期望,也是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奮力耕耘結下的碩果。
建全機制壓責任,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爭主動”
鄉村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首仗。
2021年,繼完成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后,婁星區接續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該區突出抓好“一拆二改三清四包”,建立“區級統籌、鄉鎮負責、部門盡責、村組落實、村民主體”的責任體系,開展“抓五清、治六亂”集中整治和“五小設施”(小雞圈、小菜園、小型垃圾中轉站、小溝渠、小雜房)示范點建設,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婁星區成立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工作專班,統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立“四級評比”評比機制,從區到鎮、鎮到村、村到屋場、屋場到戶,實行每月一考核、每月一排名、每月一獎懲;針對督查、考核發現的突出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實行交辦制、臺賬制、銷號制、通報制、移交制管理,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松勁、不反彈。
布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婁星區堅持點線面結合,以重點區域突破帶動全域推進。突出示范引領、集中連片,將60個村(社區)劃為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重點村,其余87個為面上村。實施以獎代投,按每村年運轉經費5萬元的基礎上,對照各村水域、路域、垃圾回收等月度環境衛生考核得分,每月加獎重點村8000元、面上村3000元。
同時,實行晉升退出制,連續兩月排名后六位的重點村,取消當月獎勵并退入面上村;連續三月排名前三位的面上村,則晉級為重點村,在全區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今年,全區有4個重點村退為面上村,3個面上村升為重點村;2個重點村進入優秀行列,村容村貌常態化保持“潔凈美”。
婁星區已連續3年獲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連續4年獲評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
“屋場單元”促自理,顏值氣質“雙提升”
漫游婁星,村村有景,景景宜人。
駐足萬寶鎮槐柳村民兵屋場,美麗宜居的鄉村圖景呈現眼前——村民屋前屋后一塊塊“花園式”菜園有序分布,公共區域栽種的花卉綠植迎風招展,與小矮墻、涼亭、彩繪墻交相輝映。村民劉海清介紹,去年屋場黨小組組織屋場村民代表開會,統一意見打造“美麗屋場”,大家積極響應,籌資籌勞,將一個麻紗糾葛多的屋場蝶變為“美麗屋場”。
為助力村容村貌顏值氣質“雙提升”,婁星區將144個村分成1042個屋場,成立屋場黨小組、理事會、合作社。發揮屋場“血緣相親、地緣相近、業緣相融”的優勢,構建黨的基層組織、群眾自治組織、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三位一體的“單元治理”格局,打造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新平臺,推動基層治理從“管理”到“治理”再實現“自理”。
在屋場,黨小組宣傳政策法規、梳理社情民意,凝聚民心民力;屋場黨員、“五老”人員、新鄉賢、熱心群眾被選進理事會,共同管理美麗屋場建設、調解矛盾、產業發展等公共事務,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在美麗屋場的建設中,婁星區實行“五點”籌資,即公共財政投一點、項目資金爭取一點、屬地企業支持一點、群眾自籌一點、鄉賢捐助一點;推行“五子”共建,即“劃好圈子”,確定美麗屋場建設點;“統一調子”,統一村民思想,自愿籌工籌勞;“選好班子”,發動鄉賢、志愿者成立工作班子;“明確路子”,確定建設思路,不搞大拆大建,留住鄉愁;“甩開膀子”,制定作戰圖,明確完成時限。
屋場事屋場辦。婁星區發揮屋場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利用屋場理事會成員的影響力,帶動村民參與屋場自治,共建衛生村、美麗村、文明村。今年1至6月,屋場解決鄰里糾紛矛盾、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等1588個問題。
目前,婁星區已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9個、市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45個、美麗屋場158個;已創建全國文明鄉鎮2個、省級文明村2個,市區級文明村40個。
“連片成景”富一方,美麗經濟“添活力”
10月19日,從中心城區驅車不到半小時,抵達婁星區高燈河片區。國道G234線杉山鎮路段,兩旁正在抓緊修建花壇、景觀道;高燈河流域正開展秋冬生產,打造高標準種植觀光產業基地;高燈河碧水波光粼粼、風光旖旎,村民依水興業、幸福指數“節節高”。
依托高燈河生態優勢和城郊區位優勢,婁星區以境內國道G234線、高燈河為主線,輻射雙江鄉、杉山鎮村莊,突出挖掘傳統文化、生產生活風貌、農旅產業融合,將高燈河片區打造成婁底美麗鄉村建設的靚麗名片和文旅休閑的“后花園”。
境內國道G234線全線6.5公里。沿線,婁星區圍繞打造“最美國道”這一目標,實施路域環境整治提質,建設綠植帶、游步道;充分挖掘人文歷史底蘊,定線路、定規劃、定點位、定內容嵌入景觀,建成一道路景交融的靚麗風景線。
高燈河全長30.3公里,流域面積207.7平方公里。婁星區沿線挖掘水利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古橋文化,將水域岸線并治、集中連片規劃、人居環境提升、產業發展相結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水美鄉村新樣板。圍繞打造“最美岸線”,全線河岸實行生態連鎖磚護坡、生態擋墻、生態駁岸等設計,采用“長藤結瓜”的方式新建15處景觀節點,把沿線河壩變為一座座生態景觀壩;緊抓生態美、人文美,對流域內5座古橋以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保護;配套建設荷花基地、神童文化園、水利科普園等精品觀光區,打造農旅休閑產業。
隨著高燈河片區的深入建設、蛻變,來自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這里成為近郊旅游的網紅打卡點,催生“美麗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杉山鎮花溪村65歲的村民李培亮,看著村里一天天變美、變熱鬧,在家門口辦起火紅的事業——他花2萬元添置了一套唱歌設備,用來接待游客,生意還不錯?!肮澕偃蘸椭苣┥夂眯疃嘁惶煊?00多元收入?!崩钆嗔琳f,他還把家里的兩畝地租給生態農業企業,當起了“包租公”。
目前,高燈河片區有40多個產業基地、合作社齊頭并進。其中,花溪谷玫瑰基地、智慧農業產業園、紫云軒度假村等文旅景點及休閑農莊,今年已累計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產值增加1000萬元。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